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49、壮游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一]。斯文崔魏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徒,以我似班扬[二]。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三]。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四]。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五]。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六]。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七]。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八]。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九]。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一〇]。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一一]。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一二]。蒸鱼闻匕首,除道晒要章[一三]。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一四]。越女天下臼,鉴湖五月凉[一五]。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一六]。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一七]。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一八]。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一九]。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二〇]: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二一]。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二二]。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二三]。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二四]。

  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二五]。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二六]。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二七]。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二八]。黑貂宁免敝?斑鬓兀称觞[二九]。杜曲换耆旧,四郊多白杨[三〇]。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三一]。

  朱门务倾夺,赤族迭罹殃[三二]。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三三]。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三四]。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三五]。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三六]。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三七]。禹功亦命子,啄鹿亲戎行[三八]。翠华拥吴岳,螭虎瞰豺狼[三九]。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四〇]。大军载草草,调瘵满膏肓[四一]。备员窃补袞[四二],忧愤心飞扬。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四三]。斯时伏青蒲,廷诤守御床[四四]。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四五]。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四六]。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四七]。

  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四八]。郁郁苦不展,羽融困低昂[四九]。秋风动哀壑,碧慧捐微芳[五〇]。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五一]。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五二]。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五三]。群凶逆未定,侧仁英俊翔[五四]。

  这和下《昔游》《遣怀》都是七六六年夔州所作自传性的回忆诗,从其中不仅可看到杜甫个人生活,还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情况。特别是《壮游》这一首,从童年起,一直写到晚年,简直是一篇诗的自传,为研究壮甫生平、思想、性格的最可贵的材料。壮字,不单指壮年,兼有豪壮和壮阔的意味。

  [一]翰墨场,即丈场。

  [二]斯文,出自《论语》,这里有文坛领袖意。崔尚,武则天久视二年(七〇一)进士。魏启心,中宗神龙三年(七〇七)及第。班扬,班固和扬雄。

  [三]开口,有随口上意。杜甫既提到这件事,大概这首诗人的处女作还不坏,可惜没传下来。

  [四]有作,指诗作。以上四句是倒溯上去。一个十四五岁的青年,便得到文章似班扬的评价,不能不使人怀疑,所以这补叙是有必要的。

  [五]业,既也,又也。性情豪爽,又有好喝酒的习惯,再加上嫉恶如仇的思想作风,哪能不一生潦倒?但杜甫能成为一个不朽的诗人也正在此。

  [六]脱略,犹轻易,即不以为意。江淹《恨赋》(仇注引作孔融《荐称衡表》,误。):“脱略公卿,跌宕文史。”小时辈,小字用作动词。杜甫的诗友,如高适、李白都大杜甫十多岁,“求识面”的李邕和“愿卜邻”的王翰,都大二三十岁,此外郑虔、王维等也要大一二十岁,所以说“结交皆老苍”。

  [七]多茫茫,是说看不见,不放在眼里。这和“眼高四海空无人”的李白很相似。自负与自满不同,自负是有着一种自知之明的自信,自满则是无知的“夜郎自大”。杜甫很自负,但也很虚心,所以从不自满,作诗常常要改,一直到晚年还嫌诗写得拙劣,所谓“病减诗仍拙”。以上为第一段,叙少年(二十以前)的壮游,并概括介绍自己的为人。

  [八]航,大船。姑苏台在苏州姑苏山上,吴王阖闾所建。

  [九]扶桑,木名,传说日出于扶桑,这里指日本国。

  [一〇]此下历叙在吴越所见古迹名胜。王谢,是东普时的两大名族,出了不少风流人物。阖庐(一作阖闾)墓在苏州阊门外,葬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号曰虎丘。

  [一一]剑池在虎丘山上,有石壁高数丈。长洲,苑名,亦存苏州。二句承上,言今所存者惟剑池石壁,长洲荷芰而已。

  [一二]四句写谒太伯庙。阊门,苏州西门。《史记:吴太伯世蒙》:“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即周丈王),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以避季历。”《吴郡志》:“太伯庙,东汉太守糜豹建于阊门外。”杜甫感太伯之能让,故抚事泪流。下二句举公子光及朱买臣事,正见太伯之不可及。

