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弃宠辱归灵命以平天下--老子言之三玄野老子道: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此章因为在"无身","爱以身","贵以身"等关键点上有字面上的矛盾,历来释者多解为忘我的献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老子的预示,人类未来的曙光--老子言之二玄野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此章从通俗的哲理和普遍的人性,逐级而上,结语断出生命的本质。生命是精神在现世的载体,肉体的生命死亡了,而生命的本质--精神却更加旺盛发达,这才是生命本质意义上的长寿。此章后半涉生命灵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为了这个生命,为了所有生命--致朱令玄野生命是什么?生命是精神于现世的载体。当肉体的享乐贪欲与生命承载的精神相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儒家忠诚于天道,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孟子道:舍生取义。耶稣教导大家,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天国是灵魂的家园归宿,精神是人存在的根本价值。失魂落魄,人何异行尸走肉?朱令,十九年前才华横溢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在耶稣的道与耶稣的名之间--耶稣言之二玄野曾经在序言中提到,耶稣是圣人中最激进的废除教条者。客观上也许是犹太人的教条太多太繁复,耶稣要首先拯救以色列民,那么摧毁这些教条就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本文将集中在马太福音的一章来探讨耶稣如何阐明神的旨意,拔除那些从人的欲望而来的教条与妄解。不熟悉福音书的朋友,敬请参照文后的简短引文。因为门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4)
(2013-04-29 03:33:55)
关于圣人问题的讨论
两周前发的<耶稣与孔子论行善>一文,有两位朋友的留言给我颇多启发。下面将我和这两位朋友的讨论收集整理如下,我们各自的观点都不一定对,但是对大家思考圣人问题和宗教问题可能会有启发。
bouncingball评论于:2013-04-1703:43:01    
回复玄野的评论:
所以圣经和耶稣基本上是空洞的,里面讲的很多看似有理的原理,实际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5)
(2013-04-26 07:21:24)
孔子明道,耶稣践行--孔子言三玄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历来儒门弟子都将"从心所欲不逾矩"当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实孔子这句话并非止于描述一个人生境界,而是开出一片圣道天地。两千五百年来,国人将孔子明道停滞在现实生活中了,虽然不能算错,却没有让圣人所开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5)
老子一语道破天机--橐龠原理(老子言之一)玄野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中国文言文言简意赅,所揭示的真理极其广大深厚。老子第五章天机尽显,可谓极其典型的代表。第五章前半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游走于信仰和宗教之际,直透宗教骨髓。这一点,我们留待日后讨论。此处仅限后半。这后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13-04-16 12:06:09)
耶稣与孔子论行善--耶稣言之一,孔子言之二玄野耶稣说,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马太福音6:3)。意思是行善不要为了回报,不要因为行善而自以为义,不要因为自己行善了就觉得世界亏欠了自己。人在物质世界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秩序,行善是人的属性,是上帝规定给人的道。行善者绝对不能以成功者自居,或者作为别人的挽救者来行善。用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9)
中华文明在认知方面的平衡--孔子言一玄野对于基督教,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字是"信";对于儒教,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字则是"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门弟子编辑论语时以此开篇,可谓恰到好处。学,意思是从老师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认识的真理与知识,多是来源于系统学习。习,意思是将真理应用于实践,不但真理得到应用践行,而且在自己内心中真理更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信仰与族群藩篱--<圣道三百言>序(三)玄野因为族群差异而刻意排斥圣道,必然是未理解圣人的无我精义。而因为圣人的俗世出身和悟道所用语言文化背景而对那个文化背景鼎礼膜拜,不理会圣人辛苦所为正是破除那个迷信与教条,同样是误入歧途。如前文所及,耶稣是无我的,用耶稣的话说,就是"舍己"。"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