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菜农 – 洋姜
文章来源: 谦谦美君子2020-08-17 09:52:07

美国菜农 洋姜

 

我们附近的一家老中朋友,来自四川。老妈从国内来和女儿女婿一起住,别看她八十多了,但身体不错,还闲不住地在自家院子里养花种菜。

一次她家聚会(party),老妈端上来一碟腌好的洋姜,问我们吃不吃。老婆是北方人,不知什么是洋姜,她吃了一块,说很好吃。另外一对来自大西北也没吃过,说不好吃。而我小时在湖南,周妈(保姆)在后院就种了一些洋姜。记得每次丰收之后,她都会腌一小坛子,给我们当咸菜吃。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洋姜是孩童的我送饭的美味。从我9岁离开湖南至今,就不记得再吃过洋姜了。但没想到50多年前的味觉却始终在我味蕾的记忆中。久违了,当然爱吃!老妈看我和老婆爱吃,用小塑料食品盒装了大半盒送给我们。连吃带拿,是不好意思,但美味难敌,盛情难却呀。

下一次再去,朋友建议我从他们家挖一些过去自己种。我心里没谱,好像自己后院也没有什么空地了。犹豫期间,朋友老妈劝道:洋姜很好活的,基本不用管。第二年还会自己发芽,也即属于那种自己“come back”,不用每年再种的品种。我懒人一个,这让俺动心了。她还叫我不必担心种植的地方阳光不足(我实在不愿意破坏后院,再开新的菜地),因为很“皮实”。有这等好事,岂能错过?朋友一锹下去,挖了五棵,我分开两处种到了我家后院的空当,与芍药为邻。

 

总算活了                                                          洋姜果实(摘自网络)

都说:就怕流氓有文化。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懂咱就虚心学习,拜托信息时代,网上什么都有。划重点如下:

  • 洋姜学名菊芋,原产地是北美密西西比盆地(搞了半天,它的根就在咱这旮瘩附近),17世纪引入欧亚大陆,后传入中国。这就是中国人叫洋姜或鬼子姜的原因。
  • 洋姜系多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株高可达2 - 3米,生长期为6 – 7 个月。其块茎可以在-25 – -30度的冻土层中生存,故第一年播种后的3 – 5 年都不需要再播种,只要每年采收后地里有残留的块茎就可以做为下一年的种苗。如有缺苗,移植补齐就可以了。
  • 洋姜耐寒耐旱,适应性很强,一般情况不会发生病虫害。但浇水量不宜过大,防止块茎腐烂。
  • 及时摘蕾,摘花,打偏杈可以节省养分,促进块茎的充实和膨大。
  • 在地上茎叶开始枯黄的时候就是收获洋姜的最佳季节。割去地上的杆径,挖出地下的块茎并分级处理。把一些小的留在土中,到第二年它们可以萌发成株,省去来年的种植。

刚移植过来时,五棵立马被兔子咬断了四株。“亡羊补牢”,赶紧加上了铁丝网护圈(见图)。那四棵虽然只剩杆径,但又都活了过来,可见它们的生命力之顽强。从上左图看,他们都长出绿叶了。据说还开黄花,俺拭目以待。

今年没有指望有什么收获,因移植过来已经都七月了。权当”实验田“,为明年正式种植打下一定基础就算达到了目的。

 
 

二零二零年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