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孔融,人人都该让梨
文章来源: 废话多多2012-04-27 12:41:50
由【废話多多】



一直对孔融让梨一说颇有异议。异议不在“让梨”,异议在于“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从小便聪明伶俐,能言善辩。十岁那年随父亲到京城洛阳,听说名士李膺架子极大,非亲友不见,便只身登门拜访。自称李膺的亲戚,见面后李膺问他是什么亲戚关系,孔融说,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所以我和你是世交。在座宾客人人赞叹,偏有位中大夫陈韪不买账,满怀醋意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聪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睁大眼睛说:“您小时候肯定特聪明。”(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韪无法和小孩子一般见识,只好吃个哑巴亏。

孔融让梨的出处,网上找了半天找不到。曾有人考证和华盛顿砍樱桃树的典故一样,是编的。不同版本,故事也略有不同。不过主题一致,故不在此吹毛求疵:

话说孔融七岁时,他爷爷过六十大寿,有人送了一盘梨,他妈忙的乱七八糟的顾不上,便让孔融去分。孔融让大家排排坐,分果果。他爹看到孔融自己拿了一个小梨,奇怪的问他,别人都得大梨,你为什么拿个小梨?孔融说:大人吃大梨,小人吃小梨,家里我最小,应该让比我大的人吃大梨。他爹一听高兴的不得了,马上跑出去吹牛自己养了个好儿子。传开后,孔融成了尊老敬长的模版。

喜欢大梨是人之天性,否则,自己拿个小梨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了。一个孔融让梨是个别现象,可以称赞。但要推而广之的让所有的小孩子都逆着自己的天性去挑小梨,还要挑的心甘情愿,不能不说是对人性的扭曲。尊老敬长的方式多的是,没有必要非逆道而行。

而且,中华民族的美德不仅有尊老,还有爱幼。尊老爱幼的原因是因为老人和小孩在体力上是相对的弱者,不是因为谁多吃了几碗小米干饭。如果孔融尊老挑小梨,那么孔融他爹、娘、兄长就该爱幼,把大梨让给孔融。年龄大小不是一个人的选择,如果说年级小胃口小吃不下大梨,还多少有点根据。但因为年级小就应该吃小梨,逻辑上不成立。

我家我最小,倒霉的是亲戚朋友的同辈中,人人比我大,更倒霉的是我早上一年学。所以无论家里家外,我都要让梨。让来让去让出了后遗症:街上有大梨,我绝对不买小梨,自己家里有大梨,我也绝对不吃小梨。不过比起孔融来,我这后遗症算是轻的。孔融成年后,为人不拘小节,恃才负气,一点不让。最后得罪了曹操,可惜一代才子,不得善终,不知是不是因为小时让梨让出了逆反心理。

《我编编,你看看,法律责任我不担。你转贴,我谢绝,©废话多多拥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