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荣魏基智
骊山镇,因境内有骊山而得名。镇,在古代是军事建制单位,镇设总兵。后来演变成为集市贸易总汇。临潼辖十大镇,骊山镇为其中之一。镇,成为行政建制单位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34年。当时国民政府改乡里为联保。1940年县以下设镇,镇下设保,保下设甲。当时骊山镇下辖15个保,175个村,范围相当宽广。1949年解放后,人民政府改镇设区,骊山镇改为骊山区,下辖12个乡,179个村。1957年合作化时期,对区、乡再次进行调整,骊山区各乡成为县直属单位。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骊山镇成为华清公社内的城关管区。1961年骊山镇更名为城关镇。1962年城关镇转属华清区,下辖四个大队26个生产队。1983年公社取消,城关镇又复名骊山镇,下辖城区六个居民委员会。以后又扩大为三个办事处,即城关办事处,车站办事处,晏寨办事处。现骊山镇总区面积12.24平方公里,共有六个村委会,42个村民小组,农户3788户,人口14.199人。居民委员会10个,居民小组172个,居民60197人。
骊山镇的名称及其管辖区域虽屡有变动,但基本上属于老临潼县城及城关地区,和县城融为一体,成为临潼县(现在的临潼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境内有著名的风景名盛区骊山森林公园。骊山上有历史悠久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有人文之祖的人祖庙,西绣岭上有老母殿、老君殿,有古长安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还有台湾同胞寻根祭祖新建的,气势恢弘的“明圣宫”。山腰有道家的“三元洞”和著名的“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和蒋介石被捉的地址“兵谏亭”,山下有闻名遐迩的唐华清宫,有李隆基、杨贵妃沐浴的贵妃池。境内的姜寨村,更是由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定名为“姜寨遗址”(约在六千年前的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村落)。骊山镇的特产传统有火晶柿子、石榴、韭黄、醪糟等等。
古往今来,人们互相传诵的骊山镇有四大景观,名扬四海,即东门外秦皇陵一个圪塔(另有一说为东门外秦皇陵九顷十八。即918亩土地);南门外澡塘子能洗垢甲;西门外石榴园一片红花;北门外(临潼县城并无北门,西北角、东北角各有一小门)龙尾寺一堆瓦碴。四景中的三景,确实为骊山镇增色不少。
相传伏羲女娲滚磨成婚的磨盘石东门外秦始皇帝陵,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秦陵距镇5公里的下河村(今为秦陵镇)陵封土堆高72米,周长2000米。整个陵园占地2000亩,为全国帝王陵之最。《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徙兵70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奇、珍器、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民谣还说:“运石甘泉口(淳化),渭水不敢流,千人一唱,万人相钩。”唐人皇甫有《狠石铭》道:“狠石苍苍,骊山之旁,馋朴岩瘢,凝然四方。昔秦皇帝,谋之不藏,七十万人,兹焉惶惶。发石山北,言础于坟。若有凭依,屹住中逵。淫刑蹙迫,人力无施,故老相传,以狠铭之。”“狠石在陵附近田地里有遗存”。秦始皇帝陵的封土,过去人传说是从咸阳塬上运送过来的,而且是经过加工,在锅里炒过的,土质变成赭红色,陵上不长树,不长草。经考古工作者验证,秦陵的封土土质较纯,而附近又多砂石。《水经注·渭水》载:“鱼池水出骊山东,本导源东流,后始皇葬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淤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今鱼池村南确有大坑,其容积越过封土体积,鱼池又在陵北1.5公里处,证明封土是从这儿运去的,并非人们口传的是从咸阳塬运来的。
秦始皇帝陵园内出土文物异常丰富,极为罕见。1974年,在陵东发现了规模巨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了陶俑陶马8000余件,青铜器兵器近万件,1980年在陵西又出土了两组铜人,铜车马,轰动海内外。近年又出土了石铠甲数万件。秦陵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热点。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上百万人次,收入近亿元人民币。
东门外秦始皇陵一个疙瘩,这个疙瘩确实了不起。
南门外澡塘子:指骊山北麓的温泉。骊山温泉堪称“天下第一温泉”。温泉水源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发现,它的医疗作用在秦代已为所知。它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金浆玉液,可以怡神驻寿”。“盖温泉者,乃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千城万国之氓,怀疾枕柯之客,莫不宿粮而来,宾疗于斯水。”由此可见骊山温泉澡塘子早已为人类所重视。
