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系之舟

在世界行走中的随想和随笔,耕耘为一块自留地,送给自己,奉给天地,结识一起同行的伙伴们。。。
个人资料
博文
(3)依然是大家风范 无系之舟,2020。12。5。 外婆不是琴棋书画都通的大家闺秀,但她的对人处世是处处都自然地显示了她的大家风范。1952年地震时,我们在乡下,外婆的厢房朝菜园的一面完全垮了,我们等于住在一半露天的房子里,但总得来讲,她原来这个大院的完全被震垮的不多,可能是房子相对地好一些?村里许多房子全震塌的,由于地震发生的时间多数人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从家产万贯到一无所有只是一瞬间 无系之舟,2020。12。1。 刚过花甲之年的外婆在一瞬间变的几乎一无所有! 1949年,她在CCP进西昌后的几乎第一时间,将至少是五六十年积累起来的所有家业---两千余亩的良田,两座巨大的,样样具全的农村庭院,家里所有人的衣物细软,城里的产业---拱手交给了当地人民政府。她究竟如何想得,或什么人给了她指点,似乎没有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感谢为大家工作的文学城编辑们, 感谢和我一路同行的读者们! 无系之舟,2020.12.29 尊敬的编辑们和读者们, 首先送大家几句自己编写,不押韵但能很合意的英语祝愿: ALWAYSHOPE,ALWAYSLETTHEDREAMSBEBIGGERTHANYOURMEMORIES,ALWAYSDREAMALITTLEDREAMANDLETYOURDREAMSETSAIL! 2020年岁末,依然是和旧的一年告别,迎接新的一年的时刻! 不同的是,2020年,一个小的看不见的病毒启动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外婆和她的爱 Loveistheonethingwe’recapableofperceivingthattranscendsdimensionoftimeandspace. (爱是一种非凡的事情,从不会消失,我们能够穿越时空感知到它)。 无系之舟,2020。11。29 记忆的大门一旦打开,我就明白到了什么叫高山流水。。。以往经历的画面和场景一直在大脑的某一个角落储存着,现在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就象是以往拍下的视频在回放。 我从四岁到19[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我的第一支钢笔无系之舟,2020。12。25我从小不知什么时候,就爱文具,特别是爱笔。到现在依然如此,进了文具店,必然非常欣赏那些精美设计,材质各异的各种类型的笔和其他用品,不用说,到哪儿都会买笔。在家乡小学时,每个学生有一个文具袋,是用布缝起来两寸宽,八九寸长的细长布袋,用一根细绳穿住收口,挂在书包上。现在还记得外婆给我缝的文具袋,她用小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树冠上的小木屋&河滩上的冒险无系之舟,2020。12。3第一次上学夭折的第二年,我被送到了另一所小学,叫吉羊巷小学,离三姨妈家也不远,我很快就自己来往于学校和家之间了。我似乎真是一个晚熟的孩子,那时对学校和学习一直是无所谓,一天都是晃晃悠悠,也不太记得住做功课,倒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在外婆的批准下,下课就常常在她家玩。她家有一台织布机,她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用一张旧邮票给妈妈寄信无系之舟,2020。12。01在西昌上学时,我的父母每月给我和外婆寄来10元生活费,添补外婆和我在城里的费用。相比当时人们的生活,我们应该是很舒适的,我居然每天还有半磅鲜牛奶,天天早上有人送到大门口,外婆就拿一个搪瓷的大杯取回来给我喝。现在回想起来,在一个偏远的地方,当时恐怕是少有的享受,一是钱,二是喝牛奶的意识。现在都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四姨妈家和放鸭子无系之舟,2020。11。31到第二年的夏天,外婆又在准备带我到城里上学,我们没有直接进城,而是一起到四姨妈家住两个月,这是第一次在她家一下住那么长时间。四姨妈是我的干妈,她自己有四个儿子,因此非常喜欢有我这个女儿,她和姨爹待我若掌上明珠。四姨妈是我外婆家族中最幸运的一个。四姨爹是一个种庄稼能手,他的稻田和旱地(玉米杂粮地)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故乡和童年无系之舟,2020。11。31故乡是人心里永恒定了格的画卷,离得越远,看得更清。童年时代的欢乐是简单的,痛苦是短暂的,喜怒哀乐可以很轻易地转换,无忧无虑,大脑清纯得象一块可以随心随意充填的储存卡。这里先说的几句口水话,至此文之前,我也不知为什么,我很少想起往事,包括2017年父母相继去世,铭心悲痛之余,也只想起与他们相关的一些事情。我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永远说不完的话题:选择健康!(II)无系之舟,2011。12。17西雅图,2020。11。01摘编,悉尼我们的祖先从狩猎为生到一万年前开始农业和畜牧业从猿进化为人后,我们人体的机制和功能系统(像如以上所讲体内化学反应系统遵循化学的基本规律,要保持能量平衡、物质/络合平衡、电离平衡和酸碱平衡),细胞生存所需要的营养和条件几乎一直没有发生改变,但我们的生活方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