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五十周年纪念
文章来源: 谦谦美君子2020-01-01 10:06:13

下乡五十周年纪念

 

今天是2020 年的新年除夕,周二。由于不是假日,早上去公司转了一圈。中午去了旁边的健身中心游泳,我坚持每隔一天游泳一千米,已经5 – 6 年了,这一年下来,又至少游了150 公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1)嘛。

回到家看到了战友微信圈推送的周毅的文章《一个69届北京知青的50 年》,才领悟到1969年是我们“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人生不太可能再有一个五十年吧,所以值得纪念。很巧合,我自己的命运与周毅相似:也是69届,也是北京知青,也是去了北大荒,当年也是15 岁,也是在机务排开拖拉机。。。

那是1969 年,我们于9月16日乘坐知青专列从北京直达黑龙江省嫩江县的伊拉哈车站,那是我们要“扎根边疆”(2)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52 团团部所在地。那年3月,中苏边境发生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之后,苏军在边境陈兵百万机械化部队。为了防止“苏修”(3)趁黑龙江冰封入侵,要求我们知青务必在“十一”国庆前抵达边疆,部署完毕。兵团总共54 万(北京10万)知青做为国防后备力量,在黑龙江前线与苏军对擂。后来人们戏言,如果不是我们当年戌边,“苏修”早就打过来了。

当年北京的69 届初中毕业生几乎整届都被“分配”到了黑龙江和内蒙的“兵团”。69 届的初中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文化程度最低,年纪最小的一届知青,因为我们实际上只有小学文化程度。1966年暑假前, 刚考完升(初中)学考试,“文革”开始。全国的大中小学全部“停课闹革命”,那年我12 岁。1968 年一月,“复课闹革命”,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我被分配到了44 中。在那这一年半初中的时间里,我们没有课本,老师没有教案,学校没有教纲。每天必学的是政治课,学习毛的语录和著作,批判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斗私批修”(4)。记得最清楚的是每节课的开始不是起立喊“老师好!”,而是挥动“红宝书”(5),“首先敬祝我们伟大的导师,领袖,统帅,舵手(俗称四个伟大)毛主席万寿无疆”,再祝“毛主席的最亲密的战友林付主席身体永远健康”!期间还去“学工”和“学农”了数次。一次学农是冬天,去的是郊区的房山县,呆了3 - 4个星期。夏天则去农村帮助麦收,1 – 2 星期。有英语课,但不学音标,而是背诵“Long Life Chairman Mao”等。。。

林付统帅题词

那一年由于去的知青太多,我们开始没有房子住,只好打地铺,住大仓库。北大荒的冬天气温冷到零下40°,绝非耸人听闻。有段时间断了媒,屋里靠北面的墙壁上是一层厚厚的白霜,把被子都冻在一起了。我们不得不把所有能盖的都盖上,晚上穿着秋衣秋裤,戴上毛皮帽子入睡。早上起来,鼻子眉毛上也全是白霜。那时,几个月不知肉味是常事。老职工生活也好不到那里去,砖房极少,都是土坯房,且每家都只有一间正房,一个大炕。全家老少人挤在一张炕上,连长,指导员也不例外。全连没有自来水,没地儿洗澡,身上长满虱子一点儿也不稀奇。照明用电基本上都得自己发电解决。改革开放后的现在,人们住房面积大大提高,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而1978 年是3.8㎡)。为了减肥,人们大鱼大肉都不敢多吃了。自来水,电灯,电话早已是标配。可匪夷所思的是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怀念那个名义上“当家做主”的年代,他们真想回到那个大部分人还吃不包肚子的时候吗??非也,最起码他们忘掉了党的“忆苦思甜”(6)的光荣传统。有人归结到人类天生具有的“患均不患贫”的思维。似乎有一定道理?

五十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1969 年的初中毕业证书早不知道扔到了何处,那份名不符实的证书不要也罢。这辈子没有机会上高中,的确遗憾,但我经常对儿子们说:北大荒度过的四年就是我的高中(美国高中是四年),学到的是课本上不可能有的知识,受益终生。后来,我幸运地成为了文革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这点似比周毅强)。再后来,1995 年在美国拿到了MBA(工商管理硕士)文凭。

1969年,虽然过去了整整五十年,但永生不忘。

 

1.文革词汇

2.革命口号

3.苏联修正主义的缩写

4.文革词汇

5.毛主席语录本

6.文革期间经常进行的政治活动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