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东汉
王曲镇,位于西安城南的长安区中部偏南。
终南山北麓石砭峪流出的河,叮咚如琴、浪花如雪,给峪口外沿岸带来了春华秋实,诗情画意。当它流经苍莽神禾原西崖畔下时,拐了一个美丽的弯。这个弯曲的流域竟形成一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物宝天华、历史辉煌的王曲古镇。
王曲镇街景
王曲镇南毗五台乡,与终南神秀南五台遥遥相望。北接韦曲镇,车通古城西安。西边与子午、黄良连畔。东边越神禾原可到古樊川,即太乙、杜曲两镇。河川古称御宿川,神禾原上的南、中、北江兆和马厂也属王曲所辖。王曲总面积43.21平方公里,人口4.2万多人。何——子路、西——弥路、环山路交织穿境,交通四通八达。王曲历史悠远,文化底蕴深厚,集市贸易源远流长,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丰富,自古至今为军事要地,又有“小西安”之美称,为长安八大镇之一。
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王曲镇
新石器时代的王曲遗址
依神禾原、傍河水的王曲北堡寨、南堡寨、藏家庄,及其南北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考古工作者曾发现大量陶片、20件完整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还发现多处文化堆积、一座周代墓葬。据考古专家分析,确认北堡寨地下文化层主要是仰韶文化,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南堡寨地下文化层大体上属于龙山文化,晚于仰韶文化,遗物中常有黑而亮的陶器,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文化。藏家庄则是周代文化遗址。王曲遗址向东延伸到神禾原上的北江兆、中江兆村。横亘于中江兆、北江兆、藏家庄和北堡寨之间的柳沟,以及南堡寨、北堡寨和藏家庄之间的东峪河,河岸沟侧的土壁上都可以看到文化层。考古工作者曾发现不少的陶片、陶锉、骨箭头。我们可以想见,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先民们就在王曲神禾原畔、水之滨生活、战斗,繁衍生息。他们在这里狩猎、采集、烧制陶器,顶风抗雨,创造着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人类文明创业史拉开了惊天动地的序幕。王曲遗址也是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进化历史的文物宝库。
十三省总城隍与“二月八”古会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城。刘邦手下大将纪信与刘邦长相很像,他为了掩护刘邦脱险,装扮成刘邦的模样出城迎敌。项羽信以为真,将假刘邦连人带车焚烧于城下。
刘邦依靠张良、萧何、韩信夺取天下,建立西汉,史称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感念大将纪信的忠诚和英勇,特封纪信为江北十三省总城隍,主管阴司城防及诸项行政事务,也算“地下之王”。
纪信的诞辰是农历二月初八日,人们为纪念忠勇化身纪信,就在农历二月初八这天汇集王曲城隍庙,举行盛大、隆重的纪念活动。敲锣打鼓,放鞭炮,踩高跷,抬社火,唱大戏,燃粗烛烧高香,祈求城隍保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王曲“二月八”古庙会,每年有十几万人参与活动,善男信女及广大物资交流者来自方圆省内外,活动内容与时俱进,发展成科技文化活动和物资交流。“二月八”提高了王曲的贸易地位,王曲集市更加繁荣,成为长安南乡重要物资集散地。王曲“二月八”古会被陕西省文化厅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绝路岭改称青龙岭
相传,王曲街道之南,沿神禾原的东峪河两岸坡陡势险,常年有水声淙淙,偶尔有野鸭翔,草木旺盛,现称青龙岭,而原称绝路岭。
