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35、除草

  草有害寸人,曾何生阻修[一]!其毒甚蜂虿[二],其多弥道周[三]。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四]。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五]!霜露一沾凝,蕙草亦难留[六]。

  荷锄先童稚,日入仍讨求[七]。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八]?顽根易滋蔓,敢使依旧丘[九]?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蔓夷不可阙,疾恶信如雠[一〇]!

  代宗永泰元年(七六五)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的职务,回到草堂,这首诗应是回草堂后所作,是借除草以喻除奸的。一方面可以看到杜甫的劳动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杜甫疾恶如仇的政治态度。所除的草是一种(音潜)草,叶如苎麻,有毛能螫(音室)人,故以比恶人。

  [一]阻修,指道路。《诗经》:“道阻且修。”曾何,犹“则何”,亦即“那么为什么”,是诘责的话。

  [二]虿,读钗去声,蝎类。这句正写有害。

  [三]弥,满也。生满道边,比恶人之多而当权。

  [四]是说自然风景也不能解愁。

  [五]高秋,指九月。意思是说除恶贵速,不能听其自生自死。

  [六]意思是说到了高秋,香草也得凋枯,若对恶草不加以斩除,善恶同尽,又有何区别呢?

  [七]“先”就是带头。讨求,即寻找。但用讨字便兼表憎恨的感情。

  [八]转致句,是说由岸上送到水里去。岂无双钓舟,正是说有船转致。

  [九]这两句说明为什么要转致水中央的缘故,所谓“除恶务尽”。

  [一〇]芟,音山;芟夷,即锄去。末句点破本意,由除草说到为政。杜甫辞幕府,大概也有小人从中作祟。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