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争薪水,人家能干的你行吗?
文章来源: BeijingGirl12021-07-13 12:14:57

每年年初, 是公司管理者最忙的时候。 因为要评职加薪分奖金。有末位淘汰的还要下岗。 经常看到有人对自己被裁员而愤愤不平,以前干得那么好,怎么会被裁掉?其实道理很简单,好汉不提当年勇。 决策者主要着眼的是将来雇员是否可以创造价值,过去的成绩和表现只是个参考。

加薪升值的时候也是如此。老板要考虑的是下属在下一年的“有用”度,虽然过去的一年的表现也很重要。 在职场上,雇员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才是公司肯花大价钱的重要原因。竞争力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在同等难度的工作中,你是否比别人更有效率,完成得快且好;不可替代性则是公司在同等的薪酬下能否找到和你资质一样的员工做同样的事情。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也有各自的独立性。

你可知道那个两天挣一万美金的事情? 当年汽车制造商福特,在自己的工厂里遇到了大型发电机的麻烦,他的工程师束手无策。福特聘请了通用电气 GE 的工程师查尔斯。 查尔斯是个天才,喜欢爱因斯坦和爱迪生;是个四英尺高的矮个子。

查尔斯来到工厂,独自工作了两天,研究了发电机并做笔记。第二天晚上,他爬上梯子,用粉笔标记了一条线,建议工程师卸下一块板,并在标记的点处准确地替换一些线圈。(下左,22岁时的查尔斯;右,25岁)。

 

福特的工程师们非常怀疑。仅需小调整就能解决一个始终困扰他们的难题? 不过他们还是按照查尔斯的要求做了,发电机完全运转了起来, 问题解决了. 事后 GE 的账单是 1 万美金。这在当时是笔大钱,即使在现在, 对于两天的工作,也不是笔小钱。 福特有点怒,要求列出明细的发票。查尔斯亲自给出了福特想要的发票: 在发电机上做粉笔标记:$1; 知道在哪里做标记:$9999(英原文见文后)

在 IT 行业工作的人,可能知道大型计算机(大型机),Main Frame 系统吧? 大型计算机从二战时就开始大量使用,之后一直在发展。 因为其大容量和高速度, 至今都不能退出历史舞台。一般在批量工作中大量使用。 比如最常见的信用卡缴费系统。

这类操作大公司都不是实时进行,而是在系统不忙的时候批量进行的,多的时候一次要有几万,几十万甚至百万次的操作。  这些操作从不同的个人账户, 到不同的银行验证,取款,记录; 回到个人账户, 记录。 错误经常出现, 比如账户没钱或钱不够,银行账户取消了,等等。还有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金融公司, 21 世纪开元后因为微机(PC)的崛起,计划要让大型计算在十年内机退休。 因为大型机的维护很贵,每年的执照费也非常高。 结果到了今天,大型机没退休, PC业务倒是被智能手机代替了很多。 那个公司 IT 的头提前“退休”了, 曾经的计划成了笑谈。

不过如今的学校已经很少教授大型计算机有关的课程, 相应的高级应用语言程序 COBOL 相比之下也很少人知道了。 COBOL是最早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商业界流行的语言。 目前还有很多公司在使用它们。 如今好的大型计算机工程师不那么容易找, 因为大多数接受过训练并且有工作经历的人都已经退休了。

我知道的一个金融公司, 最权威的一个大型计算机工程师前两年退休了。 之后一有棘手的技术问题,还是要請他回来把关。 前些时因为要改进批量操作系统, 以降低费用,提高速度。 公司請了能找到的最好咨询公司, 那位专家是咨询公司所有领域收费最高的,一小时 1095 美金!

一招儿鲜,吃遍天。这也是物以稀为贵吧。前两年我跟着一个项目技术小组去咨询过这个专家,那时候收费是 $995/时, 当时真是大开了眼界。 一个大型的项目,公司往往要投入 7 位数的经费,事先如果不做好可行性分析,到最后发现走不通而沉船,损失就更大了。

很多时候项目的动机很好,在理论上也可行。 但是实际中因为技术或设备问题, 其实不可行。这样的情况在制造业中更常见,尤其化工领域。金融业也会遇到。现在的技术更新很快, 比如智能手机的 APP 已经普及了。任何公司如果不快速跟进手机应用,就落后了。

智能手机的应用绑定个人信息,可以在使用时即时验证。 更安全,受到很多商家的青睐。但是,每个终端手机客户的一些操作, 比如缴费,存/转钱,汇总后很多时候还是要通过大型机的批量操作来实现的, 所以每小时1千1百刀的咨询费还是要花的。

查尔斯账单原文 - Making chalk mark on generator: $1; Knowing where to make mark: $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