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开前的上海火车站, 也是有东南西北的
文章来源: 华府采菊人2021-07-04 08:49:09

上海没有”上海站“,客运站叫做”北站“, 所有始发车, 包括特快直快普客临时客车(棚车),除了一些特殊情况, 都是这个在天目路的火车站发出的, 上海铁路局就在车站的旁边,所以上海人口中只会说”北站“。

那时上海是有东站的, 在天目西路大统路, 其位置就是现在的上海站,那时东站是上海办理零担货运的地方, ”零担“是专业词汇, 老百姓口中称为”托慢件“的地方。

慢件的费用要便宜得多, 所以那些大件不急的东西, 就会到东站去托运, 到上海办理零星采购的外地出差人员, 对这一套甚至比绝大多数上海人都清楚,上山下乡运动之前, 上海人知道”托慢件“的人很少,后来大批(几十万)知识青年到祖国各地去大有作为,心疼他(她)的父母, 很多就会想方设法给子女寄点东西, 邮局的寄费原高于慢件,所以托慢件就成了选项, 也使得”到东站托慢件“基本家喻户晓了。

东站还有一个特殊功能, 就是有些特别”专车“, 从这儿出发, 比如上山下乡专车, 新兵入伍专车。

西站, 是个很小的客运站,在凯旋路, 算是一个客货两用的吧, 想起来还是有始发车的, 我去过一趟金山石化, 就是从西站始发的特别”慢“车。

下面该说南站了,南站位于阿拉屋里附近, 从中山南二路兆丰路一直朝南走到底, 就是南站的大门了, 这是一个水陆联运枢纽, 从南站再向黄浦江方向的那块土地, 就是上海港务局第六装卸区, 简称上港六区,有两个码头一曰开平一曰北票。

南站是个货运站, 不知是不是上海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反正里面铁道东一条西一条, 有些工人一会儿跳上这列车上钩脱钩, 一会儿跳上那一列车。

因为离我家近, 中学时代去上港六区劳动过, 后来也会设法进去白相相, 溜进去玩的男孩子, 居多会到码头上看船, 好像喜欢看火车的人不多。

但是南站有人看着大门, 见半大孩子就会赶, ”死开, 小赤佬“。

但是, 这点事哪能难住阿拉呢!与兆丰路平行的有条船厂路, 有个很大的大粮库”上粮三站“,我中学时代也去劳动过,这条船厂路和南站出来的铁路有个交叉口, 有个看道口的, 有火车来时就放下栏杆,这就是我们混进南站再而走到码头的好地方了,火车来时, 看道口的站在栏杆旁, 但火车通过交道口的时候, 他只能看得到铁路的一边呀,于是我们就从另一边大大方方地顺着铁路走进了南站, 等到火车全部通过了交道口, 阿拉已经勿晓得进去得多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