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6节

  传

  六年春,王正月,杞文公卒。吊如同盟1,礼也。

  1“吊如”二句:鲁怒杞因晋取其田,而不废丧纪,合于礼。大夫如秦1,葬景公,礼也。

  1“大夫”三句:合于诸侯丧葬之礼。

  三月,郑人铸刑书1.叔向使诒子产书2,曰:“始吾有虞于子3,今则已矣4.昔先王议事以制5,不为刑辟6,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7,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8,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9.制为禄位,以劝其从10.严断刑罚,以威其淫11.惧其未也12,故诲之以忠,耸之以行13,教之以务14,使之以和,临之以敬,莅之以强15,断之以刚16.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17,民于是乎可任使也18,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19,以征于书20,而徼幸以成之21,弗可为矣22.夏有乱政23,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24,皆叔世也25.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26,立谤政27,制参辟28,铸刑书,将以靖民29,不亦难乎?《诗》曰30:‘仪式刑文王之德31,日靖四方。’又曰32:‘仪刑文王,万邦作孚33.’如是,何辟之有34?民知争端矣35,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36,将尽争之。乱狱滋丰37,贿赂并行38.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肸闻之:国将亡,必多制39.其此之谓乎!”

  复书曰40:“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41.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42,敢忘大惠43?”

  士文伯曰44:“火见45,郑其火乎!火未出46,而作火以铸刑器47,藏争辟焉48.火如象之49,不火何为?”

  1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于鼎。2诒:遗。3虞:望。

  4已:止。5议事以制:谓临事裁断,不预设刑法。议:谋,谋度。制:裁。6刑辟:刑法。辟:法。7禁御:禁止。《尔雅·释言》:“御、圉,禁也。”8纠:约束。9奉:养。10从:顺。指顺从者。11淫:放。指放纵者。12未:谓不能奏效。13耸:劝,奖。14务:勉。15莅:临。强:坚强。16断:制。17上:指公、王。官:指卿大夫。长:上。为官长之通称。师:周代教民之官。18任使:役使。19并:咸。20征于法:引法以为己证。征:通“证”。21徼幸:同“侥幸”。求取意外的成功或逃脱罪罚。22为:治。23乱政:不合法度之政。

  24三辟:指《禹刑》、《汤刑》、《九刑》三部刑律。25叔世:衰世。26作封洫:事在襄公三十年。封指田界,洫为水沟。27谤政:遭人非议之政。指作丘赋。事见昭公四年《传》。

  28将:欲。制:裁制。参辟:三种法律。参:通“三”。29靖:安。30《诗》曰:引文出自《诗·周颂·我将》。31仪式刑:三字同义叠用,皆“仿效”、“效法”之意。32又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文王》。33作:则。孚:信。34何辟之有:有何辟。言不必用法。35“民知”句:指铸刑书。36锥刀之末:比喻小事。37滋:益。丰:谓繁多。38贿赂:《汉书·刑法志》引作“货赂”。并行:遍行。39多制:谓政令繁多。40复书:报书。以下为子产回复之言。41谓不能虑及子孙。承上“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而言。42承命:谓接受谏言。43敢:岂敢。44士文伯:士匄。45火见:火为心宿,周之五月(夏之三月)黄昏时出现。46火未出:此时为周正三月,心宿未出。47作:用。刑器:指鼎。48藏:匿。49“火如”二句:谓同气相求,火未出而用火,必相感而致灾。如:而。象:类。

  夏,季孙宿如晋,拜莒田也1.晋侯享之,有加笾2.武子退3,使行人告曰:“小国之事大国也,苟免于讨4,不敢求贶5.得贶不过三献6.今豆有加7,下臣弗堪,无乃戾也8?”韩宣子曰:“寡君以为欢也9.”对曰:“寡君犹未敢10,况下臣,君之隶也,敢闻加贶?”固请,彻加11,而后卒事12.晋人以为知礼,重其好货13.

  1拜莒田:谢上年莒牟夷以地奔鲁而晋未来讨。2有加笾(biān):谓笾豆之数多于常礼。加笾用菱、芡、栗、脯等。笾:指笾与豆。二者皆古代食器,形体相似,笾为竹制,豆为木制,笾以盛果脯,豆以盛菹醢。3武子:季孙宿。4苟:但。5贶(kuàng):赐。6三献:古代飨礼,先由主人酌宾,称献;次由宾还敬主人,称酢;再由主人先酌酒自饮,再饮宾,称酬。献、酢、酬之过程,谓之一献。7豆:亦指笾豆。笾与豆同类,用不单行,举笾可以概豆,举豆亦可以概笾,故上文言“有加笾”,此云“豆有加”。8戾:罪。也:语气词。用法同“乎”,表示疑问语气。9“寡君”句:谓以加礼为欢。10未敢:未敢当此礼。11彻:撤去。12卒事:毕享宴之礼。13好货:享宴时所赠礼物。

  宋寺人柳有宠1,大子佐恶之。华合比曰:“我杀之。”柳闻之,乃坎2,用牲,埋书,而告公曰:“合比将纳亡人之族3,既盟于北郭矣。”公使视之,有焉4,遂逐华合比。合比奔卫。于是华亥欲代右师5,乃与寺人柳比6,从为之征曰7:“闻之久矣8.”公使代之。见于左师9,左师曰:“女夫也必亡10!女丧而宗室11,于人何有12?人亦于女何有?《诗》曰13:‘宗子维城14,毋俾城坏,毋独斯畏。’女其畏哉15!”