骊山温泉现有三个温泉涌水口,水量164立方米/时,昼夜产水3900立方米,水温常年恒止43℃,经化验,温泉水内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锰、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二氧化碳以及有机物质等多种化学元素。适应沐浴疗养并能医治风湿病、关节疼、肌肉疼、高血压。温泉水还可灌溉农田,古时,“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泉上有芹芽”,这在唐代已有记载。临潼著名的韭黄,就是温泉水灌溉的,韭菜鲜美,香甜可口,春节上市,供不应求,“老农争说今年好,田水增温韭尚肥”。这是1928年于右任先生冬游华清池时目睹韭黄生长旺盛,触景生情欣然赞美的诗句。陕西地震局临潼地震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骊山温泉水进行地震预报分析,其中的氡气、二氧化碳、氟等是主要的分析数据,为陕西地震预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骊山温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还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中国成立,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满足广大游人和人民群众健康沐浴的需要,先后修建了单双人池、骊山池、家庭池、男浴池、女浴池(城内男、女浴池免费)。根据史料记载又恢复了唐代的“九龙汤”、“莲花汤”、“海棠汤”长汤十六所(即新浴池25间),这些汤池的修建,极大地方便了洗浴者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从1955年至1959年有26万3000人次,在骊山温泉沐浴,1960年至1965年有245万人次;1971年至1975年有270万人次;1980年至1991年有918万人次;这些数据均说明骊山温泉的利用率逐年递增,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可比拟的。“我来华清池,试洗温泉浴,人民做主人,方享贵人福”,显而易见,南门外澡塘子能洗垢甲名不虚传。
西门外石榴园:石榴,又称安石榴。据文献记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去了汉朝的丝绸,带回了西域的核桃、葡萄、蚕豆、苜蓿和石榴。石榴是从安石国(即新疆的鄯善县)带回栽种在上林苑,上林苑面积极广,东西300余里,汉离宫(温泉处)也种上了石榴,到了唐代石榴更是名贵果木。由于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便有众群臣拜倒在杨贵妃石榴裙下的故事,唐华清宫有众多的殿宇,其中“七圣殿”是一座祭奠先帝的圣殿,然“绕殿石榴皆太真所植”,这更提高了杨贵妃在宫中的地位。
石榴在两千年前就在骊山脚下安家落户,经过栽种,石榴长盛不衰,因为它的生命力极强,晚秋、早春压条繁殖,成活率极高。即就是数九寒天冻死地面上的树干枝条,来年春开它的根部又会发出新的嫩芽枝条。
它的果实——石榴,颗粒饱满,酸甜适度,消食健胃,营养丰富,堪称水果类之佳品。外壳还可入药,用以止泻、杀虫,已经闻名全国。近年来,新研制的石榴酒、石榴叶茶已上市供应。改革开放后,远销港、澳及东南地区,颇获好评。一些慕名到临潼旅游的中外人士,争相购买,回赠亲友,以饱口福。现在临潼区内的石榴树已经广为栽培,仅骊山镇区内即达4000多亩,成为镇区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距骊山镇西门近三里的千亩石榴园,被列为重点保护区,树干如龙盘绕,枝叶茂盛,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每岁五月开花,火红一片。“石榴开花满树红,开时又不藉春风”,石榴花开时火红一片,人们经过时都被这一美景吸引驻脚。西门外石榴园一片红花美极了,谁看了都赞颂不绝。
北门外龙尾寺:临潼城无北门。这与其他县城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北城门?还有一段传说:过去有一位神人说:“临潼县城北门不能开,如果开了,就会有三石六斗菜子颗的官(官数目极多)。”但北门外三里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丘陵,形似一条龙,龙头在东,尾在西,有人在龙尾上修建了一座寺院,明清时香火极浓,因战乱寺院也早已废弃了,但寺院毁后剩下的石渣数十年无人动,后来才有了“一堆瓦渣”之说。20世纪50年代平整土地,人们从寺院地下挖出的人骨相当多,而腿骨,上肢都比现在人体长得多;据说这些骨骼和六千年前姜寨先民有关。龙尾寺缺乏考究,只能传说而已,不足为信。
骊山柿子满枝头火晶柿子亦是骊山镇特产之一,它皮薄肉厚,香甜可口,为人称道,秋后摘收,放置几天,柿体变软,用手撕裂比纸还薄的柿皮一角,用嘴吮吸,全部内瓤可以一吮而尽,浓香蜜甜,沁人肺腑,既可充饥,又可解渴,颇得人们喜爱。西安市著名食品“黄桂柿子饼”就是以火晶柿子为原料制成的。有人急欲求食时,可以把新摘的柿子投入温泉水中,浸泡一夜,次晨进食,清脆可口,不涩不辣,可称骊山特有。现在镇属火晶柿子种植面积达200多亩,每年十月前后采摘销售,原来因为柿体特软,不便携带,只供附近地域人群享受;现在包装技术发达,已能远销省内外,亦为镇内农民致富源泉。此种水果,不能种植,只能以软枣树为砧木进行嫁接。究竟来自何方,无从考究。本镇古往相传说:火晶柿子是由三里任村任姓老汉的四儿子,名叫四子培植的。因为四子救了住在他家门前大树上的火晶鸟的命,作为报答,火晶鸟从远方含来一枝树芽,让四子插在软枣树砧木上,培植成为今天的火晶柿子。这是神话,不足为凭。
骊山镇为临潼古镇之一,风景名胜,神话传说,人物特产,不胜枚举,谨作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