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6章 印度总述(2)

  如来佛的宗教真谛,不同的众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利钝差异而得悟解。现在距离开释迦牟尼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他那纯正的法教有的还保持纯洁性,有的就已失去,信徒都根据自己心理能力来获得解悟。现在各种部派对峙,各立门户,种种争论如波涛腾涌,各种异说,虽持论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一共有十八个部派,词锋尖锐,都想争夺首魁;大乘和小乘,存在的状态也有区别。有的人冥思苦想,潜心入定,或者来往散步,或者停在一个地方,禅定与智慧相距很远。喧哗与静默也不一样。于是根据不同的僧团,各自制定条规。不管是律、是论、是经,这些都是佛经。谁能讲宣一部,就可以免做寺内事务;能讲宣二部,则给予上等房舍和卧具;能讲宣三部,就派侍者伺候他;能讲宣四部,则给供差遣的俗人,供他役使;能讲宣五部,则允许乘象舆;能讲宣六部,则乘象之外再加侍卫。道德高了,建功立表也很特殊。和尚经常集会讲论,考察谁优谁劣,善的受到表彰,恶的受到惩罚,愚暗者受黜,聪明者提掖。有的能正确审议精微的议论,能评议精妙的理论,文辞丰富美丽,辩论思路敏捷,于是就坐在宝象上,前呼后拥,随从如林。如果宗教义理空虚,没有内容,有论辩中词锋被挫,道理少而言词多,违背正解的义理而只有顺耳的空话,这样的人就给在脸上涂上红白黏土,身上撒上尘土,被排斥于旷野,被丢弃于沟壑。一方面表彰有德,斥责坏人;一方面也表彰贤者,贬黜愚者。于是人们都乐于行道,在家中勤勉学习。或者出家,或者归俗,完全按照自己的爱好。如果触犯律条,在僧伽中加以惩罚,轻的当众斥责,其次则大家不同他说话,重的大家不同他共住。如果没有人同他共住,他就被摈斥,为群僧所不齿。一旦被摈于僧团之外,则无处可居,流浪受苦,或者不得已而还俗。

  族姓。

  谈到不同的族姓(种姓),一共有四个:第一叫婆罗门,是行为纯洁的人,遵守教理,坚持正义,操行洁白。第二叫刹帝利,是王种旧时叫刹利,略。历代为王,志在仁爱和宽恕。第三叫吠舍,旧时叫毗舍,讹。是商贾,贩运商品,调节有无,远近获利。第四叫戍陀罗旧时叫首陀,讹是农民,拼命耕种土地,种植收割庄稼。这四个种姓,清浊不同。都在本种姓内婚娶,阔人与穷人彼此不互相婚配。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不互相婚娶。妇人一嫁,终身不能改嫁。其余种姓,名目繁多,各自以类相聚,难以详细论述。

  兵术。

  君王累世统治国家的,只有刹帝利。篡位弑君,经常发生,其他种姓登基称王。国家的战士,都从英雄中挑选,这种职业由父传子,他们遂能精通兵术。平时为国王守卫宫殿,战时则奋勇当前锋。一共有四种兵:步、马、车、象。象身上披上坚甲,牙上安上锐利倒钩,上面坐着一个将军,他受命节制一方,左右有两个兵卒,给他驾驭大象。战车用四匹马来拉,军官坐在车上,在两个轮毂旁边,有兵卒卫护。马军分散开来防御,逐赶败逃之兵。步兵轻装捍卫,都从勇士中选出,扛着大盾牌,执着长戟,或者擎着刀剑,冲在阵前。所有的兵器,没有不锋利的,这就是矛、盾、弓、箭、刀、剑、斧、戈、无刃长枪、长、轮索之类,都是世代学习。

