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洋名说开去
文章来源: huiling-LA美國2023-02-06 08:41:37

昨天收到劳丽发来的短信, 翻成中文是.”嗨姐们儿,我决定像你一样早些退休了,我要告诉你,前二天我已经给了最后上班的时间,5月15日我就自由了!” 哈哈哈,真为她高兴!我一直认为除了大科学家大政治家有重要的事业,工作着是美丽的又有重大的意义,一般人工作是谋生积累财富以便养育孩子养家糊口的手段,最终的目的就是早日实现财务基本自由,然后能早退休就退休,自由自在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劳丽终于也想通了,我马上回复“欢迎你加入退休俱乐部,你一定会喜欢的”!放下手机,有关与劳丽一起工作和相处的情景如钱塘江大潮般地奔涌而来。

二十多年前,我去波士顿哈佛医学院附属迪肯尼斯医院面试,劳丽是超声科的主管manager, 她负责给我口试加操作诊断能力鉴定。只见她三十出头的年纪,唇红齿白,两只眼睛忽闪着智慧的光芒,身材高挑苗条,口才很好。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后,她说要我给她检查腹部超声波,就兀自躺在检查床当起了病人,我驾轻就熟地手握探头一边滑动着,一边告诉她一切正常,快要结束时,我突然发现了她有二条右肾动脉,喔!这可是很罕见的!我马上告诉了她,她脸上现出惊喜之色说道“好极了,你是第一个在面试中发现我有俩条右肾动脉!我马上去告诉肯特主任!”!后来我才知道,劳丽早知道自己有这右肾罕见双动脉,因为肾位置深,动脉很难检查清楚,更不用说能确定有双条,所以就让面试者来检查她,测试应试者的业务水平。当他们看到我的医学知识和诊断功力,当场就决定雇用我了。
因为在面试一炮打响,我很快上班成为劳丽的同事,当时科里只有五个医学超声诊断师,共用一个大办公室,每个有一张小桌子和办公椅,没有病人时,大家都共处一室,除了在电脑上找资料敲报告,也常海阔天空地闲聊。劳丽心直口快又很聪颖机智,不经意间教给我许多美国文化,让初到美国的我少了很多“文化休克”。病人少些时每天能那么无话不谈的讲上一二个小时。

有一天聊起我为什么没起洋名的事,我说要改名很麻烦,等以后入藉拿美国护照时再改。劳丽听了突然移开看电脑的视线,盯住我问道;“中国名字挺好的,为什么要起英文名呢?我们喜欢你的有异国风情的中国名呀!”我回应:“不是说入乡随俗,起个洋名更能够与你们在同一个melting pot大熔炉里呀!也让你们美国佬好叫好记的了!”“不,我觉的名字叫不来叫姓或者名字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呀!” 后来我又开玩笑了讲要改名为苏珊,劳丽却讲“不啊,你是我的中国姐儿Ling, 你不是苏珊!”接下来的聊天我才明白,普通美国人其实不大喜欢外国移民来了就先封自己一个英文洋名儿,但因为是敏感问题又不好直说出来,只得对着中国脸叫洋名,很别扭的。更好玩的是劳丽告诉我,其他科室招个南韩妞起个洋名叫Karen,不久后又招了个白女也叫这名儿,结果让科里同事纠结了,她们不在场时要提及她们,怎么区别呢?美国职场有很多雷区,尤其是种族方面人人如履薄冰,所以不能称南韩或美国Karen。用年龄大小叫会更糟糕,如叫old karen 或 young Karen 可直接告你年龄歧视,比如在中国单位里都是老王小林的叫一辈子,在美国可万万行不通。我在国内参加工作时很年轻脸上还有婴儿肥,被全院同事直呼小D,直到现在叫顺了,老朋友老同事们也改不了口。其实我满喜欢听这代名,正好一直装嫩,活在回忆里。那么叫老或小Karen 也不行,用胖瘦黑白黄来区分更行不通,侮辱同事会导致丢饭碗的!所以像在国内叫人小胖或大黑小白的基本绝迹。最后有个聪明人讲叫这南韩Karen 做little Karen 吧!哈哈这个可以有!因为她个子矮小年纪也轻些,而little 是小而可爱的意思,little Karen 叫起来象爱称! 劳丽的一席话加上诙谐的语言,使我了解了一些美国人对外国人同事起洋名的看法。所以呀,你若以为起个洋名是与美国佬拉近乎,更快更容易溶合于种族大熔炉的话,可能有点天真吧!那么起了洋名,看起来叫得顺口了,是不是在职场里会更加如鱼得水吗?我看也不见得,有对博士夫妇都在美国千辛万苦拿到PHD博士学位还做了几年博士后,当然都有响亮的洋名,叫麦克、玛丽等普通又热门的英文名,可是先生因为太老实木讷,不能与同事打成一片,换了好几个公司,最后早早退休了。太太虽泼辣能干,但洋名也没对保住工作有何神助,公司里各种纠结,最后也辞职自己创业了。

