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节

  传

  七年春,宋师侵郑,郑叛晋故也1.

  1定公八年,郑始叛晋。晋师侵卫,卫不服也1.

  1五年,晋伐卫,至今未服。

  夏,公会吴于鄫1.吴来征百牢2,子服景伯对曰3:“先王未之有也。”吴人曰:“宋百牢我4,鲁不可以后宋。且鲁牢晋大夫过十5,吴王百牢,不亦可乎?”景伯曰:“晋范鞅贪而弃礼,以大国惧敝邑6,故敝邑十一牢之。君若以礼命于诸侯,则有数矣7.若亦弃礼,则有淫者矣8.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9,以为天之大数也10.今弃周礼,而曰必百牢,亦唯执事。”吴人弗听。景伯曰:“吴将亡矣!弃天而背本11.不与,必弃疾于我12.”乃与之。

  大宰勳召季康子13,康子使子贡辞14.大宰勳曰:“国君道长15,而大夫不出门,此何礼也?”对曰:“岂以为礼,畏大国也16.大国不以礼命于诸侯,苟不以礼,岂可量也17?寡君既共命焉,其老岂敢弃其国18?大伯端委以治周礼19,仲雍嗣之20,断发文身21,裸以为饰,岂礼也哉22?有由然也23.”

  反自鄫,以吴为无能为也24.

  1“公会”句:时中国无霸主,吴欲称霸。2百牢:一百太牢。牛、羊、猪各一为一太牢。3子服景伯:子服何。4吴过宋,宋以百牢礼之,故吴向鲁征求百牢之礼。5“且鲁”句:昭公二十一年《传》载:范鞅聘于鲁,鲁欲以七牢待之,范鞅怒。鲁人惧,加四牢,为十一牢。6惧:使惧。7有数:有常数。据《周礼·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礼九牢;诸侯七牢;诸子五牢。8淫:过。9“上物”句:牢礼之上限不超过十二。《周礼·秋官·掌客》:“王合诸侯而飨礼,则具十有二牢。”物:数。10天之大数:古人分周天为十二次,故云。11弃天:违天之数。背本:吴为太伯之后,与周同姓,而违周礼,故曰背本。12弃疾:犹致怨。弃:置。13大宰嚭(pǐ):吴太宰,伯州犁之孙。季康子:季孙肥。14子贡:端木赐,孔子弟子。15国君道长:吴君所经道路遥远。自吴至鄫有千里之遥。16畏惧大国,不敢虚国尽行。17岂可量:谓难测。18老:卿大夫之称。19大伯:吴太伯,周太王之子,吴之始祖。端委:礼服。此用如动词。礼衣端正而下垂,故曰端委。治周礼:秉持周人之礼。治:持。20仲雍:太伯之弟。21断发:剪发。文身:在身上刺绣花纹。断发文身为吴地风俗。22《礼记·曲礼下》:“君子行礼,不求变俗。”谓君子离开故国,不改变原有的礼俗。仲雍断发文身,乃权时制宜,以避灾害。23由:原因。24无能为:难有作为。季康子欲伐邾,乃飨大夫以谋之。子服景伯曰:“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国1,不信2.伐小国,不仁。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失二德者3,危将焉保?”孟孙曰4:“二三子以为何如?恶贤而逆之5?”对曰:“禹合诸侯于涂山6,执玉帛者万国7.今其存者,无数十焉,唯大不字小8,小不事大也。知必危,何故不言?鲁德如邾,而以众加之,可乎?”不乐而出。

  秋,伐邾。及范门9,犹闻钟声10.大夫谏11,不听。茅成子请告于吴12,不许,曰:“鲁击柝闻于邾13,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何及于我?且国内岂不足14?”成子以茅叛15.师遂入邾,处其公宫。众师昼掠16,邾众保于绎17.师宵掠,以邾子益来18,献于亳社19,囚诸负瑕20,负瑕故有绎21.

