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老年人要学会适应孤独
文章来源: Alabama2021-07-15 06:52:08

中国有句老话,“养儿防老”。 当今的社会,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生活在高节奏的社会中的小辈们忙于自己的事业,生活,子女,无暇顾及父母晚年的生活状态。 尤其在美国,从法律上讲子女没有责任照顾父母的晚年生活。 因此,老人要独自面对自己的垂暮晚年!

如果夫妻双双健在,那是最最幸福的,俩人一起生活几十年,彼此的性格十分熟悉,即使有时磕磕绊绊,小吵小闹,不会放在心上,第二天又嬉笑如常。 不过,夫妻俩人很少共同走完余生,总有一人先走一步,留下的那位孤单老人必然要面对晚年的孤独!

人人惧怕孤独,怎么去理解孤独,是贬是褒,见仁见智。 孤单老人要适应孤独,首先要理解孤独的含义。 佛教说人生最好的修行是习惯孤独,享受孤独。 孤单老人晚年终要走向生命的终端,如若害怕孤独,还不如享受孤独。 想开了,你的父母,你的老伴,你的亲人,不会伴你一辈子;你的儿孙在这现代化的时代远走高飞,老了,可能就是单身一人孤单生活,不要害怕孤单,不要想去消除孤独,而是想方设法和孤独和平共处。

有人说的好,没有谁能躲得过这一路的孤独和暗淡,但是只要眼里有光,终能守得云开见日时,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下面我举几个例子说明孤单的人生如何适应孤独和孤独共存的。

大文豪杨绛,她在八十几岁时失去了她的爱女杨瑗,第二年又失去了她一生的挚友和老伴,钱钟书,她孤单一人生活了十多年,直到103岁谢世。 她从未说过自己孤独,她忙碌于翻译工作,甜蜜的回忆这一辈子的家庭生活,在93岁那年,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 “我们仨”,在最前面的一章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回忆了她和女儿丈夫离别的情景,没有悲伤,没有沉痛,没有哀悼,只有淡淡的思绪。 她的晚年可谓丰富多彩的,在忙碌于她的文字翻译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忘却了孤独,适应了孤独,和孤独和平共处。

另一个大文豪,张爱玲,她的两段婚姻都不如意,晚年单身可谓十分凄凉。 她离乡背井,远赴美国,体弱多病,没有亲人,断绝了和所有的朋友来往,即便和她亲兄弟,也少有书信往来。 她的经济状况紧迫,靠她写点文字,收获一点有限的稿费。 她的离世,无人知晓,7-8天后才被人发现,她穿着旗袍,躺在椅子上,在她的面前,有一支笔,一叠纸和未完成的书稿。 她沉醉于写作,一生浸沉在文字之间,没有感到孤独,没有抱怨,没有奢望,顺着她内心流出的文字走向天国。

一位颇有名望的画家,梵高,他有精神分裂症,他自杀身亡时只有37岁。他单身一人, 没有结婚,没有朋友,有一个弟弟也很少和他联系。 在他最后的十年中,靠着一位画商给他一点支助,过着极其简陋的生活,专心绘画。 他的画作闻名于世,包括“星夜”,“向日葵”,“吃马铃薯的人”等等,等等,他开创了一代人的画风。 他感到孤独吗?没有! 他的全部思维沉醉于绘画的构思,占据他大脑空间的只有星空,向日葵和那吃马铃薯的人。。。。。。没有一丝的位置让他感到孤独。

综上所述,我的感觉要想适应孤独,亲近孤独,和孤独和平共处,只需一个字, “忙”!只要专心于你所写作的文字,专心于你所创作的绘画,专心于你所阅读的书本,专心与你栽培的花草,专心于你所烹调的菜肴,专心于你所泡制的功夫茶水。。。。。。你会感到孤独吗? 只要天天忙碌于自己的生活,就会克服,就会忘却孤独给你带来的痛苦,冷落,凄凉。你就会懂得孤独永远陪伴着你,成为你的终身伴侣。 它不是给你带来痛苦,而是让你沐浴在孤独的欢乐中!

我的太太三年前仙游去了,我已成为孤寡老人,单身一人将面对孤独的晚年人生。如何克服老年的孤独?如何和孤独共存?这是我单独生活的课题。 我没有像杨绛,张爱玲那样的文学修养;也没有像梵高那样的绘画天赋,没有关系,问题只要把自己的生活忙碌起来。 在我太太离世之后,心情非常孤独,忧郁,当即做出第一个决定就是写自传。 我利用每天上午,回忆自己的一生,从有记忆开始,写了孩童的调皮,高考的艰难,大学生活的乐趣,爱情的滋润,贵州山村行医。。。。。。一直写到赴美求学,“梅”的病痛,她的离世,等等,等等。 有欢乐,有悲哀,生活跌宕起伏,有苦有甜,有滋有味,一路回忆下来,忘却了我的孤独。 把写好的文字一段一段地贴到我的博客里,有些网友读到我太太病痛和离世的文章流下了眼泪,许多网友给我留言,给予同情,支持,关怀,鼓励,给我当时忧郁,孤独,凄凉的心情一扫而空,打开了一扇走向光明窗户。

我不是一个文人,没有情趣整天写回忆录。 在我初中时候喜欢绘画,素描,当时我想考美术专科学校,我大哥劝我还是考普高好,以后发展的前景比较宽广。 他大我18岁,就像我父亲一般,我也就接受了他的建议。 此后,我专注于学业,没有时间绘画。 直到我太太生病离世之后,我又开始素描绘画。 当然,我不像梵高那样专注,只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已,同时,让自己的生活忙碌起来。 画完一幅画,我一定贴到网上和同道讨论,请网友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好让我以后改正提高,也是晚年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网上朋友知道我喜欢摄影,我从2003年开始摄影,到2020年已经积累了十多万张照片,都存放在我的档案之中。 去年,我有兴致回顾,筛选出一万余张照片,分门别类地做出了150个视频,整整花了一年的功夫,边做视频,边回忆我和太太一同旅游,生活的情景,既感到幸喜,又感到伤痛,却忘记了孤独。

我的老年生活是忙碌的,除了上述的日常生活外,我喜欢烹调,自得其乐。 我喜欢阅读武侠小说,金庸的,梁羽生的书都通读过。 琼瑶,三毛,贾平凹,钱钟书,沈从文等等的作品都很喜欢。 老了,眼老昏花,看书比较吃力,近年来喜欢听书,我听取了蒋勋的“红楼梦”,听取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还听取了田连元的“水浒传”。 我还喜欢做些投资,已有30年的经历,每天观看股市上下波动,也是另类的乐趣!

可惜原来的房子卖掉了,不然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种植果树,蔬菜,花卉,不过上了年纪恐怕也没有精力忙于农话。

孤单老年人面对孤独,实际上是一种常态,无法逃避的现实,在逐步老化的路上与其逃避孤独,不如享受孤独。 我常常带着相机,去植物园摄影,在荷花池傍静静地观看蜻蜓在荷叶上面产卵,蝴蝶在荷花上面翻飞;我常常孤单一人,坐在Aldridge Gardens的湖边,注视着水中鱼龟的游动,争食;湖面上天鹅野鸭的飞翔,戏水;观望着湖中的喷泉,迎着早晨的阳光,形成一道艳丽的彩虹;还有林间的鸟语,路傍的花香。。。。。。 我静静地,静静地欣赏着孤独中的静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