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招人恨,源自这哥俩
文章来源: 井观天2022-07-31 02:43:10

  帝国主义国家中,美国算是形象好的。它的殖民地主要就是菲律宾,不像欧洲国家有几个、几十个殖民地。庚子赔款美帝退给了中国,办了清华,使华人亲美的很多。美国一战拯救欧洲,二战拯救世界。山姆大叔似乎是个慈祥的好老头,美国的山巅之城的光辉形象在二战结束时达到顶峰。五十年代美国改变了一直奉行的孤立主义政策,开始了干预主义时代。杜勒斯兄弟正是美国到处兴风作浪的操盘手。

       杜勒斯这名字大家不会感到陌生。毛选几次提到这名字。不和周恩来握手的也是杜勒斯。如果你飞过华盛顿,十有八九是在杜勒斯机场降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有两个杜勒斯,而且是兄弟俩,并且都是艾森豪威尔手下的大将。斯蒂芬-金泽2014年出版的《哥俩:约翰-佛斯特-杜勒斯,阿兰-杜勒斯和他们的秘密的世界大战》(The Brothers: John Foster Dulles, Allen Dulles, and Their Secret World War)让你理解美国延续至今的干预主义是如何形成的,也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恨美国。

      杜勒斯兄弟的父亲是个长老会牧师。他俩宗教般狂热地反共,也许与这个背景有关。两人都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都是大所苏利文与克伦威尔的律师,相当于美国的贵族。他们的舅舅罗伯特-兰新1915年到1920年是美国国务卿,使他们有机会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做律师,激起了他们参与国际政治的愿望。杜勒斯兄弟二十年代年收入就达到三十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五百万。他俩不只是大资产阶级的代理人,他们本身就是大资产阶级,所以他们对土改和国有化怕得要死,对共产主义恨得要死。1953年,共和党在阔别白宫二十年后重新夺取总统宝座,艾森豪威尔任命佛斯特做国务卿,阿兰做中情局局长。这哥俩一个在明面,一个在地下,主导了美国的对外政策。

       杜勒斯兄弟敌视共产主义,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斯大林1953年去世后的苏联首脑马林科夫向美国示好,国务卿杜勒斯不予理睬。杜勒斯兄弟试图除掉亲苏的政权。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伊朗。伊朗与中国等文明古国一样,也是在积弱的时候被帝国主义国家哄骗欺压,签了一堆不平等条约。伊朗发现了石油,却让英美的石油公司挖走了。首相摩萨德把石油国有化,触动了杜勒斯兄弟的反共神经。阿兰让人煽动政变,赶走了通过选举上台的摩萨德。亲美的伊朗国王统治二十多年后,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扣美国使馆人员为人质。到今天还紧绷绷的美伊关系难道不是杜勒斯兄弟七十年前惹的祸吗?

       杜勒斯兄弟的第二个目标是危地马拉的民选总统阿本兹,这回因为他搞土改。危地马拉是个香蕉共和国,总部在波士顿的联合水果公司控制了该国的经济命脉。联合水果控制了危地马拉七分之一的可耕地,土地却大部分闲置。阿本兹要收买这些土地,分给无地的百姓。联合水果是杜勒斯兄弟在律师所的客户,他俩还有联合水果的股票和分红,所以阿本兹这是要在太岁头上动土。中情局扶植的叛军从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入侵,迫使阿本兹辞职流亡。阿本兹在其后的大选中本可以被温和一些的人代替,但是杜勒斯兄弟等不及了。危地马拉现在还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源源不断地向美国输出非法移民。美国是自作自受吧?

       为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翻案的公知可能会说:伊朗和危地马拉的领导人活该被推翻,谁让他们缺乏契约精神,推翻签好的协议呢?对他们来说,不平等条约也是条约,是条约就得遵守。有这样的公知在,帝国主义统治世界不要太舒服。可惜二战以后亚非拉反帝反殖风起云涌,土改和国有化是标配,不砸烂旧秩序,怎么建立新社会呢?

