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悲剧与精神
文章来源: 东风再起2024-06-21 09:15:57

南宋的悲剧与精神

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是从小时候读《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和《说岳全传》开始的。三国英雄辈出,隋唐乱世争锋,常看得人击节叫好。然而未尝有读《说岳》时那爱之深痛之切的久久不能释怀。

岳飞朱仙镇大捷,眼看就要直捣黄龙大破金国,却连接心生忌惮的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那时节,真想穿越回到军营帐前,对岳元帅大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

看到岳飞含冤而死,悲愤之中,又恨不能化身军前校尉,藏身众安桥下,和施全联手,提马刀手刃奸贼秦桧,而不至于看施全失手被擒而遭凌迟处死。

南宋注定是一个悲剧。这悲剧之痛彻肺腑,是因为其中无数有着岳飞一样抱负和精神的志士文人,前赴后继至死不渝。

南宋的悲剧,在流亡政权抗击蒙古军围追堵截的最后决战---崖山海战中,达到悲壮的高潮。

碧蓝的海水见证了那天发生了一切。千艘战船上,粮尽水绝的宋军,被元军突入中央。左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不愿靖康之耻和蔡太后与宋恭帝及一干南宋君臣子民所受的屈辱重演,背上八岁的幼帝纵身跳入大海。十数万南宋军民见到这一幕,无不悲恸痛哭。集体跳海殉国。第二天,崖山海面上,漂浮起十几万军民的尸体,其惨烈无可形容。

消息传到千里之外的四川,钓鱼城。这座奇迹般坚守了三十六年的抗击蒙古军的南宋最后堡垒,曾让不可一世的蒙古大汗蒙哥折戟城下,重伤毙命。蒙哥死前,遗命绝不退军,破城之日屠尽城中军民百姓。可就这样,彪悍的蒙古军也未能动钓鱼城分毫。

而此时,当钓鱼城中军民得知南宋幼帝和十几万臣民在崖山投海殉国之后,尽皆痛哭流涕。守将王立在得到继任的蒙古大汗忽必烈承诺绝不伤害城中百姓一人的情况下,最后弃城投降。而守城军的三十六名将领,不愿向元军屈膝奉迎,在元军进城前全部拔剑自刎。

历史永远无法忘记,南宋的悲剧中,这舍身取义的精神。誓死不降的文天祥,临终前的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便是这精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