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节

  经

  元年春2,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癸亥3,日有食之。

  天王使叔服来会葬4.

  夏四月丁巳5,葬我君僖公。

  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6.

  晋侯伐卫。

  叔孙得臣如京师7.

  卫人伐晋。

  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8.

  冬十月丁未9,楚世子商臣弑其君輓10.

  公孙敖如齐。

  1文公:名兴,僖公之子,公元前626年—公元前609年在位。《谥法》:“慈惠爱民曰文。”又:“忠信接礼曰文。”2元年:公元前626年。3癸亥:癸亥为三月一日。“二月”或为“三月”之误。4叔服:周大夫。叔为氏,服是字。会葬:参加鲁僖公的葬礼。5丁巳:二十六日。6毛伯:毛国之君,周卿士。命:瑞命。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亦称信圭),以为瑞节。7叔孙得臣:叔牙之孙。8公孙敖:桓公之孙,庆父之子,字穆叔。戚: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市北。9丁未:十九日。10世子:太子。輓(yūn,又读jūn):楚成王之名。

  传

  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1.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2,见其二子焉3.叔服曰:“谷也食子4,难也收子5.谷也丰下6,必有后于鲁国。”

  1内史:官名,佐太宰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并掌颁发王之策命。2相人:给人看相。3见其二子:使两个儿子见叔服。4食子:谓谷之子孙将使孙叔敖得以血食于后世。即下文“有后于鲁国”的意思。谷先孙叔敖而死,见文公十四年《传》。食:祭祀供养。5收:葬。指为之送终。6丰下:颐部(下巴)丰满。于是闰三月1,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2,举正于中3,归余于终4.履端于始,序则不愆5.举正于中,民则不惑6.归余于终,事则不悖7.

  1“于是”二句:置闰当在岁终。今在三月,不合于礼。于是:此时。2履端于始:谓推算历数以冬至为起点。3举正于中:谓以中星(二十八宿分布四方,每方七宿,七宿居中之星为中星。如火为苍龙之中星,虚为玄武之中星,昴为白虎之中星)确定分、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使之分别在四季的第二个月。4归余于终:古代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需二十九天多一点。一年十二个月,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共计三百五十四天,比实际数字要少,所以用设置闰月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三年置一闰,五年置二闰,十七年置五闰。闰月设置在岁终,故曰“归余于终”。5序:指四时。则:乃。愆:差错。6不惑:季节不失,故民不惑。7不悖:四时得序,故事无悖乱。悖:乱。

  夏四月丁巳1,葬僖公。

  1“夏四月”二句:《左传》不空载经文(即没有仅载经文,而不作补充说明的传文)。据此,知僖公末年最后一条传文应在此处。

  王使毛伯卫来(锡)[赐]公命1.叔孙得臣如周拜2.

  1毛伯卫:王卿士。封于毛,为伯爵,字卫。赐:原本作“锡”,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2叔孙得臣:叔牙之孙。如周拜:拜谢周王赐命。

  晋文公之季年1,诸侯朝晋。卫成公不朝,使孔达侵郑2,伐绵、訾及匡3.晋襄公既祥4,使告于诸侯而伐卫,及南阳5.先且居曰6:“效尤7,祸也。请君朝王,臣从师8.”晋侯朝王于温9,先且居、胥臣伐卫10.五月辛酉朔11,晋师围戚。六月戊戌12,取之,获孙昭子13.

  卫人使告于陈。陈共公曰:“更伐之,我辞之14.”卫孔达帅师伐晋。君子以为古15.古者越国而谋16.

  1季年:末年。2孔达:卫大夫。3绵、訾:皆郑地。未详何处。匡:卫地,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十五里。4既祥:祥祭之后。祥:丧祭名。父母死后十三月而小祥,二十五月大祥。晋文公卒于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此时小祥之祭已毕。5南阳:卫地,在今河南新乡一带。其地在太行之南,黄河之北,故称南阳。6先且居:先轸之子,晋中军主帅。7“效尤”二句:此先且居劝晋侯朝王之辞,谓卫不朝晋,而晋伐之;晋不朝王,是仿效卫之过失而招祸。尤:罪。8从:率。9温: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10胥臣:臼季。即司空季子。11朔:旧历每月的第一天。12戊戌:八日。13孙昭子:卫大夫,食邑于戚。14“更伐”二句:转而伐晋,我再代卫向晋求和。辞之:指为卫求和于晋。卫若战败而求和,过于示弱,故使卫伐晋而后求和,以维护尊严。15古:合于古道。16越国而谋:谓与他国共谋国事。秋,晋侯疆戚田1,故公孙敖会之。

