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土二年洋第三年不认爹和娘
文章来源: yongbing19932024-01-28 07:02:48

一年土二年洋第三年不认爹和娘

 

 

这句话是五,六十年代大学里农村学生的思想变化。进了城上大学嫌自己农村爹娘土气,以至于爹娘大老远进城看望子女,子女不认。

文革前的教育系统里的教学方法是旧中国留下来的,灌输给学生的还是那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旧社会留下来的老师们指点、激励学生:世间的任何事情与读书相比都是下等的,只有读书学习知识是最高贵的。在各行各业中,只有读书是最高尚的,能够出人头地,勤勉治学求取功名的谆谆之言。

以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在新中国成立初就在教育界流行的口号。当时教育界的教职员都是旧中国留下来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年开始高考招大学生,几乎都是出身在有钱人家的如资本家官商及地主家庭。十多年后有工农子女上大学读书。当时学校中就如校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此,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工农子女的思想起了变化。读书做官当人上人。

文革中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进行了批判之后,又进行了教育改革。上大学读书为生产劳动服务,大学生来自农村工厂连队的,除国家需要外都回到原来的工厂农村和连队。不会有《一年土、二年不洋、三年不忘爹和娘。
》的学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更缩小了城乡的差别。农村人民公社的兴办,各行各业都有如同建立一个小城市。各行各业都需要知识人才轰轰烈烈搞建设搞三大革命。没有人躺平内卷无事生非得精神病做坏事。集体学习劳动,互相关心爱护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复辟资本主义,改革开放又复辟《高考》后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又以非常响亮的一句口号响彻在各大学校院内。当年昂首步入大学的学子们,多少人曾经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提出。从1977年,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学期间,学校的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了影响大学生们人生的“至理名言”。

然而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因文革中批得太臭,改革开放后走资派右派们就改头换面,是让高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们能够为自己《改变命运》,上大学《改变命运》,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出国留学《改变命运》。改变什么命运?命运本就是一个封建迷信之说。穷人命运?富人命运?不是天注定,上帝注定。有人上大学了,读博士了,出国留学了,还是流浪汉的,自杀的等都有。改变什么命运?无非是逃离工厂,逃离农村,逃离中国。

文革前就有《一年土、二年不洋、三年不忘爹和娘。》文革中批判了的《一年土、二年不洋、三年不忘爹和娘。》文革中的大学生们:在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里,一直牢记着学校的规定和老师的教导,就是不能第一年土,第二年洋,第三年连爹娘都不认识了。就是要艰苦朴素,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文革中的同学都做得很认真,几年期间没有发生过大的问题。

大学生们的吃穿一直很简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很不好,没有给学生寄钱的记录。就是粮票,也是东凑西借,秋天拿粮食换粮票,然后再把地方粮票换成全国粮票,等放假回家再拿。

 那时候学校食堂的吃比较简单,不奢望吃得饱,只求还不饿。一般同学是每次换食堂饭菜票一个月的,有的是换一两天的,没有超过一个星期的时候。有同学是享受着助学金的,但是那时候发的票根本不够吃。有同学一天少吃一顿饭的时候也有。

 有同学的衣服和鞋都是只有一份。有同学最怕下雨,下雨路上有岁庙会把鞋弄湿,而且鞋还不容易干。有同学去上课走路也就很麻烦了。

有同学洗衣服是尽量拧的特别干,这样第二天可以穿着去上课了。有同学因为衣服没有彻底干而不去上课,起码有十几次。

有同学在学校买的唯一一件用品是帆布箱子,那是要到西安学军要装东西的,也是别的同学鼓励下的决心,估计那时候也要好几块钱啊。有同学没有买过其他像样的东西,包括喜欢的书。

班里人时兴互相帮助,有同学也经常得到同学们的关照。有一个女同学,她家里是城市的,经济条件比有同学好多了。她看见有同学那样困难,经常把粮票送给有同学,使有同学不至于饿肚子。她的经常关照,有同学把她当成非常重要的亲人啊!包括后来一直到现在,有同学的经济方面都交给了她负责。

 每年放暑假放寒假,有同学都会老家。参加一些劳动是必须的。有同学参加公社组织的大修水库劳动,工地上的大喇叭不停地宣传,北京的大学生也来参加劳动。有同学听了很是高兴啊。当然有同学也有作秀的心态,其实没有好好干什么活。在村里每次干活,也是一些简单的劳动。无非是想证明有同学没有变坏,那个年龄的心态现在看也属于正常。

