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学生与一头博导的纠缠
文章来源: ShalakoW2024-06-15 13:30:04

YouTube"郑旭光" 频道是一个政论频道。 在聚焦于世界上的政经大事同时,主持人郑旭光还会与观众讨论相关的话题。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表达的观点,郑旭光大多会平和地给出深刻的"一句师"博导答疑。
最近,郑旭光在节目中介绍了余茂春先生的一些的政治观点。来自中国大陆,余茂春先生是美国的一位学者(大学教授)和政治评论人士,曾是美国前国务卿彭陪奥的政治顾问。得益于对中国(大陆)社会的深刻了解,余先生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以改进几十年来美国对华政策无的放矢的局面。
郑旭光对余先的这些观点都无条件地支持,而我却有些不解的疑点/问题 。一改之前对观众问题/评论和颜悦色回应的方式,郑旭光激动地指出我问题的浅陋特征,属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水平,这无疑把讨论定义成"小学生没有品位地与博导纠缠"。

中美关系在民间
1
余茂春先生认为,大力推动中美两国的民间交流,有利于美国更好地了解(中共之外)的中国,这会帮助美国政府制定更有效的对华战略方针。
当郑旭光在节目中对这一观点深表赞同时,我发言道,"与习近平中美关系在民间的说法不谋而合"。这一发言让郑旭光大为光火,愤然质疑这一没有水准说法背后动机。次日我不得不解释说,"不谋而合"的说法, 只是提醒两人共同说法中有不同的"内涵",是个值得在你的政论节目中探讨的问题。郑旭光更加愤怒地表示, "我不需要你提醒...我的观众水平很高,他们看得出你这小学水准的问题答案"(大意)。
博导/学霸是不容质疑的。
2
"在中国几乎没有[真民间]", 小学生不为所动地坚持,

1)"习近平说的'民间',是中国政府扮演的'民间',通过交往影响美国真正'民间',再通过美国民间达到对美国政府的的影响。这是习近平'中美关系在民间'的内涵和具体的实际意义, 在中美关系紧张时提出的应对策略;
2) 而余茂春说的'民间'是美国的真'民间',因为没有中国的'真民间'相对应,让他的"中美关系在民间(或类似表达)"的说法【最多只具有纸面意义】。

面对无法否定的中国政治现实,博导坚持"中国一定有中共忽略的民间...", 为余先生"中美关系在民间"的说法争取极其有限的生存空间。
小学生纠缠不休:"...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不经政府同意/私自与外国民间交往的活动,都可能被视为间谍活动 -- (让这类交往变得极其有限,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从而无法达到余茂春通过民间交往更好了解中国的目标)"。这一事实陈诉换来博导最后一搏,"至少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概念"。
博导为这一"进攻性观点"撤退时死守的底线 -- "一个有意义的概念",碰巧也是小学生认为这一"进攻性观点"进攻时所能达到最远的阵地 --"最多只具有纸面意义"。

把中共与中国人民分开看待
1
余茂春先生是位学者,属于技术官僚,帮助政府制定具体的(对华)战略/政策,而非助人竞选的政治助手。然而,"把中共与中国人民分开"更像是一句政治口号,很难转化成具体政策制定时的有用元素。而其有限的政治效果,却可能以美国政府陷入政治尴尬为代价。这是我与郑旭光在此问题上的不同。
2
无论"是否把中共与中国人民分开",美国任何对中国制裁的具体政策,都会让"中国人民"受到惩罚,是郑旭光和我的共识,然而,郑旭光非常看重这一提法的政治效果,"这一提法提出后,中共非常愤怒",却忽视了美国政府可能遇到的政治尴尬:
在中国人民得知美国政府将自己与中共分开后,中国人民就会有一种期待,美国新出政策惩罚中国时, 是惩罚中共而不是自己。然而,当对着中共高高举起的板子(经济脱钩,关税)不可避免地落在中国人民身上时,他们会异常地愤怒,"不是说分开了吗, 怎么还这么痛?" 而此时的中共会用事实教育中国人民,"美国人的话能信么, 我们能分开么?" 因为目前中国经济的困境失业的更多是"中国人民", 而且, 中共成功向中国大众(人民)兜售"是因为美国阻挠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而习近平则是"该吃吃,该喝喝"。
这是郑旭光没有看到/或拒绝看到的"政治尴尬"。
3
美国政府制定的对华政策是为了美国利益,中国人民高兴/中共愤怒,都不在考虑其中。这一事实让"把中共与中国人民分开"的提法,最多只具有纸面意义。就连盛赞这一说法的郑旭光先生,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区分在现实中很难完成。且不说分开后也难有多少具体的不同。
而博导没有回答小学一年级水平的问题是,"既然无法区别对待,为何还要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