  [一三]《史记:刺客列传》:“伍子胥知公子光欲杀吴王僚,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具酒请王僚,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孽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公子光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除道,即修路。要与腰通,要章,腰间的印绶。《汉书:朱买臣传》:“买臣家贫,好读书,担束薪,行且诵书,妻数止买臣,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不能留。其后,买臣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家,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后数岁,买臣拜会稽太守。初,买臣尝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穿旧衣服),怀其印缓,步归郡邸,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读现,故意露出)其缓,守邸前引其缓,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椽吏,陈列中庭拜谒。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今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杜甫认为朱买臣这种庸俗、势利、狭隘的行径很可笑,故曰“晒要章”。以上皆吴中事。杨注:“二句旧在‘渡浙想秦皇’下,吴越事,不应错出,今从仇本易转。”

  [一四]“枕戈待旦,志清中原”,本晋刘琨事,因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思报吴优,故得借用。秦始皇尝游会稽,渡浙江。

  [一五]鉴湖,一名镜湖,在浙江绍兴县。

  [一六]判溪,在浙江嵊县。风景幽美,故曰蕴秀异。六句写越中事。以上为第二殷,写吴越之游,约自二十至二十四岁。

  [一七]二句言由吴越回洛阳参加进土考试。天姥山,在浙江剡县,船打天姥山经过,故曰“拂天姥”。杜甫时年二十四,故曰“中岁”。《新唐书:选举志》:“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这年进土考试在洛阳举行,杜甫家居河南,由州县推荐,故曰“贡旧乡”。

  [一八]劘,音摩,是说文章可以匹敌屈原、贾谊,俯视曹植、刘桢。

  [一九]二句是说文章不合时宜,因而没考取,但也满不在乎。开元二十三年以前,进上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二十四年改由礼部侍郎主持。

  [二〇]放荡齐赵,是杜甫第二次游历。

  [二一]四句正写放荡请狂。丛台,六国时赵王故台,在河北邯郸县。青丘、皁枥林、云雪冈,皆齐地名。

  [二二]二句自叙骑射之妙。射飞,射飞鸟。纵鞚,驰马。引臂,发箭。李自好剑术,而杜甫善骑射,在武艺上,这两位大诗人也是各有千秋的。[二三]苏侯,原注:“监门胄曹苏预。”按即苏源明,杜甫老朋友,《八哀诗》有《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一篇。葛强,晋山简的爱将,是社甫自比。

  [二四]上句结本段,下句起下段。咸阳,指长安。按杜甫开元二十四年(七三六)初游齐赵,至天宝五载(七四六)回长安,约十年左右,但中间开元二十九年(七四一)曾回洛阳,至天宝三载(七四四)始再游齐赵,敝云“八九年”。以上为第三段叙齐赵之游,约自二十五至三十五岁,是杜甫最快意的时代,可以说是他的“壮年”的“壮游”。自第一段至此,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读书游历时期”。

  [二五]接上句叙到咸阳以后事。许与,犹称许,《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许与才虽薄,追随迹未拘。”词伯,犹文豪或诗泊(《石砚》诗:“乎公今诗伯。”),指郑虔、韦济、岑参、高适等。贤王,即《八仙歌》中之汝阳王李俶。

  [二六]上句言为贤王所尊礼,《汉书:楚元王传》:“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醴即甜酒。下句即献三大礼赋事。明光,汉宫名,此借用。

  [二七]杜甫献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莫相疑行》:“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即所谓群公会轩裳。

  [二八]无所爱,指辞河西尉事。信行藏,有官无宫都随它去。《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此行藏二字所本。

  [二九]此以下六句自叹穷老。黑貂别名紫貂,是我国东北名贵特产。这里是指貂裘。黑貂敝,用苏秦事,不过借以言穷,因为事实上杜甫这时是“敝衣何啻联百结”,哪里谈得上什么黑貂,兀称觞,穷也不管,还是痛饮。兀,兀自,有“还”、“尚”、“犹”等义,是当时口头语,后来词曲中仍用。

  [三〇]是说老辈日少,坟墓日多。杜曲,即杜陵,杜甫有家庄此。古人坟旁多栽白杨。

  [三一]坐深,犹但深。见得除因年老取得乡里尊敬外,便一事无成。吴见思《杜诗论文》:

  “年齿日长,故坐次日高:凋谢既多,则死生可感。”

  [三二]此以下六句感慨朝事。赤族,灭族。迭,更迭。指李林甫、杨国忠陷害朝士。

  [三三]国马,指所养“舞马”和“立仗马”等。《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又《通鉴》卷二百一十八:“初,上皇(玄宗)教舞马百匹,衔杯上寿。”胡注:“杏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歪’数十曲,壮士举榻,马不动。刘昫曰:帝即内厩,引蹀马三十匹,为倾盃乐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抃转而舞。”官鸡,所养斗鸡。杜《斗鸡》诗:“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一再说及,足见统治者嗜好之深。

