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蓓

喜欢写随感,东南西北,想到啥写啥
个人资料
gaobeibe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3-07-09 04:22:14)
今天牧师问大家:你心目中,完美的教会是什么样子的?说实话,我还真说不上来。我们对教会有许多抱怨,可真要让我们讲出一个好的形象来,还真难以描述。有人不停地换教会,想找一个完美的教会。有牧师说,即使有一个完美的教会被你找到,你进去了之后,这个教会就不完美了。真理!人在世界上造了各种各样的机构,有没有什么完美的?没有。这错不在机构本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09 03:56:45)

彼得是耶稣十二个门徒之一,且是身负重任的门徒,因为他掌管着进天国的钥匙。今天讲一个彼得的神迹,他医好了一个已经死去的女信徒的病,让她重新活了过来。这段故事记载在圣经《使徒行传》九章36-43节:在一个古代以色列的地方----约帕,住着一个名叫大比大的女人。那个地方靠海边,风景无限美丽,全日阳光照耀,椰子树在风中飘逸,海浪一阵阵地打到沙滩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05 19:44:28)

李玟,这个名字,在我的世界里是突然冒出来的。大约才几个月。我们生活在西方世界,不是在国内,不是在亚洲,对她很陌生。但是听介绍,她活得好精彩,好有成绩。对于我来说,这张脸不是天然的,是做出来的,是不是这样?只是我的遐想。不知怎的,总把她同席里翁连在一起,算她为“东方的席里翁”,不仅是长相,连命运都有点像,像在哪里呢?像在都是歌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7-03 10:39:31)

这是进入老城区的城门Schelmantor,我们就是从这里开始见识了小镇的风貌。左边有一家餐馆,也是旅游局推荐的,我们去吃了一顿,像农家菜,我的不好吃,但是领导很满意。我吃的是肠子土豆嫩蚕豆,肠子咸得要命。豆子太多,放很多汁,吃了一点点就不想吃了。我们坐了自动车进老城去的,据说全德国绝无仅有,可是坐的人很少,车子常常空开,太浪费了。这个是老城的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03 07:16:32)

这次去的Monheim,地处莱茵河下游,离我们家不远,坐火车转公交车,二个小时可以到了。我本来只专注那些莱茵河边著名的城市和小镇,这个地方却是偶然发现的。居然非常好,有原生态的绿地;有孩子们游玩的天堂,对有小孩的家庭,是度假的好地方;有一个古老的小镇中心,许多咖啡馆和餐馆,都很美味。目前,正在建造一个商贸中心。还可坐车去周边的小城游玩。有二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25 15:42:20)

今晚我们沉醉入一个安静的音乐之夜,德国教会总是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享受。在这仲夏夜之际,我感谢我的主,安排我有这样美好的生活。 仿佛这幅画一样,当安宁的音乐响起时,就若潜入了夜的世界...... 浪漫主义大师勃拉姆斯和奥地利音乐家HugoWolf,为我们展示了夜的世界,特别是森林之夜和墓地之夜,邀请我们加入夜之华尔兹;还有肖邦的钢琴独奏曲《马祖卡舞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3-06-23 14:17:15)

妈妈是会包粽子的,而且包得很好吃;特别是肉棕,又糯又香,我老公也爱吃。 她会和邻居约好,在我家一起包;我家住底楼,地方大,大家边包边聊天,有说有笑。 我不会包粽子,但是喜欢吃。我就在网上订了吃,那个肉粽也很好吃,里面还放有香菇,叫乐乐厨蛋黄鲜肉棕,二个一包,基本上要五欧元一个。我订了二个,结果DPD耽误了事,原本第二天就到的包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3-06-17 04:50:54)

我具有看剧照就能判断电影好坏的能力,当然是指对自己胃口的好电影。 常常见着喜欢的照片,就去找片子看,果然,从来没有看走眼。几周前,看到1963版的电影《蔑视》,经过胶片色彩重整后,又在文艺院线上演了。因家里有人生病,顾不上去跟踪,今天终于把这部电影看下来了。真是部好片子。 片子的开头,是荷马史诗吧!那些个美男美女的希腊雕塑,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3-06-16 11:31:18)

六月中旬的德国,地处中西部的这个小城,每日阳光炙热;已经有若干日子没有下雨了,土地干裂,渴望着雨水的滋润;花儿却照样开得鲜艳,树木郁郁葱葱。编辑部的事情,依然如火如荼、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她每天每日地加班,认真地工作。近来,她明显地感觉到,那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主编,有意无意地接近她,经常来顾问、有时候还留下来陪她。时不时,给她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15 15:27:57)

这样的女人,生活中碰到,还是第一次,偏偏是她。 我们有相同的童年和回忆:小时候,我们一年总可以见上几次面。但就是在一起玩而已,大家都是孩子,不懂事也不记事。 长大了,我们都去插队落户:她去了安徽、我去了松江。后来,她顶替回了上海、我考回了上海。据她自己讲,她是上海第一个顶替回来的知青,她当时拿到的号码是Nr.001。那个时候,人家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