回国见闻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是一座被遗忘的客家围屋,再难见其昔日的辉煌。围屋内虽然不少部位已经坍塌,依旧能感受到当年房屋层层叠垒,回环相连的恢弘气势,能看到许多客家故事和风情。崇林世居是一座国学文化宝库,通风、采光、排水、卫生规划得体,建筑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美。

崇林世居占地面积13824平方米,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庞大的建筑群犹如西方的古罗马城堡一样气势恢宏,构造精美,是客家人生活和智慧的伟大结晶。 围屋依山而建,背山面水,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回字形布局,宽128米、总进深108米,进深分成4个平层,逐层升高。 围屋正前方是半月形的池塘,池塘与围屋之间的禾坪(晒谷子用),内有住房262间,户户都有洗澡间,污水由地下管路排到围屋之外。厕所吗,那是不可能,客家人崇尚节俭,上好的耕田肥料,不会让它白白流走的。

围屋从外至内由池塘、禾场、首围、祠堂、望楼五部分组成,空间布局呈中轴对称分布,九厅十八井,是典型的祠住合一建筑,那古老的祠堂,用来系着游子的心。四周围墙三合土夯筑而成高9米,底部厚度70公分,顶部有走马道相连便于保卫人员快速移动。围墙四角建有凸出的碉楼,并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枪眼防备土匪攻击。

围屋正面外墙有正门和二个偏门,正门对着祠堂,偏门连着是里面的两条天街。正门雕刻一幅对联,横批是“崇林世居”四个大字,边联是“南阳锦世泽,东粤绍家声”,意思是客家人来自河南南阳,落地粤东,如大泽之水,世代延续;左偏门雕有“乾年用九,巽命锡三”,出处易乾文言,安居平顺,三多九如;右偏门有“厚德载福,和气致祥”。

 

 

首围、祠堂、崇林楼(望楼)是围屋的主体建筑。从正门进入,左边有一块大理石雕成的十条家规,200多年来原汁原味,“敦孝悌,睦宗族,务正业,重国课,守国法,戒非为,崇节俭,端风俗,敬师长,和乡邻”。

再走几步,见到一座单门三楼式中开拱形门的牌坊,正面是画,背面是雕刻。

 

拾级而上就到了祠堂,祠堂是崇林世居围屋建筑的核心部分,分为下、中、上三堂,中间有二个天井隔开,功能各不相同,具体体现为“中堂最阔,上堂其次,下堂最窄”。 上堂供有祖宗牌位,中堂面积最大,是祭祀判事的地方,如弟弟打哥哥,就会给吊绑在这里。人过世了,棺材会停放在祠堂几天,有寿的停上堂,成年的停中堂,未成年的停下堂。

 

在围屋内,最为壮观的一处,当属位于围屋中间部分的望楼,高20米重檐歇山式的三层建筑,堪称崇林世居的灵魂所在,还融入了伊斯兰建筑风格中的圆顶等元素,极为罕见。站在崇林世居的制高点,凭栏俯视,只见整座围屋气势恢宏,庭院错落有致,与前方一池碧水相映成趣。望楼内挖有一水井,是围屋的应急水源。

 

 

屋内建筑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围屋内到处有雕琢精美的装饰物,有色泽艳丽的廊图壁画,显示出客家人高超的建筑工艺,洋溢着浓郁的客家文化韵味。每一副画面都寓意深刻,有的象征富贵吉祥,有的表示忠孝仁义,有的祈望登科入仕。

 

早在1949年前,当地称此族人是:先生多过金罂、秀才多过棺材。你可以想象200多年来,这里的朗朗读书声,这里的儿童追逐嬉闹,这里的炊烟袅袅,这里的饭菜飘香,崇林世居,一处被遗忘的客家围屋,一段200多年历史的家族荣耀,曾经的喧闹归于平静,曾经的繁华也已散去,如今只剩下一座空空的建筑躯壳。

 

北京_01link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很有特色的古建,应当予以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谢谢作者的详细介绍和丰富的图片资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