以下是我对起不起洋名的思考与“妄议”:
—:我认为来美国的中国人,名字如果是因为汉语拼音太拗口,比如X,、Q 打头的姓名,这些按英语发音是杀了洋人也念不出来的,比如许浅星 Qianxing Xu, 名和姓都无法/以英语拼法念出来,那一定要改个洋名。还有英语没有愉、侣、续 之类的发音,以这些汉语读音为名的也是能早改就改掉,这类情况改洋名是必须的,要不真的让洋同事们张口结舌了。
二:名字容易发音的就可改可不改了,比如Ling 、Ming、Hong 琳、明、红之类,英语发音还凑合,也不一定非要起洋名。
三:名字双音节中有难有易发音的,可取其中一音节为nickname?昵称也很顺口,如有人名淮杉Huaishan, 就让同事邻居叫作Shan 好了,叫明辉Minghui 简称Ming,不是很好吗?
三:旧小说里绿林大汉常豪气冲天地讲“本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但是对洋插队的我辈却无法这样宣称,只能根据自己名字的发音困难与否来决定是否换洋名或保持爹妈起的中国名字。
四:但即使名字改了,姓却没法改,当然女人若嫁洋夫婿可直接抹去娘家姓冠上洋姓,但男人怎么办,祖宗的姓氏还是要延续下去的吧!可要是你正好姓佘She, 那不是很麻烦?明明是男人却姓她!女孩姓何He 也会令洋人不解“She is He?” 这时候汉语拼音的弊病显露无疑了。我想可以改用香港拼音何Ho ,佘Sheh ,而许姓可改Hsu,朱姓则为Chu……可以避避些尴尬时刻吧?
五:即使中文名字遭遇英语读法令人困惑,但如果你足够自信也可以不改而在十里洋场混得风生水起。我们一家三口都未改名,先生是(二)的情况,我是(三)中的,但是女儿的中文名字虽然音意形都很美,拼音却是Han, 上小学时有老美朋友建议改为Hana,免得让人认为是男孩Hans 拼错了。可是当年才7岁多的小妮子却不同意:“我喜欢自己的中国名字,Hana是德国女孩子名字,我不要!我长大后会做得很好,我要大家知道我是中国人!” 看这小妮子这么小就很有主见,我们也随他去了。果然一路走来,学业优异的女儿并未因名字的迷惑而受到什么阻碍,上完高中公立名校,就读了长春藤大学,作为优秀毕业生,名字和事迹上了报纸校刊网站,毕业后创业就业,好像很顺遂,没有遭遇过名字的置疑与尴尬。我们夫妇也早就跻身中产阶层,美国毕竟是机会之邦耶!所以呀,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改不改各有利弊。职场惨烈,只有能力和知识能改变命运,只要你够自信够优秀,用蹩脚的名字也可以立足异邦,否则如花似玉的洋名也无助于在异域开天辟地。做最好的自己吧,让洋人来适应你的名字也未尝不可吧!

因劳丽发来的短信而拉拉杂杂谈了这些起洋名的一家之见,意在抛砖引玉各抒己见,欢迎讨论,呜谢指教,拍砖和责难就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