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55、缚鸡行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一]?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同寒江倚山阁[二]。

  大慨也是七六六年冬在夔州西阁所作,因未句有“山阁”字样。这首诗很别致,耐人寻味。

  我们应当从作者那种冷漠的神志中看出他的现实主义精神。

  [一]这是反驳家人的诺。何厚薄,是说何必厚于虫而薄于鸡。

  [二]这两句是作诗的本旨。赵次公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这话很对。但也带来理解上的麻烦,因为作者既未明言,我们得进行臆测。《杜臆》说:“鸡得则虫失,虫得则鸡失,世间类此者甚多,故云无了时。计无所出,只得注目寒江倚山阁而已,写出一时情景如画。”《杜诗阐》则说:

  “叱奴解缚,使虫鸡得失,自还虫鸡,于虫不任怨,于鸡不任德。注目寒江,独倚山阁,天下皆可作虫鸡观,我心何必存虫鸡见也。”这两种解释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即都认为社甫已由鸡虫得失联想到现实问题,所谓“天下”“世享”。指出这一点很重要,不然,杜甫态度上的突变便不好理解了。

  从杜甫的主导思想来看,前一说似更为接近杜甫当时的思想实际。感到“无力正乾坤”的诗人是很难做到飘飘然的。白居易有这样两句诗:“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我以为这对于我们理解杜甫这一貌似达观的形象很有帮助。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