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乱方平,外患又起。在国人心中,两次鸦片战争的屈辱,火烧圆明园的阴影挥之不去。只是随着通商口岸的开通,列强的胃口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中外之间才没有大的冲突。然而在华的洋人,尤其是传教士,与国人的冲突日趋增加,而每次华洋冲突,都伴随着列强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屈服的类似故事。
面对列强的武力威胁,清政府分为两派,守旧派与洋务派。守旧[
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的叛乱打垮大量清朝的正规军队,战乱和战争开支使得财政困难,朝庭是元气大伤。
与此同时,曾国藩的湘军兵强马壮,共拥兵十二万。太平天国平定后,为避免满清统治者的猜忌,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仅保留长江水师;李鸿章所部,即准军;左宗棠所部,即楚军。但在政治上,湘军集团有很多人任职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员的位置,在地方上形成优势。而经历了太[
阅读全文]
但太平天国的兴起,严重威胁了清朝的统治。太平军极盛的时候,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洪天王的北伐军,一度打到离北京不远的天津城。而清朝所倚靠的正规力量,如绿营八旗等,早已腐朽不堪,除个别的精锐如僧格林森部外,对太平军是望风而逃。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在清政府焦头烂额的时候外面又出事了。1856年,英法强迫清朝增开通商口岸不成,趁[
阅读全文]
此时,在被太平军所波及的南中国,唯有湘军在苦苦支撑,使局势不至于糜烂。曾国藩成为了明星级的人物。但是名声虽响,曾大帅也有自己的烦恼:他的责任重大,权力却不大。
那么,曾大帅为何要获得权力和职位呢?对曾来说,乌纱帽真的这么重要吗?
在真实的世界里打仗并不是拿工具砍人那么简单。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如组织,装备,后勤,运输。甚至要加上善后[
阅读全文]
现在,我们把眼光回到曾国藩。看他所编练的湘军是如何兴起和成长的。
同洪秀全一样,曾国藩也是一个读书人。但他是一个既聪明又幸运的读书人。当时,全中国有几百万儒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唯有通过科技考试,做了官,才能吃香喝辣,获得享受。那么,一个普通的学子通过”十年寒窗“的苦读,能高中进士的机率有多大呢?
0.0[
阅读全文]
1793年,北京。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向中国皇帝进献洋枪,火炮,机器模型等礼物。他单膝跪地,对乾隆皇帝说:“土豪,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结果,大土豪乾隆对他喊:“滚”。
如果乾隆可以知道历史的发展,他肯定会后悔的要死。
几十年后的1842年,又一个英国特使,璞鼎查,带着一大群小伙伴,开着战舰,气势汹汹地杀进长江口,迫使清朝开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