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爱情之花:配得上赞誉无数
文章来源: 花似鹿葱2021-07-10 09:48:27

传说,牡丹、芍药都不是凡花。某年人间瘟疫,玉女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时至今日,芍药还带着个“药”字。

芍药源于王母仙丹,西方文化也有类似传说。古希腊神话里,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有个医术高明的徒弟派翁(Paeon),成功医治了战神阿瑞斯和冥王哈迪斯。阿斯克勒庇俄斯心生嫉妒,准备杀掉派翁。哈迪斯为了保护派翁,将其变成了一株芍药花。

还有一说:芍药因其花形妩媚,花色艳丽,故占得形容美好容貌的“婥约”之谐音,名为“芍药”。

诗人韩愈这样表达他对芍药的观感——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独对情惊恐”,当我凝望这怒放的花朵时,正是这番心境。

       

“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药。”初夏时节,牡丹式微,芍药初绽。对牡丹意犹未尽的游人,怀着惜爱之情再赏芍药。苏轼曾以“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道出世人怜花惜春之意。芍药花并因此得名“殿春花”。芍药在民间也叫“没骨花”、因那草本的茎干托着硕大的花冠,颤颤巍巍,恰似美女纤细的腰肢柔弱无力,令人怜惜。它花大色艳,妩媚多姿,也被称为“娇容”、“余容”。古时人们于别离时,赠送芍药花,以示惜别之情,所以又名“将离”、“离草”。唐宋文人称芍药为“婪尾春”,婪尾是最后之杯,芍药花开于春末,意为春天最后的一杯美酒。因它的花有香气,有“挛夷、“留夷”、“辛夷”。。。。

大名小名爱称昵称,芍药花这众多的称号,真实反映了人们对它的狂爱,就像叫美女“妞妞”“囡囡”“宝贝”“Honny”“Darling”,怎么都爱不足!

        

芍药与牡丹常常难以分辨,国人干脆称牡丹为“木芍药”,因为它们除了茎秆一个为草本,一个为木本之外,盛开之时其华贵明艳难分伯仲。英语更是用一个单词“peony”统称,省得你分辨不清。

芍药花语是美丽动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象征友谊和情爱。芍药自古就是中国的爱情之花。相比带刺的玫瑰,芍药柔弱无骨,柔美如玉,恰如东方女子的恬静温柔,又如热恋中的少女,羞涩浪漫、矜持含蓄。

芍药花有红、黄、紫、粉等多种颜色,在古诗词中出现的芍药多为红色,红色芍药色泽艳丽,有“红药”之称。唐代诗人元稹在《红芍药》中赞美芍药的颜色——

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
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
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红芍也开在我家的园中,只不过早开一月余。因它细长的叶子也称“细叶牡丹"fernleaf peony

         

张九龄也咏这红色的芍药花——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
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
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细究起来,芍药的栽培历史比牡丹更久远。

资料显示:《诗经˙郑风》就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诗句,而牡丹最早的记录是秦汉的《神农本草经》。牡丹栽培可能始于南北朝时期进入皇家庭院已经是隋朝(公元581-618)了。到了唐朝,武则天怒贬牡丹、武则天怒烧牡丹等传言散播,牡丹上了“热搜”,成了网红。

记得五十年代一部电影《秋翁遇仙记》,就有武则天令牡丹寒冬开的情节。

唐代皇室和达官贵人都喜爱牡丹,牡丹逐渐成为傲视群芳的富贵花,提起牡丹,就会联想到盛唐气象。以至于古人评花:芍药第一,牡丹第二,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可明末清初的大文豪李渔不这么看,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

“芍药与牡丹媲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药以“花相”,冤哉!予以公道论之。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牡丹正位于香国,芍药自难并驱。虽别尊卑,亦当在五等诸侯之列,岂王之下,相之上,遂无一位一座,可备酬功之用者哉?历翻种植之书,非云“花似牡丹而狭”,则曰“子似牡丹而小”。由是观之,前人评品之法,或由皮相而得之。噫,人之贵贱美恶,可以长短肥瘦论乎?予于秦之巩昌,携牡丹、芍药各数十种而归,牡丹活者颇少,幸此花无恙,不虚负戴之劳。岂人为知己死者,花反为知己生乎? 

黑体是我特意加上的:“人的贵贱善恶,可以用长短肥瘦来评价吗?我从巩昌带回来几十棵牡丹和芍药,牡丹活下来的很少,庆幸芍药安然无恙,没有辜负我搬运之劳。难道人为知己者死,花反而为知己者生吗?”

说到本老太心里去啦!

芍药也是寒冷的加拿大最好养的庭院花卉,耐风寒经雪霜。无需精细打理。

正如蒋大为所唱:

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加拿大的芍药,我们家的芍药,就是这样在我的漫不经心中年年复年年无怨无悔地盛开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