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大姨和知青
文章来源: 花似鹿葱2023-04-26 09:23:48

最近城里一个叫“黎京”的朋友写了很多当年知青在草原的文章,我一直很有兴趣的在跟读。

当年内蒙古大草原接受过很多知识青年。印象中北京青年多在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就像这位黎京先生和他的知青战友。写了《狼图腾》的姜戎就是北京知青。天津青年很多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出了一个女烈士张勇。

我们当时算“上山”,在大兴安岭林区,跟草原知青没有多少联系。但是我妈妈的大姐,我的大姨曾经亲切地被当地的天津知青称为“额吉”(妈妈)。

我写过我的姥爷,“反动”姥爷。可是大姨不一样,她是贫苦牧民,还当过贫协会主任。

这是怎么回事?

听我慢慢说。

大姨结婚早,大概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吧。当时姨夫家还算殷实,俩家也算门当户对。但是姨夫的父亲很败家,临到解放一贫如洗,就成了贫牧民。

大姨就这么跟着一贫如洗的姨夫到了草原上。风里来雨里去,成了地地道道的牧民,还当了劳动模范。

大姨火爆脾气,但是为人正直,常常“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在牧民中威信很高。妈妈说,可惜大姨没有文化,否则可以走上管理岗位,比好多仅仅凭资历当官的女人要能干得多!

文革中最初大姨因为姥爷也被批斗,但是很快就放了。据说在批斗会上,大姨毫不让步,指着造反派质问:我受苦的时候你在哪里?我劳动的时候你在哪里?草原上的人善良也公正,他们还是认定大姨的为人,还选她进了大队革委会。

1969年,大姨的生产队也来了天津知青,大姨看着几个十几岁的城里孩子,叹了一口气说,这么小的年纪哪个父母舍得送到这么老远的地方来干活啊!

大姨只有一个女儿,我的玉华表姐,当时已经结婚,姐夫在旗里财政局工作,有三个孩子。生活不错,不用大姨操心。大姨就把她做母亲的爱都给了这几个天津知青。

大姨怎么对几个知青的照顾关心我不清楚,但是文革结束后,这几个知青都先后来草原看过她。还接她到天津去看病观光。

我跟大姨并不熟,没见过她几次,印象中就是胖胖的。骑马放牧草原一生,走路都是那样蹒跚着。

睡惯了蒙古包,老了睡觉也经常和衣而卧,在玉华表姐家,我看见大姨就那么睡在炕上。

她长得很像妈妈,可妈妈皮肤那么白,大姨的脸却是紫色的,饱经风霜。

那张脸我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