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大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文章来源: yongbing19932024-01-19 18:40:33

文革中大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事实不正是如此吗?为什么取消高考?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再次证明了毛泽东思想是何等伟大!取消高考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必须从人民群众和生产实践中去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成为大学生!今天再来看看文革中人民日报原文:

高考开始的第三年,即1953年,北京一位考生8门成绩考了178分,该生坚持认为试卷出了评分出问题,三番五次给人民监察委员会写信提出控诉,到教育部大哭大闹。这是根据历史可查的炮轰高考的第一人。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是1950年实行高考后几年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份“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该文件称,1954年之后,学生负担过重,一般是大中城市的学校负担比小城市和农村的学校重,中学比小学重,高年级比低年级重。

一些高年级学校一周课时比规定实践超出5-10小时,多的高达24小时。奇怪的是,这个特点几十年没动摇,现在仍然是这样,而且相似的减负文件发了很多份,这是不是高考的问题?是不是中国教育的问题?我们办公楼都叫写字楼了,开会都叫论坛了,办公都无纸化了,这个老掉牙的问题现在还是老掉牙。

1955年有学生文科作文没考好,就游览万寿山,喝酒解闷,把笔记本和书本都斯掉了,个别人想“跳楼自杀”。四川一个家长,给学生放着一套新衣服,一根棍子和一口破锅,指着这些东西对学生说,考取学校就穿新衣服上学去,考不取学校就拿着棍子和破锅去讨饭。

1964年,北京铁路二中校长给中央办公厅写信,提出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1965年7月3日,毛泽东亲自批示:刘、邓、彭阅后,请尚昆办。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教授又甚不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毛泽东这段批示极其重要。尤其是“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成了后来取消高考的政治口号和最高指示。并直接导致1966年发出三份减负文件,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966年4月6日至4月16日,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一共36个单位41人参加,我个人认为,这是空前绝后的高考控诉会,是取消高考的预热动作。虽然这个会议别有用心,弥足珍贵的是对高考问题的揭露,全点到死穴上了。这些问题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改观。

高考把学生当作敌人,公开袭击,定期袭击。高考助长学生死记硬背,不是引导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高考按平均分数录取,要学生门门功课都好。高考超出中学课程范围,高考出难题,学生家长抱怨。学生紧张,高考每年总有人晕倒,把学生考焦了。家长紧张。老师紧张,全国考生集中在三天考试,如临大敌,气氛紧张。高考三天决定命运,偶然因素大。考生填那么多志愿,只从高校出发,不考虑考生的实际情况。

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高等教育部党委(关于改进一九六六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后的5天,革命小将开始向高考制度开炮,《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三(四班)学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党中央、毛主席的一封信》说:现行的升学制度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旧科举制度的延续,是一种很落后的、很反动的教育制度。现行的升学制度是和毛主席给我们制定的教育方针相违抗……其具体罪状如下:

(一)使许多青年不是为革命而学,是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不少同学有严重的“唯有读书高”、“成名”、“成家”、“个人奋斗”、“走白专道路”等剥削阶级的反动思想。现行的高考制度助长了这种思想。

(二)使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许多“特殊”、“重点学校”、专收高材生,这种学校为一些只钻书本,不问政治的人大开方便之门,把大批优秀的工农、革命干部子女排斥在外。

(三)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我们具体建议如下:从今年起就废除旧的升学制度。……仅仅隔了5天,6月11日,《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五)班革命学生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以及《北京市第四中学全体革命师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全市师生的倡议书》说:立即废除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

这两封不同寻常的充满血腥的信是废除高考的直接导火索

196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发出。决定1966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迟半年进行,一推迟可不是半年,1966年到1969年,高等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部分高校才以“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的方式,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及下乡知青中招生。“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是这个时代高校招生的基本原则,招生的模式是“三来三去”,即社来社去、厂来厂去、哪儿来哪儿去。虽然招生还在进行,但统一形式的高考消失了。

以上文章源自《人民日报》原文

可是邓小平被人民三次打倒后仍不思悔改,复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了被取消了十年的高考,其宣扬的就是在“考场面前人人平等”“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像现在他们高喊的“民主自由”,哪里有劳动人民的民主自由?哪里有劳动人民子女的分数平等?这些谬论看似有道理,其实却掩盖着剥削阶级及其丑恶的嘴脸,我们看现在:

一.从学习时间上看,许多工农群众的子弟由于要养家糊口,不得不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劳动、务工、家务上,有的需要步行几小时才能够上学,与许多有钱人、有权人的富家子弟相比,他们的孩子进出有车、还可以住贵族学校,他们不但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而且还可以花大把的钞票请优质家教,你说,他们的考分会一样吗?在考场面前人人平等吗?

二.从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条件与教学质量来看,不要说东西部有差异,就是在上海北京等同一个大都市都有差别,在同一所学校都有教学差别,你说他们的考分会一样吗?他们在考场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吗?

三.从录取分数看,就是即使考分一样了,如果你报考上海地区的交大复旦等,上海考生580分就录取了,但是你是外地生可能620分都没有能够进去,因为大学的录取政策向本地生优惠,你能说考分面前人人平等、考场面前人人平等吗?

四.从家庭经济条件看,穷苦子弟在学校读书可能温饱还成问题,哪还有钱学其它?可是富家子弟可以通过红包权钱交易等方式担任班长学生会干部等、可以参加各种加分大赛,可以选修音乐文艺体育艺术等各类学科,你说他们的考分会一样吗,考场的命运人人平等吗?

五.就算一起进了大学,受教育程度也不一样,毕业如同失业,有权有势有钱的孩子当然更会投机钻营,父母会更会不择手段,不担心工作问题,但是对工农百姓子弟,父母为了孩子读大学,筹学费,含辛茹苦花掉了一生积蓄,有的甚至还背了债,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你说他们的命运一样吗?教育人人平等吗?

“考场面前人人平等”“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见是不是鬼话呢?

是不是人生下来就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呢?在万恶的私有制资本主义剥削压迫下,教育会平等吗?分数面前、考场面前会人人平等吗?为什么邓小平复出的第一件事就是高考呢?其儿子邓质方1982年去美国、加入美国籍是通过正常的高考、人人平等的分数出去留学读书的吗?

1965年至1966年,北京四中读初二;把北京四中高三(5)班的两位学长写的一封公开信转交给刘少奇。这封公开信要造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反,称当时的教育考试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让搞白专的留下来了,把闹革命的工农兵都挡在学校外面。这封信刊载在1966年6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1966年6月高考制度正式取消。

1966年7月,在北京卫戍区警卫3师9团某连军训;8月5日,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刘源被部队退回。在北京四中参加了中学生红卫兵组织——西城区纠察队。1967年年初到4月间的某一段时间,与西纠的战友们蹲了公安部的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