  1疆戚田:取戚田而划定疆界。

  初,楚子将以商臣为大子1,访诸令尹子上2.子上曰:“君之齿未也3,而又多爱4,黜乃乱也5.楚国之举6,恒在少者。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7,不可立也。”弗听。

  既8,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大子商臣9.商臣闻之而未察10,告其师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芉)[芈]而勿敬也11.”从之。江(芉)[芈]怒曰:“呼12,役夫13!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14!”告潘崇曰:“信矣。”潘崇曰:“能事诸乎15?”曰:“不能。”“能行乎16?”曰:“不能。”“能行大事乎17?”曰:“能。”

  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18.王请食熊蹯而死19,弗听。丁未,王缢。谥之曰“灵20”,不瞑21;曰“成22”,乃瞑。

  穆王立23,以其为大子之室与潘崇24,使为大师25,且掌环列之尹26.

  1楚子:楚成王。2访:询问,征求意见。3齿:年,年龄。未:未到确定太子之时。4爱:指内宠。5黜乃乱也:若立后来所生爱子而废商臣,则生乱。6举:立。7忍人:狠心之人。8既:既而,不久。9王子职:商臣之庶弟。10察:审。谓确定。11江芈(mǐ):楚成王之妹,嫁于江。芈:原本作“芉”,据阮元《校勘记》改。12呼:同“吁”。恨怒之声。13役夫:贱者之称。14“宜君王”句:楚王本无意杀商臣,江芈怒,故甚其辞。15诸:之,代指王子职。16行:出亡。17行大事:指发动政变。18宫甲:太子宫中的士兵。19熊蹯(fán):熊掌。蹯:野兽的足掌。熊掌难以煮烂,王请食之,欲拖以待变。20灵:《谥法》:“乱而不损曰灵。”21瞑:闭目。22成:《谥法》:“安民立政曰成。”23穆王:即商臣。24为大子之室:指为太子时所有的财产。室:家产。25大师:即太师。官名,主持国政。26列环之尹:宫廷侍卫长官。列兵环绕王宫,故曰环列。尹:长官。

  穆伯如齐1.始聘焉,礼也。凡君即位,卿出并聘2,践修旧好3,要结外援4,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5.卑让,德之基也6.

  1穆伯:公孙敖。2并聘:遍聘诸国。并:遍。3践修旧好:保持从前的友好关系。践:循。4要结:结交。5固:保障。6基:根基。

  殽之役1,晋人既归秦帅2,秦大夫及左右皆言于秦伯曰3:“是败也,孟明之罪也,必杀之。”秦伯曰:“是孤之罪也。周芮良夫之诗曰4:‘大风有隧5,贪人败类6.听言则对7,诵言如醉8.匪用其良9,覆俾我悖10.’是贪故也,孤之谓矣11.孤实贪以祸夫子12,夫子何罪?”复使为政13.

  1殽之役:在僖公三十三年。2秦帅:秦军统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皆在殽之战中被俘。3秦伯:秦穆公。4芮良夫:周厉王时卿士。下引芮良夫诗见《诗·大雅·桑柔》。5有隧:形容迅疾。6类:法,法度。7听言则对:顺从之言,则喜而对答。听:从,顺。8诵言如醉:规谏之言,则如同醉酒而毫无反应。诵:讽,谏。9匪:不。10覆:反。悖:行为悖乱。11矣:也。12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指孟明。13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经

  二年春1,王二月甲子2,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3,秦师败绩4.

  丁丑5,作僖公主6.

  三月乙巳7,及晋处父盟8.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9.

  自十有二月不雨10,至于秋七月11.

  八月丁卯12,大事于大庙13,跻僖公14.

  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公子遂如齐纳币15.

  1二年:公元前625年。2甲子:八日。3彭衙:秦邑,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四十里。4败绩:大崩曰败绩。5丁丑:二十一日。6主:亦称“神主”,死者之牌位,以木为之,三年丧毕,入藏于庙。7乙巳:十九日。8处父:阳处父,晋之正卿。9垂陇: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10不雨:不书“旱”而称“不雨”,因五谷尚有收获。11七月:周之七月,当夏之五月。12丁卯:十四日。13大事:指禘。按鲁礼:三年之丧(实际上是二十五个月)毕,而祫于大庙,然后进行禘祀,祭祀之后,三年之丧即毕。大庙:太庙,周公之庙。14跻(jī)僖公:将僖公的牌位升于闵公之上。跻:升。僖公虽为闵公之兄,而继闵公即位,庙次应在闵公之下,今升在闵公之上,故《春秋》书之以示讥。15纳币:古代婚礼有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币即纳征。男方派人至女家纳币以订婚。币:指帛。也泛指玉、马、皮、圭、璧等。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