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暮色将近-而已
文章来源: 黑贝王妃2024-06-17 17:56:53

读《暮色将近》有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 Somewhere Towards The End, 中文名为《暮色将尽》,非常喜欢!对于站在老龄起跑线上的我可谓是一部宝典。

《暮色将近》的作者是英国名出版人Dianna Athill( 戴安娜·阿西尔),她以随笔的方式记叙了步入老年的心理历程及生活轨迹。

阿西尔女士1936年从牛津大学毕业。二战后就一直从事文学编辑出版,推出众多名作家及其作品,在国际英语文学出版界享有盛名。与此同时她也自己写书,最早的短篇集问世于1962年,这一部为她晚年的经典之作。

《暮色将尽》用精湛诙谐的语言坦诚地描述了作者本人自75岁退休后,在生理、心理及其生活方式诸方面的变化。回顾人生、倾诉进入老年的种种无奈,同时展示她在走向死亡的路上那种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这本书写得饶有趣味,文字不艰涩,篇幅也不冗长,可读性很强。除了描述自己变老的感受,还探讨了许多有趣的话题——爱情、婚姻、两性、宗教、文学、艺术及生与死等。其中戴安娜·阿西尔对待老去的达观态度读来尤其令人鼓舞。我在她的人生回望中找到很多共鸣,同时从她行走于暮色苍茫之间的姿态获得走进暮色的勇气!

老而不悲之姿

变老-自古令人神伤。
王羲之1700年前就在他的《兰亭序》中大放悲声:俯仰一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阿西尔女士也在书中感叹暮色沧桑:老了以后,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和享受却“Can’t be done!”比如:养一只小狗,或种下一株小杉树等它成阴....。《暮色将尽》一书是以这样的抱怨开篇的,后来的章节中她提到不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老太婆穿成十几岁小姑娘的样子终归看上去愚蠢;老了三点式泳装上身也要三思;一脸褶皱和满口假牙不宜浓妆艳抹;而性生活偃旗息鼓绝对是不可忽视的暮色。作者坦呈自己从小就是个情种,15岁开始热恋,虽然没有婚姻,但和不同对象的性生活持续到70多岁。两性关系上的忠诚不是属于她的美德,但性生活绝对是生命的核心部分!当性爱消失 ,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再以一个sexsual being自居,悲夫!

然而阿西尔女士的书没有停止在“悲”这个音符,而是高声宣战:对于老去,不可没有心理准备,不可抗拒抵触或过度忧虑。。。老去而已,”Why not have a go at it! 何不潇洒走一回“!

《暮色将近》一书中大量篇幅记录了阿西尔女士25年的退休生活。即便她族中女性大多长寿,但作者也没有预料到自己75岁高龄退休为止走过的才是四分之三的人生。戴安娜·阿西尔2019年去世,活了101岁,可见她有充分的退休经验与读者分享。

暮色之中的平常之态

戴安娜·阿西尔的老年生活非常平常,和我看到和正在经历的并无两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安抚-我在正常地走进暮色。
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阿西尔女士退休后做的一件事是为老一辈和比自己更老、更需要关爱的亲友养老送终。
她最初几年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又陪伴护理她的室友、曾经的情人、糖尿病患者Berry。
阿西尔女士没有子女,虽然她对此并不后悔,但强调老了以后与人的接触十分重要,特别是和年轻人相处。“年轻人的生活和老年人的相反。我们圈子里,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糟,能做的和想做的越来越少。听不到,看不见,吃不多,命不久矣,很容易陷入悲观,一年不如一年。。。年轻人的生活正好相反,生命的路还很长,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重新感受生命,和他们一起成长,从他们的成长中反省生命的色彩和过程“。

做花园和学画画是阿西尔退休后热衷的另外两件事。除此以外,读书和写书评是她一生的事业,也是她毕生最爱。阿西尔有一句对托尔斯泰,艾略特,狄更斯等人的评价:”他们天赋异禀,就像那些音乐天才一样,有一种非凡的想象力,难于言表,不可思议“。因此退休后她仍然每天读书,她认为读书是使她内心强大的重要源泉。阿西尔强调内心的强大,她认为决定命运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大的幸运来自于一个人内心的坚韧”。

长寿秘诀-乐观

戴安娜·阿西尔不否认自己的长寿来自家族基因,但她认为更大的幸运实际上是天性的乐观。
阿西尔在书中特别推崇英国籍捷克钢琴家爱丽丝·赫茨-萨默(Alice Herz-Sommer) , 视之为人生的“指路灯”:她有与生俱来的乐观天性,总能看到好的一面、看到希望。。。她是乐天派的典型代表,无论人生有过怎样的遭际,她依然会说:生命是美丽的,异常美丽!

爱丽丝是二战犹太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活到110岁。也许很多人认为成为纳粹集中营幸存者中的最长寿者归咎于她的勇气,但戴安娜认为不能忽视爱丽丝的”天分“。阅读爱丽丝103岁写的访谈录时,戴安娜发现自己和爱丽丝拥有一个共同长寿秘诀,那就是她们都是天生的乐天派——所有人生都是好坏参半的,但是乐观看待人生是一种天分。只有乐天派才能像爱丽丝一样 “越老越能体会所谓人生的美好,虽然历经苦难,但可以想到的、记得的、关注的和欣赏的都是好的一面,感恩所有的一切“。阿西尔女士说她这本”老年经"只能是写给那些和她一样的乐天派的。我非常庆幸自己读懂了这本书,或许说明我也是一个幸运的乐天派?

人生有悔,但无自怨自艾

回顾人生,戴安娜·阿西尔有三悔:自私、冷漠和懒惰(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这是在说我自己:)
阿西尔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自私的人,但是承认内心深处不乏自私和冷漠——不愿意把全部的自己交出去,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她反省自己不想要孩子的心理,甚至对唯一一次流产的经验不觉得遗憾,是一种自私和冷漠。
检讨自己是懒惰的人,缺少追求目标的主动性。我感觉这一点恐怕是阿西尔对自己的苛责。就她工作到75岁才退休一项已说明她的勤奋,更不提她是英文出版界的大咖,四十岁就已是成名作家。89岁的她重拾写作,《暮色将近》这本书出版于91岁,也是她获奖最多的作品。阿西尔曾这样评价一位友人“天生能成就事业”,她自己何尝不是一个天生能成就事业的人?(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的懒惰才是货真价实的)。

老去而已,不如潇洒走一回

自退休后经历了疫情,这两年同事和朋友见面都难免唏嘘,或感伤失去亲人朋友、或怜惜亲友生病患疾,最多的抱怨还是身体和精力一日不似一日,自己也难免受到到消极情绪的感染。《暮色将近》笑谈人生老去,读来感觉精神上得到疗愈,戴安娜·阿西尔在书中挑明:生命是依照生物规律循回往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出生、长大、生儿育女、凋零、死去,继而让位给后人,这是无论你如何作为和妄想都无法幸免的命运。”与其把时间徒劳地浪费在抗拒衰老和恐惧死亡的悲声中,不如潇洒走一回”!

《暮色将尽》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一本写老去的书不一定要以呜咽收场,也可以是一声轰响”。人生如此,“在这个年纪转身回望,人生不过眨眼的瞬间, 但自身的角度看过去,却依然有惊人的容量,能容下许多相互对立的不同侧面——宁静和骚动,心碎和幸福,冷酷与温暖,索取与付出。。。死亡公平地摊派给每一个人,但生命过程本身足够宽绰多样。

反复读过《暮色将尽》, 有共鸣的安慰,有顿悟的轻松,更获勇往暮色的从容——老去-暮色将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