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惊人
文章来源: zqy682012-03-13 20:34:52



女儿出国时才九个月大,是个牙牙学语的
baby 。她是出国前刚断的奶,用奶瓶是出国之后的事。

妈妈们大概都会有类似的体会,跟baby 说话会造一些带有baby 语气的“词”。比如,我拿着奶瓶告诉孩子:“宝宝喝nai –nai  喽!”这里的nai  是“奶”的变形,发汉语的第一声,和小羊“咩咩”的叫声差不多。果汁的英文是Juice ,   有时女儿会发出“jiu”这个音(四声),我就干脆把果汁说成“Jiu-Jiu”,听起来好像和“舅舅”没什么分别。

女儿周岁生日那天给国内的家人打电话,除了听我们大人说话之外,他们也很想听听我女儿的声音,可一个刚一岁的孩子能说什么话呢?女儿在电话这边指着装果汁的奶瓶,喊着要“舅舅”( 果汁),我妈在电话那头听见:“宝宝是在喊舅舅吗?哎呀,才周岁的孩子,说话真清楚!舅舅可真没白疼她!”我当然没有说破此“舅舅”非彼舅舅,就让外婆和舅舅高兴高兴吧! 

后来给婆家打电话的时候,我们受果汁“舅舅”的启发,又瞒天过海指着奶瓶让女儿冲着奶瓶喊了好几次“奶奶”,同样也把电话那头的奶奶给感动了一把:这个孙女见都没见过,还把奶奶喊得这么亲! 

国内的亲戚都觉得女儿说话挺早,不属于“贵人话语迟”的那类。我自己是清楚女儿这 “舅舅疼奶奶爱”的“叫人”是跟马戏团的动物做算术一个道理,不是她有意识地喊家里的长辈。

女儿第一次让我觉得她语出惊人是在她一岁半的时候。

一天,我在厨房做饭,她一个人坐在客厅的地毯上看动画片《狮子王》。有个情节是刀疤叔叔设计害死了辛巴的父亲。我从厨房的吧台看女儿,只见她两眼噙满泪水,也不作声,我就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赶紧到客厅里把她抱起来,女儿开口就说了让我非常吃惊的话:“我恨那个叔叔!”然后就放声哭起来。我当时真的觉得讶异:我们那时有限的中文环境,她怎么会说“恨”这个词?我也第一次惊讶孩子的情感认知是这么不可小觑。那时,我好像也在看一本育儿书,记得书上说孩子对情感的感知能力和大人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或无法表达。女儿那天的表现给了我一个活生生的实例。 

小时候看到伤心的故事或电影我也总是落泪,尽管心里一再让自己不要哭,告诉自己那是假的故事,是骗人的,但眼泪还是不听话。

从看到女儿为小狮子辛巴流泪的那天起,我深深地意识到:女儿也属“易感”人群,是个爱落泪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