  邾茅夷鸿以束帛乘韦自请救于吴22,曰:“鲁弱晋而远吴23,冯恃其众24,而背君之盟25,辟君之执事26,以陵我小国。邾非敢自爱也,惧君威之不立。君威之不立,小国之忧也。若夏盟于鄫衍27,秋而背之,成求而不违28,四方诸侯其何以事君?且鲁赋八百乘29,君之贰也30.邾赋六百乘,君之私也31.以私奉贰32,唯君图之33!”吴子从之34.

  1大国:指吴。2不信:此年夏,鲁君会吴于鄫,有盟,据下文可知。3二德:指信、仁。4孟孙:仲孙何忌。5“恶贤”句:问既以季孙为贤,为何又逆其意。恶(wū):何。6涂山:即当涂山,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八里。7玉帛:朝见时所执礼品。8字:养。9范门:邾之郭门。10犹闻钟声:言邾无备。11大夫谏:谏季康子伐邾。12茅成子:茅夷鸿,邾大夫。13“鲁击”句:谓邾与鲁相距太近。柝:巡夜所击之木梆。14“且国”句:谓本国自足拒敌。15茅:邾地,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四十里。16众师:众。众、师义同。掠:掠取财货。

  17绎:山名,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18益:邾子之名。19亳社:殷社。鲁因商奄之地及殷之遗民,故立其社。20负瑕:鲁邑,在今山东兖州市西二十五里。21“负瑕”句:其地原本有绎地之民。22束帛:帛十端(五匹)为一束。二丈为端,二端为一两(匹),十端为五两,谓之一束。乘韦:四张熟牛皮。自:自行。无君命,故曰自。23弱、远:皆意动词。以为弱,以为远。24冯恃:依仗。冯、恃义同。25盟:鄫之盟。26辟:陋。以为陋。27鄫衍:即鄫。28“成求”句:言成其所欲而无违逆。29赋:军赋。30贰:敌,匹。31私:私属。32以私奉贰:谓以邾奉鲁,则鲁强而吴弱,将不利于吴。33唯:愿。34为明年吴伐鲁《传》。

  宋人围曹。郑桓子思曰1:“宋人有曹,郑之患也,不可以不救。”冬,郑师救曹,侵宋。

  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2,而谋亡曹,曹叔振铎请待公孙强3,许之。旦而求之曹,无之。戒其子曰:“我死,尔闻公孙强为政,必去之4.”及曹伯阳即位,好田弋5.曹鄙人公孙强好弋,获白雁,献之,且言田弋之说6.说之。因访政事7,大说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8.梦者之子乃行。

  强言霸说于曹伯9,曹伯从之,乃背晋而奸宋10.宋人伐之,晋人不救,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邘11.

  1桓子思:国参。子产之子,字子思,桓是谥号。2或:有人。社宫:社之有屋者。古代社不建屋。《礼记·郊特牲》:“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3曹叔振铎:周武王弟,曹始封之君。4去:离开。

  5田弋:田猎。弋:以绳系箭而射。6“且言”句:谈论有关田猎弋射之事。《说文》:“说)一曰,谈说也。”7访:问。8司城:职同司空。宋武公名司空,固废司空之名,改称司城,曹或受其影响。听政:从政。9霸说:有关霸主的事。10奸(gān):犯。11黍丘:杜预以为在今河南夏邑县西南,似未确。揖丘:在今山东曹县。大城:在今山东菏泽市。钟:在今山东定陶县。邘:亦在今山东定陶县。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经

  八年春1,王正月,宋公入曹2,以曹伯阳归。

  吴伐我。

  夏,齐人取晅及阐3.

  归邾子益于邾。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癸亥4,杞伯过卒。

  齐人归晅及阐。

  1八年:公元前487年。2灭曹非宋公本意,故《春秋》书“入”而不称“灭”。3晅:鲁地,在今山东肥城市南。阐:鲁地,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4癸亥:二日。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