  刑法。

  印度人的习俗,性子虽然急躁,但心地良善淳朴,对于钱财不苟且获得,对于仁义,则谦让有余,他们害怕冥中受罪,对于生活中的利益则看得很轻。他们从不诡诈,宣了誓就算数。施政忠实无华,风俗和善友爱。犯罪的小人,有时违反国法,他们阴谋危及君主,如果事迹清楚,则常是被投入监狱,而不杀掉,听任他们自生自死,不齿于人伦。如果伤犯了礼义,违背了忠孝,则割鼻、截耳、断手、斩足,或者驱逐出国,或者流放荒野。其余的那些罪犯,可以出钱赎罪。

  问案答对,不用刑杖逼供,问什么,回答什么,根据事实判罪。有人拒绝承认犯罪事实,耻于认罪,巧言饰非,如果想追究事实原委,论定罪状,就用四种办法:水、火、称、毒。水,就是把罪人与石头各盛一囊中,把两囊连接在一起,沉入深水之中,来判定真伪。人沉石浮,就证明他犯了罪,人浮石沉就证明他没有隐匿。火,就是烧一块铁,让罪人蹲在上面,用脚踩,用手掌摸,用舌头舔,无罪则毫无所损,有罪则受伤。柔弱的人,受不了火焰炽烧,就让他手捧没有开的花,撒在火焰上,无罪则花开,有罪则花焦。称,就是人与石头并称,以轻重来取验。无罪则人重石轻,有罪则石重人轻。毒,就是用一只黑羊,把右腿割下,按照分给被告人所吃的那一份,把毒药掺在割下的羊腿中,有罪则毒发而死,无罪而毒灭而苏醒。用这四条办法,来防止万一的误判。

  敬仪。

  致敬的方式,其仪节共分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低头致敬,三、高举双手作揖,四、双掌合在胸前鞠躬,五、下跪,六、双腿下跪,七、双手双膝跪地,八、双肘双膝和头碰地,九、双肘双膝和头跪趴在地上。这九种形式,最多也只是一拜而已(不像中国这样三跪九叩――羡林注)跪在地上,盛赞功德,叫做最高敬礼。离开远了,则以头碰地,合捧双手,近了就用舌头舔脚用手摩踵。如果转达使命,接受命令,就把衣服撩起长跪在地上。长者和贤者受别人礼拜,必说几句慰劳的话,或以手摩顶,或以手拍背,用善言教导,以表示敦厚。出家和尚如果受礼,就善言祝愿,不劝阻别人跪拜。对所宗事的对象,多半用绕行示敬,有的绕一周,有的绕三周。如果心有所求,那就愿意绕多少周,就绕多少周。

  病死。

  一染上疾病,就绝食七天。在这期间,很多人就能病好。如果病真好不了,才再吃药。药有不同的种类和名称,大夫的医术和预测疾病的本领也有不同。

  亲人死了,就发丧出殡,痛哭哀悼,撕衣、拔发、拍额、打胸。没有穿孝服的制度。丧期日数也不定。送终殡葬,有三种方式:一叫火葬,堆积木柴,焚烧尸体。二叫水葬,把尸体推入水中漂走。三叫野葬,把尸体丢林中喂野兽。国王死了,太子登基,主持丧礼,决定上下的位次。活的时候有寿号,死了没有谥法。死了人的家庭,别人不去吃饭,出了殡以后,才恢复常规。送殡的人都认为是不洁的,在城外洗浴之后才再进城。至于年龄极大,死期将至,再染上重病,眼看生命将终,讨厌这个尘世,愿意离开人间,看轻生死,希望远离世路,于是亲戚朋友,奏乐宴会,乘船鼓棹,渡恒河,到了中流,就投水自杀,说是升了天。十个人中仅有一个这样做,但我还没亲眼见到。出家的和尚,按规定不能号哭。父母死了,只是念经酬答恩情,严肃举行丧礼,虔诚实行祭祀,希望父母在阴间得福。

