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风寒感冒(症状)的食疗 在几种感冒里,风寒感冒的食疗手段是最多的。 1.葱豉汤 葱豉汤是笔者自己的当家风寒方。每当风寒初起,定饮此汤,屡奏解表宣肺之功。 原料: 淡豆豉:中医药房有售。如果用颗来计量的话,一岁幼儿有人推荐用30颗(见此链接),五岁幼儿有人推荐50颗(见此链接),成人推荐60-90颗。第一次使用,及给孩子使用时,开始可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流感轻症 ■推荐: 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0g、菊花10g、桔梗10g、牛蒡子15g、竹叶6g、芦根30g、薄荷(后下)3g、生甘草3g 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35g、知母10g、浙贝母10g、桔梗10g、黄芩15g、柴胡15g、生甘草10g ■适应症: 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口渴咽痛,眼结膜充血 从中医角度讲,流感属于温病,一老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流感轻症 ■推荐: 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0g、菊花10g、桔梗10g、牛蒡子15g、竹叶6g、芦根30g、薄荷(后下)3g、生甘草3g 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35g、知母10g、浙贝母10g、桔梗10g、黄芩15g、柴胡15g、生甘草10g ■适应症: 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口渴咽痛,眼结膜充血 从中医角度讲,流感属于温病,一老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感寒湿滞(症状) 1)治则: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2)中药 藿香正气散:为祛湿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或四时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 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通用):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7-07 08:05:17)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冬病”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医以“时行感冒”称呼流感。《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时行病毒之邪。人感时行病毒而病感冒则为时行感冒。 时行者指与岁时有关,每2—3年一小流行,每10年左右——大流行的邪气;病毒者指一种为害甚烈的异气,或称疫疠之气,具有较强传染性的邪气。 时行感冒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治则 风寒感冒的治则,为“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风热感冒的治则,为“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双方的共同点,是都以“辛“来解表。不同点,一是风寒时用“辛温”药,风热时用”辛凉“药;二是风寒时注重散寒,而风热时注重清热。 2.风寒感冒中药 1)《伤寒论》经方 “桂枝汤”: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国营厂环境里。国营厂的生活中心,是厂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和我人生的两次迷路有关。 第一次迷路,发生在两、三岁的样子,冬天。我奶奶和一帮老太太打牌的时候,我穿着开裆裤和拖鞋,自己偷偷溜出门去,想去看电影。我一直走到了俱乐部的对面,过街就是了。这段路,大人快走也得五分钟,天知道我的小短腿是怎么走到的。这时候,正是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本篇有现成资料,故转载之。 ================================================================= 核心提示:周福清入狱后,周伯宜被革去秀才身份。经过这次打击,周伯宜更是破罐子破摔,越发堕落起来。他不仅终日酗酒,吸食鸦片,还经常打骂妻子,乱发脾气。后来,他卧病在床久治不愈,1896年去世,享年37岁。从此以后,鲁迅一家从小康坠入困顿。 鲁迅的父母资料图 本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们在上篇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辩证谈到了感冒最基本和常见的两种证。稍总结一下,其不同之处是:一个为寒邪,一个为热邪;相同之处,都是与风邪相结合致病。 本篇讲感寒湿滞、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的辩证。 1.感寒湿滞 外有风寒表证,发热恶寒,体温不高,头痛。内有痰湿中阻,胃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泻下。即除了部分的风寒感冒症状,还出现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1]
[72]
[73]
[74]
[7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