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是世界最大的图书馆,藏书量超过1.7亿册。1869年清朝同治皇帝向美国赠送了933册明清刻本,成为国会图书馆中文典藏的开始。目前国会图书馆中文藏书超过200万册。
1928年国会批准在国会图书馆设立中文部,增加中文编制人员。虽然中文部后来取消了,但一直有不少中国人在国会图书馆工作。如古籍版本目录传家王重民,曾应美国国会图书馆之邀[
阅读全文]
在1600老海归中,百岁老人的比例远远大于全国人口百岁老人的比例。以前有博文转述他们的养生之道,长寿秘诀,一般都是跟饮食、运动、心情等方面有关。南国农的秘诀不一样,他的养生之道是“三忘”: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
南国农,1920年出生于江西清江县,家境殷实。194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系,1948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
阅读全文]
解放后,政府动员留学生家属写信给海外亲人,号召他们回国。韩国战争爆发后,美国阻止留学生回国,特别是理工学生。到了1954年,美国解除禁令,留学生家属还不见自己的亲人回来,便纷纷写信给政府,希望政府更努力,争取他们的亲人早日归来。下面是一封留学生妻子的信:我爱人胡佩春1948年8月离开祖国到美国留学,就读于Colorado州立大学听视教育系,50年取得了硕士[
阅读全文]
退休以后,可以做的事很多,应该做的事很多。专家们都说学习外文是很好的健脑活动,建议退休以后学习一种外文。周围的朋友说,要学就学西班牙语,一来比较容易,二来在美国说西班牙语的人很多,可以随时练习。说的有道理,可是真的不想从零开始学。中学学俄文,很喜欢,成绩也不错。文革开始后还坚持自学,一直到插队,在昏暗的窑洞里抱着一本俄文书似懂非懂[
阅读全文]
以前介绍过几位老海归中的“老姑娘”。今天再介绍一位-李漪。简单说,李漪是中国抗癌治癌的先驱,当年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致力于癌症研究的妇女,1946年在美国作研究时已开始在国际上享有誉名。李漪,1897年出生于广州,后随家庭迁至北京。由于父亲官场失职,家境不宽裕,加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影响,她上师范学堂时不得不中途辍学。后[
阅读全文]
骨灰的安放,往往寄托着逝者的情怀。有人落叶归根,在老家入土;有人在父母或自己的终身伴侣旁安息;江河湖海也是近代人们选择的归宿。革命烈士有烈士陵墓,达官贵人有八宝山革命公墓。老海归们也基本如此,但由于特殊的经历,他们常常有特殊的意愿。很多人将骨灰埋葬在他们花费毕生精力的地方。王仁东的骨灰撒在工作了50年的浙江大学校园内。郭永怀与妻子李佩[
阅读全文]
在50年代回国的老海归中,有大约十几人是在海外出生的。严格讲他们应该属于归国华侨,但因为赶上大浪淘沙的回国潮,又读了硕士博士学位,同其他老海归一起回国,就被算成老海归了。最有名的华侨老海归是叶渚沛,菲律宾出生,宾夕法尼亚大学冶金博士,文革被迫害致死。今天讲一位传奇的华侨老海归,为美中关系作出了不同寻常的贡献,他是出生在加拿大温哥华的林[
阅读全文]
50年代回国的老海归中有大约240对夫妻一起回国,他们各有一段独特的故事。在这240对夫妻中,有大约20多人因各种“非正常”原因丧偶。索颖和丈夫周家骖一同出国留学,一同回国。周家骖,四川成都人,北大新闻系毕业,1947年赴美,获明尼苏达大学新闻硕士学位。索颖,出生于北京,满族人,辅仁大学家政系毕业,1947年随丈夫赴美,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营养学,由于[
阅读全文]
最近看了一本书《TheBookofJoy》,是达赖喇嘛和图图大主教几天的交谈记录。这本书以深刻的见解和实用的建议,帮助读者培养富有同情心的人生观,从而获得快乐的人生。书中充满了温馨、幽默和智慧,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
书的题目一目了然,讨论的内容就是“Joy”。在分享读后感前,觉得有必要先确定一下“Joy”这个字的意思。
字典通常把Joy翻译成&ldq[
阅读全文]
结婚照相,天经地义,只要有条件,一定会照一张像留念。老海归们留学期间的结婚照能幸免于文革的劫难,能在网上分享的不多,一般都是新娘身著婚纱,新郎西装革履。出国前就结婚了,大部分的婚照也是如此。回国后结婚就不同了,多数是二人到照相馆照一张“人头像”。所以刘叔仪和王美英下面的这张结婚照就显得格外罕见,特别具有时代感。刘叔仪,1918年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