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非常尴尬, 不知如何称呼....
文章来源: Y自然流露Y2016-03-12 06:49:23

回国与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需要餐巾纸,就招呼服务员,称她“小姐”。家里人忙说,现在不这么称呼了,你叫人家小姐,她要生气的。我问为何, 他们说,“小姐”会让人有“不正经女子”的联想。我问那该怎么称呼,家人说,现在都叫“美女”。但是我还是叫不出口, 总觉得用“美女”称呼招待员听上去有些轻浮。这令我想起网络称呼“亲”,据说这是从淘宝网上演绎来的。朋友就说朋友吧,为什么非要叫“亲”呢?“亲”听上去多少有点 。。。看来我们又 OUT。

记得刚解放时,观念更新, 于是将旧时的称呼“太太”、“小姐”等全都革掉了。因为那时人们似乎已经习惯地将“小姐”同资产阶级联系起来,如果哪位女士稍稍讲究衣着打扮,便被看成是“资产阶级小姐”作风。相信大约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对此都有切身的体验。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小姐”这个被废弃半个多世纪的称谓又”死灰复燃”-:),以至你在商店购物时再把“小姐”称“同志",  就会遭白眼。

近些年来, 风尚是一天一变,“小姐”又同所谓“三陪”嫁接, 你若仍称人家“小姐”,就会被抢白:“你叫谁小姐?”。时下真是不知该如何称呼年轻女性了, 叫同志, 或按职业叫, 如服务员,售票员, 清扫员,师傅,都有点别扭。也不知从何时起,大概就是这几年吧,女性称呼发生了变化,无论多大年纪,一律称为“美女”或 MM。男士们也发现好用, 到那“美女”都挂在嘴上,时时让女性们听了开心, 那么办什么事都容易了。

这类称呼是人们的日常语言,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多多少少反映了社会时尚与新潮。然而它又与人们的“身份”和“面目”密切相关,对每个人来说,“身份”关乎的是“我是谁”,“面目”关乎的是希望 别人如何看我。每当社会发生剧烈大变化时,许许多多人都会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身份和面目,以适应新的环境,与身份和面目有关的称呼语便会随之而成。新的称呼语表明了在一个有活力的时代,人们思想活跃,求变求新, 因而“新语言“ 也随之诞生。不管你接不接受, 它都会任性的被“弄潮儿”们放肆地沿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