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的《水浒传》中的一个遗漏

在《水浒传》中,武松和施恩的情节如下:

武松

武松在为兄报仇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后,逃往二龙山。后来,他加入了梁山泊,成为梁山泊的一员好汉。在梁山泊征方腊的过程中,武松在杭州六和寺被包道乙打断一条臂膀,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施恩

施恩是快活林的店主,因为被蒋门神欺压,求助武松帮忙。武松帮施恩打败了蒋门神,重新夺回了快活林。施恩后来也加入了梁山泊,成为梁山好汉之一。在梁山泊招安后,他随同征讨方腊,并在征方腊的战争中战死。

但是读者们注意到没有?
施恩和武松都在后来加入了梁山泊。在梁山泊,他们成为了并肩作战的兄弟,共同参加了多次战役。尽管他们在梁山一定有很多共同经历,但是《水浒传》中并未有任何描写两人在梁山泊的具体互动。

《水浒传》是一部结构庞大、人物众多的小说,作者施耐庵在描写梁山好汉时,重点放在了那些在梁山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上,比如宋江、晁盖、林冲等。武松和施恩在梁山泊的角色虽然重要,但在主要情节中并不占据核心位置,因此详细描写他们在梁山泊的交集可能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另外,施恩在《水浒传》中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他在快活林的遭遇和求助武松的情节来塑造的。是一个纯配角。所以他的角色在此后的情节中并没有太多突出的个人事迹,更多的是作为梁山泊的一员参与集体行动。相比之下,武松则是主要塑造的人物之一,所以小说前后通过多个独立的英雄事迹来塑造的武松。

但是《水浒传》又是一部以兄弟情谊和义气为主题的经典小说。所以说,作者后续完全不顾及前期重要的配角人物也不是很合适。适当描述在水泊梁山内的老相识之间的交往,会起到更深化主题的作用。

比如说:在武松和施恩加入梁山泊后,可以在某些章节中简要提及他们共同参与的一些任务或战斗,展示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友谊。即使只是几句描写,也能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在梁山的互动和情谊。
或者说:通过描写他们在集体行动中的合作来间接展示他们的关系。例如,在某次战斗中,武松和施恩配合默契,共同击退敌人,这样的描写可以增强他们关系的真实感。
也可以:如果需要表现他们关系出现变化或有过节,可以明确描写发生变化的具体原因和过程。这样能让读者理解两人关系的演变,而不会觉得突兀。
甚至:通过其他梁山泊好汉的视角来描写武松和施恩的关系。例如,宋江或吴用等人在某次谈话中提到武松和施恩的互动,或他们对两人关系的看法,这样的间接描写也能增加层次感。

适当增加以上的人物互动可以更好地描写武松和施恩在梁山泊的关系,使得他们之间的情谊更加自然和可信。同时,这样的描写既不会喧宾夺主,浪费笔墨,也能丰富故事情节,增加人物的深度。

老财主说两句 发表评论于
这是荡寇志的内容, 武松走投无路自尽而死,其他好汉全都是被剿灭的下场
music123 发表评论于
一派胡言 武松在原著中是这样死的?
goodmum 发表评论于
水浒注重阳刚之气,即使女人也是母夜叉,所以那些不够精彩阳刚的就让阴柔读者自行脑补啦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又如卢俊义,梁山把他逼上梁山,而不是官府,就是因为他枪棒天下无敌。
他被梁山设计逼上梁山的过程非常精彩,而上了梁山之后也看不出他这个天下第一有什么本事。
因为不再是作者关心的问题。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其实这不是bug,而是小说的故事风格决定的。
不难看出水浒中人物的塑造都是集中在他们上梁山之前,而不是之后。他们被逼上梁山的过程是小说的重点,都非常精彩。
至于上了梁山之后也就没有多少故事了。比如林冲与鲁智深有渊源,上山后有互动吗?杨雄与石秀,等等。水浒突出所谓兄弟情,而兄弟情是体现在危难中才有吸引力,上山了,也就是造反成功了,不值得提。
格利 发表评论于
挂一漏万,一本小说不可能面面俱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一本小说。
初春时节 发表评论于
作者观察细致,善于对故事做整体性文学性思考,赞。
奇奇怪怪001 发表评论于
不是四大名捕追杀的,是中纪委出手弄死的
武胜 发表评论于
什么四大名捕追杀令武松自尽,这是什么《水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