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出差带钱出门的安全性
文章来源: 华府采菊人2021-07-02 14:50:51

首先那时社会的控制比现在严, 有偷有盗也有抢劫, 但不多, 真的。

出差人员带不少钱是常态, 尤其是去上海的时候, 隔壁老王对面老张,楼上李嫂, 楼下张姨,金工车间杨麻子, 翻砂车间刘二拐, 等等, 捎这个买那个, 谁家闺女出门要件漂亮上衣,哪家儿子对上了象要点啥, 一个小本记满, 习惯上这类一定要先给钱的, 不能让跑腿的垫钱。

于是乎, 口袋里几百块去上海就不奇怪了, 那时就连清洗手表, 都愿意请人带上海到大店去做, 所以我的记录是七块手表带两手上, 好在是冬天, 衬衫袖子一扣上, 谁也看不见, 否则, NND, 恐怕真有人敢看手抢表!

一般来说, 车站码头火车上, 是危险区域,所以常出差的人自由一定的防范办法,我的办法是穿一件有口袋的衬衫, 特别是那种口袋还带盖的, 把钱前放入盖上盖, 有扣子就扣好, 没扣子用个别针别上, 然后再热也要穿件外套,这外套还得尽可能大些, 否则若是穿那种胸前有两个口袋的衬衫, 鼓鼓囊囊一容易暴露, 二看上去有那么点像个女人, 实在不雅观。

很多人为求钞票安全, 好看难看就不重要了, 叫老婆在裤衩上缝个口袋, 装钱的, 也是一个别针别针, 当然别针质量一定要好, 否则一不小心针头溜出来可能会伤及命根。

这种措施基本万无一失, 问题就在买东西的时候, 不知多少人有这个记忆, 比如上海南京路某服装商店,一个东北大汉挤啊挤啊, 挤到柜台前, 要营业员拿出一件什么尺寸什么样式的的确良衣服, 因为不要布票嘛, 不错, 正式小李托帮他女朋友买的,下一个动作就扎劲了, 东北大汉先把皮带松一点, 然后把手伸进去, 扣啊扣地解开别针,摸啊摸的摸出钞票,两腿略分开一点(猜猜是为什么?), 把东西买好, 找回来的钱好生地放回裤衩中的保险袋里, 下一步得特别注意, 此时别别针是不能将裤子褪下来别的, 全凭手感,实在误伤只好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吞,回去要小李请喝酒! 哥儿们帮你买东西容易吗!?

旅店里真的不是太容易丢东西, 因为严格的介绍信制度,无业游民基本没门儿住旅店, 做个假介绍信住店的到底还是极少极少。

兄弟好在家住上海, 到上海先把钱往老妈的银行账户一存,用时先向老妈要一些, 走时也许少还点。

至于火车上防盗的窍门之一是自己的行李尽可能不要放自己座位顶上的行李架, 为毛?待俺从实交代。

放头上架子, 你看自己东西的时候姿势就比较夸张,若附近有劫贼很容易就了解你的行李是哪一件, 那么放哪儿不打眼呢? 隔三四排座位, 前方对面的行李架上, 这个角度当你注视你的行李时, 你不需要做出”专门“的姿态, 就如同东瞄西瞄(看小媳妇喂奶)的样子, 瞄来瞄去实际上你的真正注意点就是自己的行李!铁道游击队劫贼们也很难判断你的行李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