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那个上私校的孩子(八)藤校的生活
文章来源: 平等性2024-06-13 20:43:30

家里那个上私校的孩子(八)藤校的生活

平等性

前面有一篇记述女儿申请大学的过程,曾经提到她当时有些担心,而我则对她很有信心。我那个时候有些盲目自信,觉得不管女儿最终选择了哪一所大学,到了那里以后,她一定会适应得很好。今天就讲讲她在大学里的生活。

那一年送女儿去学校,她和妈妈两个人挤在后座嘀嘀咕咕,讲了一路的私房话。后来听领导传达,女儿当时还是有些担心。因为她要去的那所百年老校汇集了全世界的精英,女儿在打着小算盘,万一自己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该怎么办?

女儿的这种担心并不是第一次了。当年她考上私立中学,临去上学之前,也有过一次类似的小担心。当时我们没什么经验,被她搞得也有些紧张。结果她上学的第一个星期就交了三四个好朋友,又碰到了好几个她喜欢的老师,在学校开心得不行。这样的担心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现在回过头想一下,如果把小学和中学进行一下对比,我觉得女儿在小学的生活完全是随心所欲,是那种真正纯粹的童真和欣喜。而到了中学,则变得快乐且充实;毕竟能力增强了,读了更多的书,参与了更多的活动,也开阔里眼界。总的来说,中小学阶段都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具体说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除开学校的上课和自习,在校外,大约小学期间有5%左右。到了中学,这个时间增加到15%左右。那么到了大学以后,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来学习呢?

记得那一年我和太太把她送到了学校。她已经提前约好了几个朋友,相帮着和她一起搬行李上楼,收拾房间,一会儿的功夫,就把宿舍打理得井井有条。我们都还没来得及好好参观一下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女儿就要和我们说拜拜了。给我和太太一人一个敷衍了事的熊抱,她就和朋友们一起蹦蹦跳跳地去参观校园了。

前面那个关于学习时间的问题,一直到了她的大学新生活步入正轨,才算是有了答案。根据女儿的说法,这藤校还真不是好混的,游刃有余肯定是不太可能了。这倒不是说学校的学业有多么难多么重,而是因为校园生活实在是太多姿多彩了。比如说,女儿一个学期选五门课,同时是两个俱乐部的组织者和核心成员。作为一个医学预科生,她每周都要在医院里做好几个小时的义工,同时还要在她医学院的导师实验室里面做科研。这还没完,她隔几个星期就要代表学校出去打比赛。据她的估计,除了上课以外,她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大概30%左右,比中学的时候多了一倍。除此之外,女儿从第二年开始就做起了TA的工作,一周也需要花好几个小时。

每次听她给我们讲得津津有味,我和太太其实心里都捏着一把汗,担心她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女儿还是一如既往的乐天派,她说,“忙是忙,可是我真的很享受这样充实的生活。每天睡觉之前,一想到第二天一起来又有这么多好玩的,我就打心眼里高兴。” 她怕我们担心,还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比如说,和几乎所有的同学一样,她睡得很晚,不过她每天都能有八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而且和以前一样,每周她都会读一本新书。最让她高兴的是,她每天还能挤出时间约朋友散步聊天。就像她说的,她在学校真的是如鱼得水!

要做到这些其实非常不容易,我和太太都是很佩服的。要平衡好这所有的一切,我相信这不仅需要有极高的效率,而且毅力和自制力也是少不了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恒心和执行力,这一点估计是继承了她妈的良好基因。至于她所说到的读书习惯,一周一本新书,虽然在数量上比她小的时候要少一些,不过她现在读的那些书,在深度上有着质的飞跃。她和我提起过其中的几本,记得有《逻辑哲学论》 和《哲学研究》,我只知道那是维特根斯坦写的。很惭愧,这位牛人写的书,对于俺来说,那是绝佳的催眠利器,每次翻不了两页就去见周公了。

女儿所描述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校里有俱乐部,有姐妹会,有各式各样的讲座和活动,她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藤校特殊的学院制。有朋友可能还记得《哈利波特》里面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有四个魔法学院,格兰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劳与斯莱特林。女儿她们学校规模大一点,一共有十二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自己专属的宿舍,食堂,图书馆,和活动设施。从本科二年级开始,学校开始分配学院。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后面几年都会生活在同一个学院的宿舍里。有鉴于此,学生们申请学院的时候,往往要好的朋友们会扎堆一起申请,而学校也往往会考虑他们的请求,将他们分到同一个学院里去。女儿所分到的是一个不到五百人的学院,能够在自己的学院里共同生活,大家朝夕相处,几年下来,彼此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朋友们还会经常交流各自对世界的了解,对未来的憧憬,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将来的社交网络。至于说到宿舍的条件,比起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那完全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不过话要说回来,我当年读书的时候可是一分钱学费都不用交的,条件差一点也是情有可原。