  [三四]举隅,即指上国马宫鸡事。《论语:述而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诗意谓举此一端,则其他方面的奢侈浪费即可见。根据勤俭必兴、奢侈必亡的历史经验,不能不令人感叹国家之将亡。兴亡二字,复词偏义,实即衰亡。这句是下段安史之乱的过脉。以上为第四段,叙长安之游,时间是自天宝五载至十四载,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困守长安时期”。

  [三五]禄山起兵河北,故曰河朔风尘起;玄宗逃往四川,故曰岷山行幸长。封建时代,皇帝出走曰“幸”。

  [三六]两宫,指玄宗和肃宗。一在成都,一在灵武,都不在京城,故曰各警跸。天子出入时的警戒叫做警跸。

  [三七]崆峒,山名,在甘肃。上句指肃宗至平凉收兵兴复,下旬谓肃宗以太子身分即位灵武,故曰少海施旗黄(惟天子旌旗得用黄色)。《东宫故事》:“太子比少海。”按《旧唐书:音乐志》《懿德太子庙乐章》第四首:“沧溟赴海还称少,素月开轮即是重。”又骆宾王《自叙状》:“沐少海之波澜,照重光之丽景。”卢僎《上皇太子新院应制》诗:前星迎北极,少海被南风。皆唐人称太子为“少海”之证。

  [三八]禹受舜禅,复传子,故以比肃宗命子(广乎王俶)亲征。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这里以蚩尤比禄山。

  [三九]上句言肃宗由灵武镇凤翔,吴岳,即吴山,在凤翔附近。下句言国内外兵力悉集。《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至德二载二月,上至凤翔句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乒皆会。”

  [四〇]指至德元载十月房琯陈涛斜之败。《诗经: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一不中,一击未中。陆梁,猖獗。

  [四一]大军,官军。至德二载五月郭子仪又败于清渠,故曰载草草。无充分准备,故曰草草。

  瘵,音债,病也。膏肓,也是病,这里指痛苦的人民。

  [四二]补衮,指作左拾遗。备员,犹充数,是谦词。

  [四三]二句申明“忧愤”及“廷诤”之故。

  [四四]《汉书:史丹传》:“丹直人卧内,伏青蒲上泣谏。”孟康曰:“以蒲青为席,用蔽地也。”浦注:“时必有极陈时弊之事,惜不复传。玩文气,不专指救房琯也。”廷诤,公开谏诤,即所谓“面折廷诤”。

  [四五]房琯罢相,杜甫上疏争论,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因张镐救护得免。

  [四六]字县,犹言字内、天下。时两京恢复,故曰小康。

  [四七]写随肃宗还京事。京师虽复,而九庙被焚,故哭于灰烬之中。汉有未央宫,此借用。

  以上为第五段,叙禄山之乱及谏省之游。时间是从至德元载(七五六)至乾元元年(七五八),约当于我们所说的“陷安史乱军中与为官时期”。因题目是《壮游》,故将陷乱军一段悲惨经历略过不提。

  [四八]乾元元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遗贬官华州司功参军,二年七月弃宫经秦州入蜀,故有此二句。拾遗是个“从八品上”的小官,但因是谏宫,能发议论,今罢斥,故曰“小臣议论绝”。

  [四九]以鸟自比。困低昂,不能奋飞。

  [五〇]杨注:“公以被讒谮而出,二句即景寓意。”“捐,犹丧也。”

  [五一]二句是说尽管为统治者所弃,但也没有什么怨恨。春秋时,介之推从晋文公出亡,凡十九年,及文公还国,赏不及,亦不言,乃与母隐于绵山。杜甫窜归凤翔,又扈从还京,后复弃宫,故以自比。渔父亦是自况。

  [五二]“荣华敌勋业”,即前朱门务倾夺意。“岁暮有严霜”,也是即景寓意,犹云世乱有危机。阮籍《咏怀》诗:“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见得荣华中也有危险,慨世兼以自解。

  [五三]范蠡佐勾践破吴,后适齐,号鸱夷子皮。可能是指李泌,泌佐肃宗破贼,时归隐衡山。

  [五四]侧伫,侧身伫盼。只要有人能为国定乱,我希望他们能飞翔,个人的“羽翮困低昂”是不足计较的。以上为第六段,叙人蜀以后的近事,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漂泊西南时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