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蓓

喜欢写随感,东南西北,想到啥写啥
个人资料
gaobeibe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3-09-06 09:50:39)

在德国,有一个名字叫华道福,很有名的,它往往同孩子连在一起,因为它是一种教育孩子的体系,同国家树立的教育版本,不一样,提倡孩子在野外教育,同大自然接触。而这里指的华道福,却是另一个故事,它也同孩子有关。WalterFrey,于1943年7月30日至31日之间,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这一天,7月30日夜间,我们城遭到了盟军的强烈轰炸。刚刚,在这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9-06 07:44:50)

在中国长大的孩子,大约在小时候,都被灌输过革命理想。大人问:长大了,要干什么?“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当一辈子农民”,巴拉巴拉。好像,这样的前景又要呈现了。其实,这是误导。当农民还要把它作为理想来奋斗吗?人家巴不得你离开城市去农村。当然,这是一厢情愿。因为我们国家实在是太穷了,连有些农村,都不欢迎你去。最好去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3-08-27 02:31:37)

耶稣医治了哑巴,一个讲话结结巴巴的人。这个神迹记载在《马可福音》第七章里。 31耶稣从推罗境内出去,经过西顿,回到低加波利地区的加利利海。 32有人带着一个又聋又哑的人到他那里,求耶稣按手在他身上。 33耶稣把他从人群中带到一边,用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头, 34然后望着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他说:“以法大!”意思是“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8-25 09:35:44)

她的名字叫IrisPalm。Iris是鸢尾花,Palm是芭蕉树。多么美丽的名字啊!这个女人不仅仅有美丽的名字,还有无比的力量。她生养了11个孩子,都是自己一手把他们拉扯大的。 让我们来看看她的真面目: 她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她回顾了一下过往的日子,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做到了这一切。 她结婚的时候18岁,刚刚完成了三年的职业培训。这在德国当时很普遍,上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Zons是一个古老的税关,已经有650年的历史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历史不算悠久,因为我们有上下5000年的文化;对于欧洲人来说,这已经是很值得骄傲了。 第一次来这里,是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因为是第一次,看到小城可以有这样的形式,很震撼,以为天堂就是这样的呢,上帝就应该住在这种地方,于是写了一篇文章《上帝之城》发表。 这个小城有124栋房子,一座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地就溜过去了。 第四天,我们决定去附近的一个修道院看看。 教堂本身没有什么特别,里面有一个fresko,看上去还不错。但是这里是一个朝圣名地,还有这里周围的环境,很美丽幽静。 特别是这个巴洛克式的大门,后面引出一条林荫大道,让人心旷神怡。 修士自己住的地方,弄得很干净。后面的地方都出租给了别人,有幼儿园、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Dormagen是个小地方,但是它靠在莱茵河边上,离家不远,所以我们想去转转。但是这种地方,既没有旅游办公室,也没有旅游小册子;要安排活动,全靠自己。不过,靠着网络,这也不成问题。我们星期五出发(18.08.2023),星期五下午照例是熟悉环境,到处溜达。星期六,老公要看女子足球赛,决出第三名。所以,我就安排自己一个人去商业中心购物。德国每个步行街,差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23 13:05:21)

Dormagen在Monheim的对面,都是莱茵河边的小镇。找旅馆不容易,因为这里的旅馆很少,这里离科隆很近,所以旅馆也往往被订满。 千挑万挑,挑了这么个旅馆----Hoettche,是因为看照片,觉得还不错。 人有时候是会被照片迷惑的。我们就是这样。这是Krefeld大街一边的景色,看上去还挺像一回事。其实,在另一边,就是看上去很糟的,乱哄哄,杂七杂八。 进入大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8-17 12:21:46)

前面一篇博文提到,看纸剧场时,看到M的祖老爷的铁匠铺子,很开心。200多年前,祖爷爷厉害,一下子生了四个儿子,建了自己的作坊,在当年也是威风凛凛。儿子们又生了许多孙子,个个都是打铁能手。这个职业在他们家传了五代,到了第六代,只有女孩,这份职业就失传了,反正也是工业大革命了,小打小闹的企业也不存在了。他们的“公司”运转到上世纪60、70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8-17 08:51:04)

何谓《纸剧场》? “纸剧场”的定义如下:“用纸制成的小舞台,可以在上面模仿或以模型形式测试人类舞台的技术多样性”。 大约在1810年,这些微型舞台在德国和英国创建,同一时间,用剪纸贴在硬纸板上,作为纸剧院拱门,建筑物模型。在比德迈时期,它们是19世纪所谓的“画片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前身是窥视箱,我们上海人称之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