  1寺人柳:阉人,名柳。有宠:有宠于平公。2“乃坎”三句:谓伪造会盟的现场。古代盟誓,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坎上,用血为盟书,成,乃歃血而读书,加书于牲上而埋之。3亡人:指华臣,襄公十七年奔卫。4有焉:谓有证验。5华亥:华合比之弟。6比:亲近。7征:证。8闻之久矣:谓早就知道华合比欲纳华臣。9左师:向戌。10女夫:犹今言“你这人”。轻贱之辞。11而:尔。宗室:指同宗。12有:亲,爱。下句“有”字与此同义。13《诗》曰:引文出自《诗·大雅·板》。14“宗子”三句:宗族如同城垣,不可使之毁坏,毁坏则孤立无援,深可畏惧。15其:殆。为二十二年华亥出奔传。

  六月丙戌1,郑灾2.

  1丙戌:八日。2灾:天火(自然发生的火灾)曰灾。

  楚公子弃疾如晋,报韩子也1.过郑,郑罕虎、公孙侨、游吉从郑伯以劳诸柤2.辞不敢见3.固请,见之。见如见王4.以其乘马八匹私面5.见子皮如上卿6,以马六匹。见子产7,以马四匹。见子大叔8,以马二匹。禁刍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树9,不采蓺10,不抽屋11,不强匄12.誓曰:“有犯命者,君子废13,小人降14.”舍不为暴,主不慁宾15.往来如是。郑三卿皆知其将为王也16.

  韩宣子之适楚也,楚人弗逆17.公子弃疾及晋竟,晋侯将亦弗逆,叔向曰:“楚辟18,我衷19,若何效辟?《诗》曰20:‘尔之教矣21,民胥效矣。’从我而已,焉用效人之辟22?《书》曰23:‘圣作则24.’无宁以善人为则25,而则人之辟乎?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晋侯说,乃逆之。

  1报韩子:韩起去年如楚致女。2柤(zhā):郑地。3不敢当国君亲劳。4见如见王:见郑伯如见楚王。5私面:私见郑伯。6子皮:罕虎,郑之上卿。此句谓见子皮如见楚之上卿。7子产:公孙侨,郑亚卿。8子大叔:游吉,郑下卿。9樵:取薪。10蓺:种。指种植之物。11不抽屋:谓不取屋宇之木。抽:拔取。12强匄:强行讨求。匄:同“丐”。13君子:指有官职的人。14小人:指给杂役的人。降:降其等级。15慁(hùn):患。16三卿:指罕虎、公孙侨、游吉。17弗逆:不郊迎。18辟:邪。19衷:正。20《诗》曰:引文出自《诗·小雅·角弓》。21“尔之”二句:言上教下效。胥:相。22焉用:何为,为什么。23《书》曰:逸《书》。24则:法。此句见于今文《尚书·说命》。25无宁:宁。无:语助词,无义。

  秋九月,大雩1,旱也。

  1大雩,旱也:进行大雩,是因为干旱。雩:求雨之祭。

  徐仪楚聘于楚1,楚子执之,逃归。惧其叛也,使薳泄伐徐2.吴人救之。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3,而次于乾溪4.吴人败其师于房钟5,获宫厩尹弃疾6.子荡归罪于薳泄而杀之。

  1仪楚:楚大夫。2薳(wěi)泄:楚大夫。3豫章:地名,在淮河以北,长江以北一带。4乾溪:楚地,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七十里。5房钟:吴地,在今安徽蒙城县西南。6弃疾:斗韦龟之父。

  冬,叔弓如楚,聘,且吊败也1.

  1吊为吴所败。

  十一月,齐侯如晋,请伐北燕也1.士匄相士鞅逆诸河2,礼也3.晋侯许之。十二月,齐侯遂伐北燕,将纳简公4.晏子曰:“不入。燕有君矣,民不贰。吾君贿,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5.”

  1晋为盟主,故告请之。2士匄:晋大夫。相:为相赞礼。

  3礼也:敬逆来者,合于礼。4将:欲。简公:北燕伯,名款,昭公三年奔齐。5未尝可:言所为未尝有可者。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经

  七年春1,王正月,暨齐平2.

  三月,公如楚。

  叔孙婼如齐莅盟3.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4.

  秋八月戊辰5,卫侯恶卒。

  九月,公至自楚。

  冬十有一月癸未6,季孙宿卒。

  十有二月癸亥7,葬卫襄公。

  1七年:公元前535年。2暨齐平:燕与齐平。此承上年经文“齐侯伐北燕”而言。暨:与。3叔孙婼(chuò):《公羊传》作“叔孙舍”。鲁君将远至楚国,故遣使与齐修旧好。4日有食之:此为公历公元前535年3月18日之日全食。5戊辰:二十七日。6癸未:十三日。7癸亥:二十四日。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