  赋税。

  政府施政教化宽厚,政务简单。没有户口登记,人们也不出力役,不缴赋税。国王的田地大体上分为四部分:一部分供国家之用,充祭祀的祭品;第二部分用来封赠宰相大臣;第三部分赏给才高的学者;第四部分赠与不同的宗教团体,以求福德。所以赋税很轻,力役也少。各人有自己的家业田,此外还耕种口分田。如果佃种王家的田地,缴实物地租六分之一。商人为了营利,来往贩运商品,在津渡和关口缴纳轻微的税,然后通过。国家营建,不白白役使劳力。根据工作完成情况给以报酬。从军外出镇戍征伐,或者保卫王宫,按照不同情况来招募,出了赏格以后等待人来,封疆宰牧,辅佐大臣,一般官员、幕僚各有分地,以邑自养。

  物产。

  各地自然环境和土壤既有区别,土地所产亦各不相同。花草果木,种类复杂,名称各异。有所谓庵没罗果、庵弭罗果、末杜迦果、跋达罗果、劫比他果、阿末逻果、镇杜迦果、乌昙跋罗果、茂遮果、那利蓟罗果、般娑果,所有这一切,难以一一列举,为世人所珍重的,简单举出以上几种,至于枣、栗子、稗、柿,印度不知道;梨、柰、桃、杏、葡萄等果品,从迦湿弥罗国起往往种植;石榴、柑橘,诸国都种植。

  耕田务农,种谷、收谷、耕地、除草,按照时令播种,劳逸自己掌握。地里所产的,稻、麦特别多。

  蔬菜有姜、芥、瓜、葫芦、荤陀菜等,葱、蒜稀少,也不大吃,如果家里有人吃,则被赶出城去。

  至于乳、酪、膏、酥、砂糖、石蜜、芥子油、各种饼和麦粉,是日常吃的,鱼、羊、獐、鹿,有时也吃。牛、驴、象、马、猪、狗、狐、狼、狮子、猴、猿,这些长毛的东西,照例不吃,谁要吃了,就受到众人轻鄙,认为不净,被赶到城外,不许到人群中来。

  至于酒和其他喝的东西,则饮用有别:葡萄汁、甘蔗汁,刹帝利所饮;酒和烈性酒是吠奢等所饮;沙门、婆罗门饮葡萄、甘蔗浆,还不算是酒。其他低级种姓,没有一定的饮品。

  家庭使用的器具,用途和质量各种各样,这些器具随时都不缺。虽然也用锅,但不知道用甑蒸饭。器具多用土坯烧制,很少用赤铜制作。吃饭用一件食具,各种味都调在里面,用手指抓来吃喝,完全没有勺子和筷子。病人才用铜匙。

  金、银、黄铜、白玉、火珠,是本地所产,积存数量很多。奇珍异宝,种类名称都不同,从海口输入,来交换商品。但是在做买卖时,就用金钱、银钱、贝珠、小珠当做交换手段。

  印度的疆界,上面已经谈过。风俗土壤的差别,大体就是这样。项目相同,就贯穿在一起,也只讲了一个梗概。至于不同的政治,不同的风俗,在下面根据国别一一叙述。

  滥波国。

  滥波国,方圆一千多里。北靠雪山,其余三百都是黑岭。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余里。几百年来,王族绝嗣,豪杰之士,奋力竞争,没有一个大君长,最近才附属于迦毕试国。此地宜种晚稻,甘蔗很多,树林虽然多,果子却少。气候渐温,只有一点霜而没有雪。人民生活丰裕快乐,人们都喜欢歌咏,生性怯弱,内心诡诈,互相欺骗,从来不把别人推到第一位。身体形貌都卑小,举动轻躁,多穿白毛布衣服,衣饰很鲜美。有佛寺十余所,和尚很少,多半学习大乘法教。外道神庙数十座,外道很多。

  从此向东南走一百多里,越过大岭,渡过大河,到了那揭罗曷国在北印度境内。

  那揭罗曷国。

  那揭罗曷国,东西六百多里,南北二百五六十里。四周全是山,与外界隔绝,地势险要。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余里。没有大君长,至今役属于迦毕试国。庄稼丰富,花果繁多。气候温暖,风俗淳朴。人民猛烈有勇气,轻视财物,好求学问。崇信佛法,少信外道。僧庙虽多,和尚很少,许多塔荒芜倒塌。外道神庙五所,外道一百多人。

  城附近诸遗迹。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