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贴,另一个是儿童情境,近来几次突然浮现在我脑海里,已经几十年都忘记了。人的大脑象个电脑,人的一生中所见所闻都刻在了硬盘里,即使几十年没有存取过,也会仍然保存在那里,然后突然会自己冒出来。如果不记下来,可能又会沉下去。
这个印象应该是60年代的,文革已经开始,所以空气中有一种压抑的气氛。那天父母带我们全家去中山陵玩,想缓解气氛,那[
阅读全文]
年纪大了以后,常常会突然有个图像冒出来,是很长时间以前的一个场景,象抓拍一样。
这个是大约17、8年前在波士顿,那时会去图书馆上免费英文班,老师是作义工的美国人,常来的是个老太太,很典型的美国人。熟了之后我会跟她聊天。我那时也不是每次都去,有空了或者想去了就去。一次去见到她,她跟我说:上次你没来,班里有新来的中国学生,有一个是王子(prin[
阅读全文]
1910年代庚款留美学生入境档案,只剩下1912、1913和1915年了,1912和1913的似乎很少,几乎不成建制,其它年份最少也是一个加强排。可能是因为1911年辛亥革命后,有个交接过程,清朝财政如何由民国政府接管。另外,在网上查阅时发现1912年有一种稽勋留学生的派遣,所以1912和1913年的留美学生,即使是官费,也不一定是庚款。这里先上1915年的。这批留学生记录在NARA官网上的这[
阅读全文]
除了《南京大屠杀》外,张纯如还写了关于钱学森一生的书,《蚕丝》(ThreadoftheSilkwormbyIrisChang,BasicBooks1995),国内中文名字:《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我没有看到中文版,今天去图书馆看了下英文原版。回来以后又查了美国档案,发现张纯如的研究很准确。当然我没有看完,只是翻了几个感兴趣的部分。
一是那个很流行的说法:钱学森一个人的价[
阅读全文]
之前只发现端方的入境记录(美国档案-清朝官员访美入境系列,五大臣(上)端方1906,链接),网上查,说5大臣出访,载泽与端方官分两路,我以为只有端方访问了美国,载泽直接访问欧洲了。近日查西雅图的入境档案,突然载泽就冒了出来。那时中国人去欧洲,很多人都要从美国绕一下,直到很晚,1930、1940年代都有这样的行走模式。所以载泽从西雅图,可能是过境,然后[
阅读全文]
网上看到文章,介绍100多年前,那时美国邮局刚开始投递包裹(第1次了解这点,可能之前只能寄信吧),有些人利用这点,把小孩交给邮局递送,当然一般都不远,那时人活动圈子很小。美国邮局是1913年1月1日开始投寄包裹,几个星期后,俄亥俄州一对夫妻将他们8个月大的儿子“寄”给住在几哩外的孩子的祖母,邮局规定包裹不得重于11磅,而这孩子就差一点到11磅,邮[
阅读全文]
美国档案-梅光迪
前面发了桂质良档案,梅光迪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官网(NARA)上也有一个单独的档案:“ChineseExclusionActCaseFile2500/6905:MeiKwangSi--1926--[INSOffice]Boston”(ID=7805787),该档有53页,另外有一个PDF可以下载。注意标题里“迪”字拼成了“Si”,应该是“Ti”,档中所有地方都拼成Ti。
梅光美国入境时间表:
1911旧金山,第3批庚款留美学生
阅读全文]
1906年初,端方带团访问美国,网上有介绍,说是五大臣出访,后来有人谋刺,有人受伤,所以:“最后真正出洋的五大臣是载泽、戴鸿慈、端方、尚其亨、李盛铎,全部是高级别的一二品大员。”(百度百科)同一条里还说袁克定和章宗祥也去了,还说代表团1905年12月19日,他们乘坐西伯利亚号从上海出发,随行的戴鸿慈对行程有详细记录,然后另一艘船1906年1月出发。[
阅读全文]
桂质良档案
网上介绍桂质良是中国第一位女性精神病学专家,生卒年是1900到1956,1920年代曾留学于美国卫斯理学院和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美国国家档案馆官网上可以见到桂质良的一个单独档案:ChineseExclusionActCaseFile2500/6316:Chi-liangKwei--1924--[INSOffice]Boston”(ID=7805170)。桂质良的英文名拼成Chi-liangKwei。
该文档有19页,另外还有一个PDF文件。这个档案的使用说明里指,[
阅读全文]
好长时间没去图书馆了,多伦多图书馆也是刚刚恢复开放不久,里面人也很少,我去的这家分馆没有什么有关中国的书,拿了本韩素音的《长子:周恩来和现代中国的诞生》(EldestSon:ZhouEnlaiandthemakingofmodernChina,1898-1976byHanSuyin,出版社是HillandWang1994)翻了一下,
国内翻译成《周恩来传》。前面发过周恩来南开同学吴翰涛的入境美国档案(“美国档案--吴翰涛1925年&rdq[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