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章 阿耆尼国(4)

  在大都城以东三四里的北山下有一座大寺庙,庙中有僧徒三百多人,全部学习小乘法教。听老年人说,当初健驮逻国的迦腻色迦王迦腻色迦王:古代贵霜王朝的著名国王。在位时间说法不一,大致在公元一世纪末二世纪初或二世上半期。声威播及邻国,很远的地方都受到他的教化。他扩充兵力,开拓疆土,把势力扩大到葱岭以东。黄河以西的外蕃慑于他的威势,把儿子送去为质。迦腻色迦王得到质子之后,特别优礼相待,在严寒酷暑的不同季节,使他改住[不同地区]的宾馆,冬季住在印度各国,夏季回到迦毕试国,春秋住在健驮逻国。因此,在质子三个时期的住处,各自建立一座寺庙。现在[我们所说的]这座寺庙,就是在质子夏天居住的地方建立的。所以在各个房间的墙壁上,都有质子的画像,[质子的]容貌和服饰,与中国的相当一致。后来质子得到机会返回本国,但心中思念故居,虽然有山川阻隔,也不曾中断送来对佛的贡献物品。因此现在的僧徒们每到入安居日和解安居日,便大兴法会,为质子祈福行善,[这种法会]相继不绝,一直延续到今天。

  庙内佛院东门以南的大神王像右脚下,有一批掘地窖藏的珍宝,这是质子埋藏下来的,因此上面的铭文是:“当本庙朽坏的时候,请取此处财宝来修建。”近来,边远处有一位君王,贪婪而又凶暴,听说这座寺庙藏有大批珍宝,便赶走了庙中僧徒。当他正要发掘[珍宝的时候],神王冠冕上的鹦鹉像鼓动翅膀,惊叫起来,大地也为之震动,这位君王和他手下的兵众惊慌后退,僵卧于地,很久才从地上爬起来,谢罪而归。

  寺庙以北的山岭上有几间石窟,这是质子修习禅定的地方。里面藏有大量的各色珍宝,旁边有铭文,由药叉神守护。有人要掘取这些宝物,这位药叉神就会变幻异形,或变作狮子,或变作蟒蛇、猛兽、毒虫,[由药叉神变幻成的]奇形怪状的动物盛怒难当,因此没有人敢于盗发其中的财宝。

  在石窟以西二三里的大山岭下,有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或称观世音、观音菩萨。佛教传说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在中国塑像多是女身,但在印度却不一定。像,有人心怀至诚,希望拜见菩萨的真容,菩萨便从像中显现出妙色真身,来安慰行者。

  遏逻怙罗僧伽蓝。

  从大都城往东南走三十多里,到达遏逻怙罗寺庙,庙旁有塔,高一百多尺,塔在斋会的日子能够不时放射出光芒。在塔身石覆钵形部位的石缝中有黑色的香油流出,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能够听到[塔中有]音乐声。听老年人说,[塔是]当年这个国家的大臣遏逻怙罗建立的。塔建成之后,这位大臣在夜里梦见有人告诉他说:“你建造的塔没有舍利舍利: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留下的小骨头块。,明天早晨有人献[舍利]给国王,你应当请求国王恩赐给你。”[这位大臣]早晨入朝,向国王请求说:“臣昏庸冒昧不自量,胆敢向君王提出一点请求。”君王说:“你有什么要求呢?”这位大臣回答说:“今天如果有向您进献贡品的,希望您开恩把最先贡献给您的物品赏赐给我。”国王说:“可以。”于是遏逻怙罗伫立在王宫门口,眺望着前来的人。一会儿,他看见一个人手里捧着一个舍利瓶,这位大臣问道:“你要献给君王的是什么东西?”那个人回答说:“佛的舍利。”大臣对他说:“我替你看守着舍利,你应当先去禀报君王。”遏逻怙罗恐怕君王珍爱舍利,追悔不久前对他许诺下的恩赏,便飞快地奔赴佛寺,登上佛塔,受他的至诚所感动,塔上的石覆钵自行启开。他安置好舍利,赶忙退出,衣襟还是被夹在重又合上的石缝之中。国王派人急追,[等王使赶到的时候]石塔已经合拢。由于这个缘故,石缝隙中间还流淌着黑色的香油。