商末,周武王伐纣,商朝太师闻仲率兵抵抗,战况惨烈。闻太师兵败,溃逃至此,退入该岭一个洞穴,负隅顽抗,最后壮烈牺牲,故称绝路岭。至今,此岭犹有一洞,相传是闻太师藏身之处,人称“太师洞”。太师洞深不可测,神秘怪异,游人窥之惶恐。
1935年,东北军被调入关中,张学良将军在绝路岭上建起五间仿德式宿办公馆。门前约有一公顷空地,种植花木,周围以枸杞刺树为绿墙,将绝路岭改称青龙岭。同时,张学良在王曲创立军官训练团,教授军事技术。他在这里接见来宾,策划抗战事宜。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监禁,离开西安。青龙岭上的张学良公馆成为胡宗南官邸。他扩占民田20多亩,栽花种草,这儿成为花园式别墅。在胡宗南筹办下,蒋介石的二儿子蒋纬国在青龙岭举行隆重婚礼。现在,这一重要的历史遗址犹存。
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王曲之曲,跟河有关。河发源于石砭峪的大瓢沟、小瓢沟、仙人岔和北四岔、后沟、龙窝子沟、大板岔、水洞子等支沟,出口汇入天子峪河、抱龙峪河、子午峪河、台沟和白石沟,流经五台、王庄、王曲、郭杜汇入河。河流到神禾原下呈弧状,朝东弯曲呈弓背状,水流向镐京城郊的镐池。镐京之名源于河。改为“镐”,有固若金汤之意。又因与周武王有关,河弯曲之处称为王曲。第二种说法跟城隍庙有关。汉高祖刘邦封纪信为江北十三省总城隍,城隍乃“地下之王”,所以,河到此弯曲的地方应称王曲。第三种说法是与御宿川相关的。汉武帝在此地打猎,往往到傍晚,难以返回长安,就在这里建行宫,并引河入宫,引水的渠称为王渠,此地形成的村便叫王渠村。宋人张礼曾“饮于御宿川之王渠”。即如今的王曲镇。河水半环绕的神禾原、御宿川,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南望秦岭诸峰如翠屏,东依神禾原松柏掩映,西边是稻田荷塘绿中点红,北边是通往长安城的古道……所谓王曲,该是最美的河湾了吧!
古人云:御宿川因“川在长安城南,为汉武帝离宫,禁御人不得游观。长宿其中得名”。御宿川就是现在的皇甫、王曲、子午、黄良一带,亦称河川。土地肥沃,稻田片片相连,路旁和田埂树木成排,溪渠如网,水注荷塘,水中有鱼蟹虾鳖,岸边有对鹅群鸭,柳丝拂涟漪,孩童戏水,村姑洗衣,老翁垂钓,老妪淘菜,风光似江南水乡。这里地形复杂,又有水贯南北注入河,古时草木旺盛,松柏蔽日,野兽野禽繁殖迅速,汉武帝在这里策马逐鹿,箭射飞雁,往往收获甚多,乐而忘返,夜宿离宫自然是常有的事情。
唐代宗李豫广德元年(公元763),吐蕃族入侵关中,直打到长安城北边的渭河桥头。唐代宗李豫逃至陕州。吐蕃人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傀儡皇帝,以便统治汉人。驻扎在御宿川的唐代名将郭子仪和王延昌商议,由御宿川出发去商州收拢逃溃的六军将士,过蓝田遇见元帅都虞候臧希让和凤翔节度使高升,得到将士近千之众。郭子仪派王延昌去商州收拢溃逃将士。逃窜到商州的将士听说郭子仪率领,都愿意跟随听令。结果,纠集到4000将士,郭子仪与各路大军打败了占据长安城的吐蕃人,深夜击鼓进军,收复了长安,唐代宗李豫复位。
王曲镇郭家大院
二、旅游资源丰富的王曲镇
马厂明清民俗博物馆
马厂民俗馆原为马厂地主郭守约家的住宅,位于王曲镇马厂堡子村。原址为十二院具有关中特色的民居院落,现在仅存四院,是关中明末清初的典型代表性民居。每个院落都具有四合院特点,即上房对门房或门楼,两侧为厢房。厢房一般为宿舍。房内有衣柜、穿衣镜、梳妆台、洗脸盆架、衣架等。窗内是烧火炕,炕洞门开在房外窗下,从窗外炕洞煨柴烧炕,屋内无烟灰无柴枝。院内雕梁画栋,庄严肃穆。“下了王曲坡,稻地都姓郭”。这是对郭家经济来源的写照。1958年,将郭守约家宅院辟为地主庄园展览馆(一度称地主罪证展览馆),陈列郭家以前使用过的大秤、小斗及家具什物等。1962年配备工作人员六人,之后展馆由一院增为两院,工作人员增至十多人。制作了类似《收租院》的大型泥塑,展示郭家剥削罪状。还把给郭家拉长工的贫农田进喜住过的破窑辟为“贫农住宅博物馆”,与地主庄院形成强烈对比。省内外众多群众参观过这个展览馆。1982年闭馆。现在,这里的马厂民俗馆,其明末清初民居建筑风格,很能吸引旅客、游人的眼球,成为王曲一个旅游景点。它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蒋介石行宫——常宁宫