前面我讲到藤校里的生活,并不单单是学习,交朋友,参加俱乐部,姐妹会的活动,实习,做研究,校内打工,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问题是好玩有趣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时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举一个例子,女儿这个学期在学校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和学校的一个校刊总编一起,给刊物约稿,并帮助这个校刊的正式发行。她为此写了上百封信件,联系了学校四十几个学院的负责人和资深教授,和他们一一面谈,争取他们的支持。最终刊物正式发行,她的努力也见到了成效。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要说是本科生了,其实就连我所带的博士博士后们,都不一定能够独立完成。我觉得藤校的环境,对她的成长给予了相当大的激励和自由度。

当然,这世间的事情从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有甜必有苦,有笑也会有哭。在上大学之前,女儿从没有上过住宿学校,大学是她第一次体验独立生活和集体环境。好在她很快就交了一帮好朋友,最后也相约着申请到了同一个学院。她的朋友们都非常上进,而且和中学的时候不同,这里的同学们都非常清楚自己将来的方向,而且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且正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这是一群出类拔萃的年轻人,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不过在学校校园里,她们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有自己的烦恼,也有脆弱的一面。

记得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晚上,当时我正和朋友在外面用餐,很意外的,收到了女儿的电话。讲了还没两句,她竟然哭了起来。我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赶紧走出餐厅,耐心询问她的情况。等她哭了一会儿,平静了一些,才告诉了我详情。原来这两天她感染了病毒,正发着高烧,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宿舍里。女儿身体一向很结实,以前在家里,偶尔有不舒服的时候,不仅爸爸妈妈会问寒问暖,做她最喜欢吃的,而且多半还会陪着她讲故事逗她开心。一想到现在自己孤苦伶仃一个人,天底下最关心她的人都远在千里之外,就有些林妹妹附体,开始多愁善感起来。听她絮絮叨叨讲了好一阵子,我估摸着没太大的问题了,陪着她聊天,又讲了好几件她小时候的趣事,还一个劲儿地夸她打小就特独立,特坚强,总算是哄得她破涕为笑,最后还叮嘱我千万不要告诉妈妈,免得她担心。

这是她在大学期间唯一的一次。后来她朋友多了,整天都有人围在身边,从早到晚乐得合不拢嘴,自然再也就没有这样梨花带雨的机会了。记得那一回我和太太去学校看她,她陪我们在校园里逛了不到二十分钟,几乎每分钟都会有人凑上来和她打招呼。看她乐呵呵地和朋友们打趣开玩笑,我这颗心总算是彻底放下来了。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有网友可能会问我为什么没有分享太多关于学习方面的内容。是这样的,我这个人觉悟低,觉得学习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孩子上大学最重要的目的。当然,我家里好几辈都是读书人,不谈学习好像也说不过去,就简单地聊一聊吧。

学习习惯,效率,专注度,以及对学习的兴趣,这些东西应该在中学的时候就养成了,这里就不多谈了。从选课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藤校和别的学校也没有什么本质性的不同。当然藤校的好处是,它所能开出来的课,五花八门,涵盖面极广。而且很多都是小课,很适合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说,有一年我女儿在自己的专业课之外,选了一门佛学课,专门介绍禅宗思想。这门课一共只有两三个学生,听女儿的意思,她和老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往往会占大半堂课的时间,她自己非常享受这样的学习过程。而藤校选课的难度,则是因人而异,非常的灵活。不过呢,很多的学生为了挑战自己,还是会选更有难度的课程。有朋友看到有些报道讲凌晨两三点钟,学校的图书馆依然灯光通明,座无虚席,觉得不可思议;其实那并不是一个神话,而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当然,学得这么晚,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来说,总会联想到安全的问题。好在整个四年本科,学生们都住在校园内,而且她们学校周边的社区也非常安全,凌晨两三点钟回宿舍完全不用担心。

学校里最有趣的,还是同学们之间的活动和交流。女儿不仅参加了很多俱乐部的活动,还经常代表学校出去打比赛。藤校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资金雄厚,只要是代表学校,不管是参加国内比赛还是国际大赛,差旅住宿学校统统给包了。这可比在中学的时候要强多了,省了俺好多的银子。

最后谈一谈喝酒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合法喝酒年龄是21岁,不过相信只要是家里有上大学孩子的家庭,都会知道在大学校园里,喝酒已经成了一种文化。藤校也不例外,从第一年开始,只要是参加派对,就一定会接触到酒精饮品。每次和我们谈到这个问题,女儿都大大方方地表示自己喝过酒,而且告诉我们在学校完全不喝酒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样会被同学们当作另类。最有趣的是,有一次聊得开心聊,她颇有些得意地告诉我,她一定是继承了我的基因,因为很多时候,她的朋友们喝得东倒西歪,她却若无其事,最后还可以帮着把她们扶回到各自的宿舍。

我听到这里,真是哭笑不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家里那个上私校的孩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