  蔽多伐剌祠城及阿路猱山。

  向大都城以南走四十多里,到达骨立反蔽多伐剌祠城。每当遇到强烈地震的时候,山崩崖陷,唯独这座城以及它周围的地区毫不动摇。

  从蔽多伐剌祠城往南走三十多里,到达阿路猱奴高反山。[阿路猱山]峰崖峭拔险峻,山谷幽深杳冥。这座山的山峰每年长高几百尺,每当长到看来与漕矩吒国的士句反。下同那罗山的高度相仿佛的时候,便自行崩塌陷落。听土著居民说:当初,健那天神从远方来到这里,打算停留在这座山上。这座山的山神大为恼怒,他把山谷摇荡起来,天神[对山神说]:“你是因为不愿意我在这里居住,所以才摇山动谷。其实你只要稍许表示一下宾主之礼,你便会获得无数财宝。现在我就去漕矩吒国那罗山了,在我每年接受国王、大臣祭祀贡献的时候,你不妨遥遥观望观望。”阿路猱山之所以好不容易增长到一定的高度就要崩塌坠陷于绝境 ,原因就在这里。

  大雪山龙池及其传说。

  从王城往西北走二百多里,到达大雪山。山顶有一个水池,人们向池水请求下雨或祈祷晴天,总是可以按人们的请求而实现心愿。听老年人说:当初,健驮逻国有位阿罗汉,常受这个池子里的龙王的供养。每到该吃午饭的时候,这位阿罗汉施展神通,坐在绳床之上凌空而往。侍奉[阿罗汉的一位]沙弥偷偷躲在绳床下边,攀附着[绳床]跟随而来,阿罗汉到了午饭的时候就动身,来到龙宫的时候才看到沙弥。龙王因此也邀请他在龙宫进食。龙王拿上天的甘露饭宴飨阿罗汉,另拿人世间的饭食招待沙弥。阿罗汉吃完饭,便为龙王演说诸般法要;沙弥则一如平时,为他的老师阿罗汉洗涤食具。食具上沾有吃剩下的饭粒,[沙弥]对这种食物的芳香气味感到无比惊异,随之心中产生了恶毒的念头。他既怨老师又恨龙王,他希望各种福力,如今一齐显现出来,用来断送龙王的性命,由他来做龙王。在沙弥发这个誓愿的时候,龙王已经感到头疼。阿罗汉说法教诲龙王,龙王谢罪谴责自己;而沙弥却心怀愤懑,不接受阿罗汉的教诲和龙王的谢罪。沙弥回到寺庙之后,诚心诚意地发愿,由于福力的作用,沙弥当夜死去,变成了大龙王。他抖擞威风,振奋精神,没入池中,杀死龙王,占据龙宫,并把龙王的部属收归己有,由他总掌一切号令。由于某种原因他原来发誓[的时候也要报复阿罗汉],所以他经常掀起狂风暴雨,摧折树木,打算毁坏寺庙。当时迦腻色迦王对这件事感到奇怪而询问[阿罗汉],阿罗汉便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迦腻色迦王。迦腻色迦王便为龙在雪山下立起寺庙,修建了宝塔,塔高一百多尺。由于龙心怀宿怨,于是兴风作雨,[企图加以破坏]。迦腻色迦王的抱负是弘教济世,可是龙却出于毒而逞凶肆虐,使得寺庙和佛塔六建六毁,直到第七次方才重新建成。迦腻色迦王为寺庙和宝塔总是不能大功告成而深以为耻,就想填平龙池,毁坏龙的居室,于是大举出兵,来到雪山脚下。这时候,那位龙王震惊恐惧,它变成一位老婆罗门婆罗门:古代印度四种种姓中最高的种姓,一般以掌智祭祀、诵经为业。阻拦住迦腻色迦王的乘象而劝谏说:“大王历来栽培善根,多种胜因,因此能够成为人间君王,没有人敢于产生不服从的念头,今天为什么要跟一条龙争斗呢?龙本来是畜生,属于卑下恶劣的那一类,可是它威力很大,不是可以用力气战胜的。它可以腾云驾风,行空滑水,这都不是人力所能制伏的。难道君王一定要为它而发怒吗?君王如今兴全国之兵,与一条龙较量,即便打胜了,你也没有慑服远方的威风;如果打败了,你反倒要蒙受不能克敌制胜的耻辱。为君王着想,你应当班师回军了。”迦腻色迦王没有听从他的劝告,龙立即回到池中,[霎时间]巨声震荡,雷鸣滚滚,暴风将树木连根拔起,飞沙走石散落如雨,云雾四合,天色黑沉,国王的兵马感到惊慌恐惧。国王于是命令众人归心三宝,祈求佑护,说:“寡人素来多方培植福业,因此才能够当上一个国家的君主,我的威力慑服着强敌,统辖着南赡部洲。不料今天竟然受制于这条畜生,这诚然是由于我福分浅薄造成的,我发愿,希望各种福力,立即显现在我的眼前。”[就在发愿的时候]迦腻色迦王的两肩上升腾起两柱巨大的冒着烟的火焰,龙随即退了下去,狂风止息,雾散云开。迦腻色迦王命令士兵每人肩扛一块石头,用来填平龙池。龙王再次化作婆罗门,重新向国王请求说:“我是这座池塘的龙王,现在由于害怕你的威力而归顺于你,希望得到你的怜悯,赦免我以前的过错。君王以化生育众,庇护天下的生灵为己任,为什么唯独情愿加害于我呢?君王要是杀了我,我就要和你一同堕入恶道,陛下有戕害他命之罪,我则有结怨报仇之心,冤孽报应是厘然不爽的,谁善谁恶也是昭然分明的。”于是迦腻色迦王和龙王当众庄严立约:如果[龙]以后再来侵扰,一定不再赦免。龙说:“我因[前世]罪孽,[转世]受身成龙,龙的秉性是凶恶的,不能自我克制。一旦萌发恶毒的念头,必然忘记克制自己。君王如今要是再建立寺庙的话,我绝对不敢再次摧毁了。[还要再请]君王派一个人长年守望在山巅上,如果看到有黑云升起,就赶快敲击犍椎、鼓、铃、铎等敲击报时的响具之类[可以发出巨大声响]的东西,我听到这种声音,就会警惕自己,平息做恶的用心。”于是迦腻色伽王又修建起一座寺庙,还修建起一座佛塔,并且派人守候?望云气,至今仍然如此。