常宁宫在王曲所辖的鱼包头和高家湾之间偏东,从西安乘车经韦曲、申店上塬可直达常宁宫。常宁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母亲修建的,其孝心名垂史册。后来年久失修。胡宗南发现这块宝地,重新修葺得富丽堂皇,作为蒋介石的行宫。难怪著名秦腔丑角闫振俗的快板《胡宗南进犯延安》中有这样的话:“胡宗南,胡骚情,城南修咧个常宁宫,玻璃窗子玻璃门,厕所里固定有专人,吃饭吃的十三花,擦沟子用的药棉花……”这几句快板描述出当时常宁宫内的奢侈生活。解放后,常宁宫回到人民手中,成为干部疗养院。著名作家柳青曾在常宁宫与皇甫村中宫寺创作出他的长篇巨著《创业史》。1998年,西安饭庄看中临原而建的常宁宫,利用其历史资源和环境优势改建,常宁宫成为市级三星级旅游休闲度假山庄。其中蒋介石行宫、柳青居址都成为旅游景点。省、市、区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例如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就是在常宁宫成立的。
马蹄寺与神水
马蹄寺亦称涂山寺,位于西——弥公路东边、皇甫村西坡,当地人称它为东寺。唐代开元中创建,距今约有1280年。宋人张礼曾游此寺,他的《游城南》中写道:“渡水面南,上原观乾湫,憩涂山寺,望翠微百塔。”文中涂山寺,就是这马蹄寺,当时的规模和声望,可以想见。据《终南山佛寺游访记》作者樊耀亭先生调查,涂山寺至20世纪50年代,尚有大殿五间,廊庑对峙面每边两间共四间。大雄宝殿有佛像,佛像两腿之间有一股水流出,当地人称为神水。现在这股水还在,虽为细流,但很清亮。大雄宝殿房后有一马蹄形小水池,也许寺院因它得名。神水之神,表现在发源之处,而且清净明亮,据说饮之可医疾。
柳青墓与中宫寺
1952年,著名作家柳青由北京到西安,参加了西北党校的整党工作,认识了马葳,与其结婚。然后到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任县委副书记。他和县委工作组一起到王莽村,帮助蒲宗智建立了全县第一个试点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七一社”,制订了三年建设计划。该年年底,他来到王曲区皇甫乡(现已并入王曲镇),认识了《创业史》主人公梁生宝的生活原型王家斌。他把皇甫作为自己深入生活的基地,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县委委员职务,移住常宁宫。1954年春节后,柳青和县委工作组帮助王家斌动员群众,讨论社章,审察入社对象,牲口合槽,筹备成立大会。农历二月初六,王曲第一个初级社,王家斌领导的“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诞生了。与此同时,柳青不仅带领群众创业,也着手开始了《创业史》的创作。
1955年,柳青为了更便于接近自己的描写对象,搬家到紧挨罗家湾的神禾原畔中宫寺。中宫寺原为破庙,归西北军区所属,柳青用西安一所房子兑换过来,花大气力把它修葺后作为自己住宿和工作的地方。他还把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崖下罗家湾支部,将全部热情投入高级社的创建工作。9月,他动笔修改《创业史》第一部。他经常说:“咱是长安皇甫人,咱也是王曲公社社员。”柳青逝世后,按照他的遗愿,将部分骨灰安葬在皇甫原畔,他要在死后俯瞰河川,即《创业史》中描写的蛤蟆滩,注视着王曲人民怎样续写创业史。
王曲镇柳青墓柳青墓在长安有关单位和柳青文学基金会支持下得到修葺,成为长安人民寄托对自己的“柳书记”哀思的圣地,也成为王曲的一个靓丽、肃穆的旅游景点。柳青的《创业史》是在国内外广大读者心目中竖起一座金光四射的“共富”创业的虹桥和丰碑。中宫寺遗址也是人们值得仰视和回味的地方。柳青在这里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有关互助合作化的文件,召开支部工作会,和村干部谈心,在这里修改《创业史》第二部。1962年4月,由于管理不善,皇甫各队普遍发生牲口死亡现象,柳青暂停《创业史》第二部的写作,和王家斌、王培德等检查了全公社各队饲养室,和饲养员座谈,最后由柳青执笔写下了《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每当人们想起这些事,想起“柳书记”,也会自然想起这半崖上的中宫寺——柳青住宅!
