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吃寫得好的好作家(1)
文章来源: 心之初2021-06-25 15:35:52

我在我還沒癡呆的腦子裏搜索,誰是中國寫好吃寫得好的好作家?從初中愛看小説到現在整天愛做飯、愛瞎想,半個世紀過去了。我想起了三個好作家:汪曾琪,阿城,賈平凹。

汪曾祺是文化大革命時風靡神州大樣板《沙家浜》的主要編劇。裏邊的好多戲詞,比如: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後邊是什麽?實在是寫得好。

汪曾祺孙女汪卉:给“汪曾祺热”降温,把关注留给中国文学的当下和未来|界面新闻· 文化

汪曾祺是一九二0年的人。四十嵗后才搗鼓《沙家浜》。他沒好像沒寫過什麽長篇小説,但寫過很多短篇小説和散文。什麽是散文?不是小說的文都是散文。我曾在一家報紙上發表過一篇散文,題目是《隨筆和散文》。我定義隨筆是寫給自己看的散文。跟瞎聊不差多少但不是真瞎聊。而說到散文,人會肅然起敬。我從來不説自己寫散文。

我讀過汪曾祺的很多散文,特別是寫吃的散文。比如《豆腐》、《手把肉》、《故鄉的元宵》。。。豆腐分南北,南嫩北老,南軟北硬。洋洋灑灑六篇紙,説的全是豆腐。有不少文字,說的是做法,很多精細。

豆腐,最容易做的是涼拌豆腐。皮蛋豆腐,香椿豆腐,小葱拌豆腐。“入開水鍋略燙,去豆腥氣,不可久燙,久燙則豆腐收縮發硬。香椿拌豆腐是涼拌豆腐的上上品。嫩香椿頭,芽葉未舒,顔色紫赤,嗅之香氣入鼻。。。”。

北京人愛吃小葱拌豆腐,南方人愛吃皮蛋拌豆腐。一清二楚,黑白分明,都離不開小磨香油。在這個鼓勵少吃肉多吃菜的現代社會裏,豆腐在吃裏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燒豆腐的豆腐分兩種:油煎(或炸),原生態豆腐(別忘了燙)。煎鍋過的豆腐皮叫虎皮。我就喜歡虎皮。家常豆腐,紅燒豆腐,鍋塌豆腐都是我的最愛。怎麽煎、怎麽燒,加些什麽?汪曾祺先生都如數家珍,慢慢寫出。

幾年前我還在我的大學班的微信群裏,國内的同學好像都有點病,就喜歡轉貼,喊叫愛國。我倡導大家說自己的話,寫自己的文字。比如從吃寫起。比如你的晚飯。水煮肉片,椒鹽大蝦,清炒紅薯葉,涼拌小黃瓜。如果你下筆如有神,能寫得出色香味,那你就是大咖。我寫過《秋梨獅子頭》后,我們班沒人敢寫回鍋肉。結果把我弄到火上烤,封我為我們班的第一神聊。

汪曾祺是江蘇高郵人,寫南方的吃寫得入神,寫得人想吃。可是人在美國,要想吃香香,都得自己做。我最近就在練一道淮陽名菜“乾絲”卡死扣的超硬豆腐就很適合拿來練刀工。可惜在我們這座小城找不到中國的金華火腿,改用西班牙火腿。

有人說中國好文化經過新中國的幾十年糟蹋,只剩下吃了。照我看吃和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季羡林說過:文化有二百一十六種定義。中華文化,皇帝内經,本草綱目,源遠流長鋪天蓋地,打遍天下無敵手。吃文化代表中國文化,我認爲領先全地球。當然現任元首是二球。

汪曾祺對中國文化有精深的研究。比如他寫的《宋朝人的吃喝》裏說宋朝好像不怎麽注重吃喝,但宋朝卻出過文化綜合實力在中國排第一(大概是寫《蘇東坡傳》的林語堂拍的)的大吃貨---蘇軾。

6、2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