  听当地居民说,这座塔里有如来佛的骨肉舍利,数量大约有一升多。[有关骨肉舍利的]许多神怪变异的事迹,难以一一详述。有时候,塔内忽然升起一片浓烟,不多时便蹿出熊熊火焰,这时候,人们往往认为塔已被烈火烧成了灰烬,抬头仰望很久,在火灭烟消之后,看到舍利白如珠玉,环绕着宝塔覆钵之上的伞杆婉转上升,高高地升到云天之际,又缓缓地盘旋而下。

  旧王伽蓝及旧王妃伽蓝。

  在都城西北大河南岸的旧王庙内,有释迦菩萨幼年时的乳齿,长一寸多。这座庙的东南有一座庙,也叫旧王庙,里面有如来顶骨一片,平面宽约一寸,颜色黄白,发孔都看得很清楚。又有如来头发一绺,头发的颜色有如天青般湛蓝,螺旋右转,拉长了约有一尺,卷起来只有半寸。这三件东西,每逢六斋,国王和大臣便来散花供养。顶骨庙西南有旧王妃庙,庙里有金铜塔,高一百多尺。听当地人说,这座塔里有佛舍利一升多,在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发射出圆光,照耀着露盘[宝塔上部伞盖部分],与月光交相辉映,持续到天亮,光芒才逐渐收敛,没入塔内。

  比罗娑洛山及龙泉。

  大都城的西南方有比罗娑洛山大唐语的意思是象坚。这座山的山神呈现为大象的形状,所以山叫做象坚。当初如来佛在世的时候,象坚神曾经奉请世尊如来和一千二百位大阿罗汉到这座山来,山顶上有一块大磐石,如来便在这里落座,受象坚神的供养。后来无忧王就在这块大磐石上建起一座宝塔,塔高一百多尺,如今人们称它为象坚塔,也说其中有如来的舍利,大约有一升多。

  象坚塔北边的山岩下有一处龙泉,是如来佛用餐完毕,与阿罗汉们一起漱口、嚼杨枝的地方,当时随手植根,如今已经成为一片茂林。后人在这里建庙,称为铎大唐语意是嚼杨枝。

  从这里往东走六百多里,山谷连绵不断,峰峦峭拔险峻,翻过黑岭,便进入北印度境域,前行到达滥波国在北印度境内。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