三、人杰地灵的王曲镇
王曲这个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了人类文明的地方,从古到今,出现了许多风流人物,例如《创业史》梁生宝的生活原型王家斌,为写《创业史》在长安居住14年的作家柳青,享誉海内外的影星、歌星王侠、王杰父子。
梁生宝的生活原型王家斌
王家斌是河南四村人,他领导的重点互助组1953年秋天获得丰收,稻子创造了全区的丰产新纪录。王曲区委书记把这个喜讯报告给柳青。柳青完全被王家斌这个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新人的性格抓住了。第二天早饭后,柳青来到王家斌茅棚,两个人整整谈了一个上午。柳青对王家斌有了进一步了解,他便把互助合作化的注意力集中在培养王家斌的互助组。1953年12月,柳青参加了河上游王莽村“七一”社的扩社工作,回到皇甫,安排王家斌等去王莽村取经。1954年春节刚过,柳青和县委工作组一起,着手在王家斌互助组基础上建立合作社。1954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六日)王曲区第一个初级社——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诞生。同时,柳青开始了长篇小说《创业史》的创作,主人公梁生宝的生活原型就是胜利社带头人王家斌。柳青常常在磨房里点上马灯,给党员和积极分子上党课,通过加强管理和发展生产巩固由初级社转成的高级社。他帮助社里换来日本矮秆良种粳稻,买来了化肥,请来县上农技员。1956年秋,胜利社1383亩水稻获得平均亩产710斤的大面积丰收,创造了当地历史上最高记录。这一年,王家斌被评为省劳模,参加了陕西省先进代表会。1957年3月,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第二稿全部完成。1959年4月起,经过六年四次大改的《创业史》第一部,以《稻地风波》为题,在《延河》连载,由8月号起,改题为《创业史》,到11月号全部载完。1960年《收获》转载了《创业史》第一部,1960年5月,《创业史》第一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978年6月13日,柳青在文革摧残,亡妻之痛后不幸病故,终年62岁。时隔12年后的同月同日,即1990年6月13日,柳青《创业史》主人公梁生宝的生活原型、柳青的挚友王家斌病逝。人们说,柳青的在天之灵,把生活中的梁生宝接走了。两位创业者的英魂在王曲河川上空携手乘鹤西去……令人感慨、深思,喟叹!
柳青与王曲机械厂
柳青要求自己终生在农村群众中生活和工作,要写一部百万字以上的关于合作化历史的小说。在哮喘病、风湿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参加集体劳动,生活上不计较任何待遇问题。他曾说:“咱是长安皇甫村人,咱也是王曲公社社员。”1959年,柳青将《创业史》出版的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共16065元,一文不留,全部捐给王曲公社。王曲公社用这笔钱修建了王曲农业机械厂。1961年大社化小社时,厂房又让给了王曲卫生院。现在,这王曲机械厂遗址成了王曲人民纪念“柳书记”的一座丰碑。
享有盛名的歌星影星和书法家
王曲不仅诞生了震撼文坛的《创业史》,还出现过享誉艺坛的影星、歌星与书法家。
影星王侠,长安王曲镇人,1930年生,1949年到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台湾亚洲电影公司参拍闽南语片,因主演《魂断西子湾》和《双胞女》而名扬影坛。1959年后转演国语片,相继参与拍摄《金色年代》、《黑蝴蝶》、《虎妞》等影片,并在台湾创立“奇利”电影公司,任董事长,现为“天乐”传播公司顾问。1990年回大陆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醉鬼李三》。
王侠的儿子王杰是一位歌星,1962年生于台湾,自幼酷爱唱歌。1988年夺得第二十五届电影插曲金马奖,灌制了3万张唱片,迅速从台湾传到东南亚。1989年,《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在香港轰动,荣获“十大金曲”第三名。