有同学父亲给同学讲过:解放前,村里有一个人在县警察局当局长,每次骑马会村,到了村口必须先下面,不管有没有人能看见。好像以后形成了一种风气:就是必须走路进村。

 这个风气对有同学的影响特别大。从1974年开始到现在,我每次都严格执行着。有一次有同学到辽宁开会,省里的几个好朋友开车送有同学回老家看看。这样锦州市里、义县县里的有关领导也开车到了有同学家,当然公社也知道了。村里人感觉有同学很神气呀,特别是有同学小学时的班主任老师,可是有同学进村必须下车,然后走着回家。有同学家就在村口,走也就是50米。但是那不是距离问题,是看有同学变了没有。

有同学在学校最不怕的就是蚊子,因为蚊子就是不咬有同学。二年级的时候,班长不相信有同学不怕蚊子,非要把他的蚊帐给有同学。班长是部队来的,是山东人,对人特别关心。其实有同学没有见过蚊帐,班长的关心也使有同学开了眼界。其实一个宿舍里的其他5人都有蚊帐,只是有同学对蚊帐的作用理解不深而已。

应该说,有同学做到了没有洋,更没有忘记爹和娘。

当时,有句讽刺某些大学生的话,叫“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不认爹娘是不可能的,但背离爹娘的观念意识、生活习惯却是很自然的,无可责备的。

有人从农村走进城市就选择了“忘却”。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更多农家子弟身在城市,对故土“心有於而力不足”。

学弟学妹,报到时别嫌父母土。

大二学生发帖,“忏悔”自己曾嫌弃父母初次进城举止不当,并发出呼吁。

昨日,在重庆工商大学的校园BBS上,一位名叫向光会的大二学生在网上发出“忏悔书”:自己当初上大学的时候,嫌送自己进城的农村父亲说话、举止土气,现在想起来,真是愧疚!

这位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帖子,向那些农村来的学弟学妹们提个醒:父母送你们上大学,他们大多都是第一次进大城市,说话做事难免有那么点“土气”,可做子女的千万别“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忏悔:责备父亲说错话

向光会以《没事了,写写父亲送我来重庆》为标题发出帖子,讲述了父亲送他来重庆上大学时所发生的事,忏悔自己不懂父亲心而发生的争吵。

向在帖子中说,去年他和父亲到学校时比较早,就在附近住了几天旅馆,期间,父亲操着不熟练的普通话与服务员交谈,遭到服务员的嘲笑。向光会觉得父亲很丢脸,责备父亲“你不会说普通话就别说!”。帖子写到这里,向光会说:之后,想起来都想痛揍自己一顿。

当向光会在学校安定好了后,父亲也要离开他去外地打工了。上午,两人准备去火车站买车票。因为买车票不知道路,父亲被人以带路为名骗了20元钱,还被人逼着买东西,当时向对父亲的“懦弱”很愤怒。在帖子的最后,向光会满怀内疚与感激的心情说:其实不是父亲怕惹事,他是怕惹事后影响孩子上学……

提醒:新生别嫌父母土

昨日,记者联系上这位发帖者向光会。小向是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学院04级应用化学的学生。小向说,自己写这样一篇帖子,除了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外,也是为了提醒即将来报到的新生们,千万不要和父母在途中争吵,要不会很伤他们的心。

小向还特别提到,希望自己的学弟学妹们看到这篇帖子后,心中能够有所触动,做一个能让父母宽心、安心的懂事孩子,要学会理解父母,并能尊重、爱戴自己的父母。“我尤其向那些跟我一样出身农村的学弟学妹们提个醒,父母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送我们来城市读书,他们自己往往都是第一次进大城市,说话做事难免会显得‘土气’,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所谓面子而伤父母的心……”

学子感言:我们曾经伤害父母

 昨日,记者在重庆工商大学BBS上看到,向光会这篇帖子一出现,立即有数十名同学跟帖。“薄荷的天空”回帖:“心里酸酸的,想老爸了,每次和老爸吵嘴后都很后悔,我知道那个看起来很凶的老爸在和我争吵后都会很难过……”

四川外语学院新闻系大二的小王谈起父母送自己上大学时,也觉得十分愧疚:“去年考上了川外,父母非要送我去不可,帮我铺好床位后,就一直不走。我怕同学们笑话,就把他们‘赶’出了寝室,还不接他们的电话,春节回家后,才知道妈妈一直在医院做切割肿瘤手术,为了不影响我读书,他们隐瞒了实情。”小王拜托我们给今年所有的新生带句话:“千万不要与父母争吵,只有父母才是最疼爱自己的人!”

 (转载《重庆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