       美国的第三个目标是越南。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就发生在1955年关于越南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那时台湾虽然在联合国代表中国,但是中国大陆是日内瓦会议五大国的代表。拒绝握手这个小插曲让周恩来很没面子,但周还是向美国示好。后来中国在东北捉到两个中情局间谍, 周恩来告诉美国他们的亲属可以来华探望,而且可以释放他们(当然要交换)。杜勒斯采取了不和中国谈判的政策,认为跟中国接触就给了中共合法性,就是给中共做宣传。结果这两个人在尼克松访华后才被释放,白白浪费了十几年的青春。尼克松是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对不接触政策的无效有切身体验,所以艾森豪威尔卸任后八年,尼克松自己当了总统时,他主动接触中国,成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人。

       杜勒斯兄弟主张打越南,拒绝和谈,与今天对伊朗强硬,撕毁核协议很像。他们采取了扶植亲美派,替换亲苏派的一贯政策,试图帮南越搞掉胡志明。法国1954年从越南撤军之后,美国接手,越南战争从1955年打到1975年,杜勒斯兄弟对越南的鹰派政策让美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惨败收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颠覆手段对民主国家效果不错,对共产国家的战绩为零。共产党为灵魂的军队战力超强,让美国在朝鲜、越南、匈牙利、中国和古巴都踢到铁板。中情局在缅甸支持国民党残余部队反攻,中情局还在科罗拉多训练藏军。达赖1959年起事,然后“叛逃”,原来有中情局的“黑手”。达赖后来慨叹说:美国关心的不是西藏的独立,而是美国自己的利益。

      1955年的万隆会议被认为是第三世界的大宪章,印尼作为主办国,成为杜勒斯兄弟的眼中钉。他们扶植苏门答腊等岛屿的分裂势力,向他们提供弹药,试图推翻苏加诺政权。中情局甚至找与苏加诺长相相似的人拍成人片,以达到诋毁苏加诺的目的。苏加诺没有在杜勒斯兄弟任内倒台,但是1965年终于被苏哈托取代。

       至此为止美国的颠覆活动都是在美洲和亚洲,而美帝的触角伸到了亚非拉广大地区。1960年刚果从比利时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卢蒙巴是第一任总理。中情局觉得他不够亲西方,就支持刚果的分裂势力闹事。卢蒙巴招架不住,请苏联帮忙,更给了中情局搞掉他的理由。卢蒙巴先是被关在监狱里受刑,后来在1961年被暗杀。刚果是非洲独立最早的一批国家,可是一直战乱不止,本世纪的第二次刚果战争死了540万人,号称二战后最惨烈的战争。刚果刚独立时,这个和整个西欧一样大的国家只有18个大学生。这样的国家需要的是和平发展,而不是政权更替,需要的是中国模式而不是美国模式。

       今年的乌克兰战争常常牵出六十年前的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如果不让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那俄罗斯就有权不让北约扩展到乌克兰。其实古巴导弹危机并非苏联欺负美国,而是另有前戏。中情局在卡斯特罗革命后一直想把他搞掉。他们在佛罗里达的古巴难民中招募叛军,1961年从香蕉共和国危地马拉出发,入侵甘蔗共和国的猪湾,结果一败涂地,令美国颜面尽失,威风扫地。古巴因为这一事件才邀请苏联部署导弹,所以美国是颠覆古巴的大灰狼,而不是被苏联欺负到家门口的小白兔。

       佛斯特五十年代末病死在任内,阿兰仍然是中情局局长,但是因为猪湾入侵的惨败而被肯尼迪撤换。杜勒斯兄弟时代结束了,但是他们到处煽风点火的风格却被美国外交界和情报界继承下来。川普的美国优先和拜登从阿富汗的蹩脚撤军显示美帝力不从心,干预主义有所收敛,但是美国的对华和对俄政策表明美国改的是煽的方式而不是煽风点火本身。美国因为国力捉襟见肘,不得不从到处煽转变为重点煽,抓大放小。中国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之后,感到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把美国的煽风点火的干涉主义全记在杜勒斯兄弟名下似乎是不公平的,他们毕竟不是一把手。审视杜勒斯兄弟的所作所为难免会牵出他们的大老板艾森豪威尔。多数人对艾森豪威尔的印象大概不会超过三件事:美国的高速公路网,军工复合体的概念和派兵护送黑人学生上学。杜勒斯兄弟的行动是要总统拍板的,而艾森豪威尔知道很多事情是不地道的,所以他不让做记录。杜勒斯兄弟的所作所为让我们看到让前将军做总统还是很成问题的:他总想用暴力解决问题。

       杜勒斯兄弟的特殊身份让艾森豪威尔时代的美国外交和情报无缝对接。阿兰说:中情局是对不友好国家的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