王侠、王杰父子为家乡王曲争得了荣誉、为祖国争光。
高乐三,王曲高家湾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秦苑书法学会名誉会长,他颜欧体皆工,尤善章草,其章草结构严谨,笔法浑厚,字体圆润秀美,潇洒典雅。他用颜体楷书书写我国第一部宪法十六屏,在书法界享有盛名。
四、军事要地王曲镇
王曲自古是长安军事要地。相传,姜子牙大战闻太师,闻太师兵败,魂断绝路岭。唐朝名将郭子仪从这里出发,纠集队伍收复长安,让唐代宗复位。张学良的东北军在这里驻扎过,后来发动西安事变。胡宗南、蒋介石在这里盘踞过,培训反共骨干,策划内战。尤其是长安军官训练团,又名王曲军官训练团,是东北军、西北军驻守西安期间,两军首领张学良、杨虎城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号召,为培养抗日力量办起来的。张学良将军任团长,杨虎城将军任副团长,训练两军连至团级军官。训练由东北军高级将领王一哲总负责,轮训三期,每期三月,共培训120人。1949年3月,中共党员徐养哲领导着将甘村民团改编的王曲游击队,迎接解放时达百人,80支枪,后编入长安县大队第一中队。
解放后,王曲仍然是军事要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政大学、兰州军区后勤部汽车修理营、总后西安办事处汽车团、总参谋部通信兵工程一团(原炮兵子校)、总参谋部通信兵通信二团、通信部第二通信总站、王曲有线通讯技术学校、兰州军区西安陆军学校、陕西军区仓库等驻军单位先后在王曲驻扎。其中兰州军区西安陆军学校属军级单位,其余为师、团级单位。1986年9月,西安陆军学校还升格为西安陆军学院,办学宗旨是为兰州部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大学和中专水平的军政指挥干部。王曲有线通讯技术学校同年升格为西安通讯学院,每年为全军培养近万名中高级军事专业人才,遍布全国军营及边卡。
五、王曲新貌
现在的王曲镇,2002年与皇甫乡合并,总面积43.21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1万余户,4万多人,有耕地3.7万亩。王曲镇历史悠远,新石器时代就有王曲村落。1969年在青龙岭出土的西周早期文物——丁爵,珍藏于省历史博物馆。王曲镇南望南五台,仅八里路,依神禾原,河水碧波翻浪,集市贸易源远流长,“二月八”古会至今延续两千多年,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杰地灵,交通方便,通讯快捷。1998年开始,镇政府带领人民修通了连接28个行政村的沙石路一百多里,南与环山公路接通,西与何(何家营)——子(子午镇)路相连,北有三条大道直达西安。通讯网络遍布全镇各地。教育文化事业发达,1996年开始普及六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镇16所小学实现楼房化,给辖区内两所中学投资900万元。乡上办起了老年学校,各村都有锣鼓队、秧歌队、自乐班。神禾原上的马厂水库占地400亩,蓄水近百万方,自然水源充足的安沟柳沟,涓涓不断。全镇进行了低压改造,更新了线路设备,降低了无功消耗,减轻了群众电费负担;实施农业开发,实现了路端、水旺、林密、田平、村整洁。建成反季节蔬菜大棚120栋,清水莲菜、鱼塘水面500亩,韭菜600亩,鲜杂果500亩,花木500亩。王曲镇从1996年开始,先后投资一千多万元,将原来8米宽的街道拓宽到18米,盖起了整齐划一的两层楼房,街道全部实行水泥硬化,栽植了风景树,安装了路灯。王曲古镇旧貌换新颜。从解放初到互助合作化时期,戏剧家马建翎、黄俊耀等曾在王曲深入生活,创作出宣传婚姻自主、男耕女织的《梁秋燕》,此后又有著名作家柳青在这里深入生活,创作出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创业史》,塑造了以王家斌等为生活原型的梁生宝等艺术形象,激励人们艰苦创业。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带领王曲人民,不忘“柳书记”教诲,千万个梁生宝涌现出来,继承先辈遗志,发展农业、乡镇企业、旅游事业,续写创业史的新篇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