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北京—关于食品的担忧
文章来源: AprilMei2023-11-03 15:48:52

        

          在家洗碗每次都能闻到一股浓郁的绿茶香味。开始没有在意,以为自己嗅觉有问题,后来才发现是洗碗剂的味道。这个绿茶味非常逼真,就是那种新鲜的,高级绿茶的味道。我年轻时喝过当年的龙井,是一个朋友从杭州寄到北京的,小小的一包,就是这个闻不够的味道。但喝茶时往往闻不到如此清晰的香味,一般都是淡淡的。如果绿茶味可以是添加剂造成的,那绿茶还安全吗?

            在店里买了一大包龙口粉丝,因为是认识的牌子。其实我在美国是不买龙口粉丝的,虽然最便宜,但吃过一次就不喜欢了,尽量买鸿运或其它牌子的。但当时店里没有其它选择,想着反正就一包,凑合吃吧。结果发现这种粉丝完全没有绿豆淀粉的感觉,嚼起来脆脆的,放一会也不会粘在一起。泡时间长了也不会变大变软,也没有延展性。这是什么材料做的?

            买过所谓的鲜面,就是超市里摆在冰箱那里的。美国的中国超市也有,但我很少买。这种面条非常劲道,煮不烂,放过夜也不会变软。有一次在外面吃面,看到他们把面放到开水锅里一直煮,担心地问不会煮烂吗?他们说不会,怎么煮都不会烂!我知道自己擀面条哪怕放点盐,哪怕放很少的水,煮面的时候也要掌握时间,长了就会煮烂。放过夜也会变软不好吃。这面条是放了什么东西?

            在市场买食品可以先尝后买。我尝过几种笋,都很好吃。买了一包油焖笋,才发现不仅非常咸,而且有一种涩涩的口感,是什么东西?说到咸,我还买过当场手工包的水饺,食堂现做的馅饼等,都非常咸,打死卖盐的那种。这也许还能解释为为了保持新鲜,不易变质,但里面的鲜味就不好说了。味道太重的食品往往掩盖了其它的味道。

            尽管提醒自己不要买国内的零食,都是添加剂的集合,但有时候还是忍不住会去买。看上面的成份表,前面会有些真正的食品,如面粉,蛋黄粉,蛋白粉(这些已经是加工食品),后面就都是化学名字了,什么酸,什么钾,什么磷等。很多食品没有具体的成份,只用但水化合物代替所有糖和其它成份。

            不管南方还是北方,现在很流行一种像食堂一样的餐馆。菜都不贵,有几块钱的,比如小菜和素菜。最多20多块,比如整鱼。每一份菜都不大,比餐馆里的一个菜要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主食也很丰富,拿完菜付款前点主食。看起来这种地方既便宜,又方便,两个人可以点上至少四个菜,还可以外加些小菜比如汤,小碗蒸蛋羹等。但健康与否就不好说了,菜都很好吃,也都是家常菜的样子。在外面有时候为了赶时间特别适合吃这样的地方,和美国的cafeteria一样的形式。我小时候没少吃大院的食堂,那时的菜哪有这么好吃?同是大锅菜/小锅菜,现在的味道要重好多。

            我已经尽量保持了健康的好习惯。除非不得已,我不在外面吃饭。每天自己出门饿了就找点主食类的吃一点,零食也尽量吃糖葫芦一类少加工的,看似还好的东西。天热自然免不了吃冰淇淋,否则就尽量不吃。回到家做蔬菜吃,豆制品买新鲜,没有经过过多加工的。面条买店里的新鲜面,有手工的,也有机器压的,回家后分成小份冻起来。大部分时间吃米饭当主食。

            说到米饭,我回来后弟弟送来了包装精美的五常大米,中国最好,最有名的东北大米。但说实话,实在不敢恭维。其口感完全不能和我在美国吃的日本米比,连美国的红国宝都不如。没有那种润滑的口感,也没有糯糯的感觉,也就是黄国宝的水平吧。商店里满货架都是五常米,哪来这么多?越好的米产量越低,这是常识。

旅行中吃过的几个家常菜:

            在店里吃面条。他们都是在一个大锅里煮面,捞出来后往碗里加一碗深色的汤。汤在一个专门的大锅里,保持温度。有一次弟弟问这是什么汤?回答骨头汤。我真想戳穿这个明显的谎言。骨头汤?你当我们是傻子?且不说一碗面并不贵,就算是大餐馆里的面也不一定真用骨头汤。味道永远鲜美,但我一般是不敢喝的,把面捞出来吃掉了事。美国的越南粉店现在也都用调料了,我也知道那汤是不应该喝的,所以只是偶尔为之。

            我基本做到了不吃酸奶,不喝饮料,不吃看不出原始食材的东西。但真要饮食健康,在家自己做饭最安全。所以旅行在外是无法保证的。这也许就是出远门的代价,不但花钱找罪受,还搭上了身体健康。回国如此,任何远行也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