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章 印度总述(3)

  城东二里有一座塔,高三百多尺,是无忧王无忧王:又译作阿育王或阿输迦王。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著名国王,在位时间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他用武力基本上统一了除半岛南端以外的印度全境。传说他后来信仰了佛教,是佛教的积极宣传者和保护者。建造的。垒石建成,雕刻神奇。在这里,释迦菩萨遇到燃灯佛把鹿皮衣铺在地上,把头发铺开来遮盖地上的泥泞,因而受到燃灯佛预言他将成佛。虽为大劫所破坏,但这个遗迹却没有泯灭。在吃斋的日子,天上落下名花像下雨一样,老百姓都心怀敬意,竞相朝拜供养。西面有一所寺庙,和尚很少。再往南有一小塔,是古时遮盖泥泞的地方,无忧王避开大路,在这偏僻的地方建成。

  城里有一个大塔的故基。听本地人说:古时有佛牙,高大美丽。现在塔内牙没了,只剩下旧基。旁边有一座塔,高三十多尺。老百姓中流传,不知这塔源起如何,说是从天上坠下来的,将基础扎在这里。不是人工所成,是神仙所造。

  城西南十几里有一座塔,是如来佛从中印度凌空游化降下之处。国人感念钦慕,建了这座神灵之塔。东边不远有一座塔,是释迦菩萨古时遇到燃灯佛买花供养的地方。

  小石岭佛影窟。

  向城西南走了二十多里,来到小石岭,有一座寺庙,殿堂崇高,楼阁成重,都是堆石建成。庭院寂静,一个和尚也没有。里面有一座塔,高二百多尺,是无忧王建造的。

  在寺庙西南,有深涧非常陡峭,瀑布飞流而下,悬崖像墙壁一样。东面石壁上有一个大洞,是瞿波罗龙的住处。门口狭小,窟穴冥暗,崖石中滴出水来,一直流到下面的小径上。从前这里有一个佛像影,同真像一样光彩焕发,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具备,俨然像活着的真人一般。到了近代,就不能人人都能看到,纵然看到,也是影影绰绰。如果至诚祈祷,能够感动神明的人,就能暂时看得清晰,也不长久。从前如来在世的时候,这一条龙原来是一个牧牛的人,供给国王乳酪,因为奉献不合规定,受到国王的谴责,心怀怨恨,就用金钱买了花,供养受的塔,发愿生为恶龙,破国害王,于是走向石壁,投身自杀,遂生为大龙王,住在这石窟里。他正想出穴实现自己的恶愿。刚这样想,如来已经知道,他怜悯本国人为龙所害,于是就运用神通力,从中印度来到龙住的地方。龙见到如来,恶毒之心立刻停止,接受了不杀生的戒条,愿意卫护正法,并请求如来:“你要常住这个窟穴中,那些圣贤弟子经常接受我的供养。”如来告诉他说:“我将要涅,我把自己的身影给你留在这里,派五个罗汉常受你的供养。即使正法消逝,这件事也不改变。如果你毒心发作想生气发火,你一看到我的身影,由于慈善的缘故,你的毒心立即停止。在这一个贤劫中,将来的世尊,也会可怜你,都在这里留下影像。”影窟门外,有两块方石,在一块石头上,有如来佛脚踩的痕迹,微微露出轮相,有时发出光辉。影窟左右,有很多石室,都是如来佛各圣贤弟子入定之处。影窟西北角上,有一座塔,是如来散步的地方。旁边的塔中有如来佛的头发、指甲。邻近这个地方不远有一座塔,是如来佛阐扬真如法性,说五蕴十八界的地方。影窟西有一块大而扁平的石头,如来佛曾经在上面洗自己的袈裟,袈裟的影子隐隐可见。

  醯罗城。

  出城向东南走三十多里,到了醯罗城。方圆四五里,高峻险要而坚固,有花木、树林、水池子,美丽明朗澄清如镜。城中的居民,品质淳朴,笃信佛法。还有一座楼,梁上彩画,柱子赤红。在第二层上有七宝小塔,里面放着如来顶骨,骨圆一尺二寸,发孔看得清清楚楚,颜色黄白,盛在宝盒中,放在塔里。有人想知道吉凶,就用香末和泥,来印顶骨,根据个人的福德,印出的形象焕然清晰。又有七宝制成的小塔,用来贮存如来髑髅骨,样子像荷叶,颜色同顶骨一样,也是装在宝盒中,外面封闭牢固。又有用七宝制成的小塔,贮存如来的眼睛,眼睛像柰子那样大,光明澄澈,内外相映,又用七宝盒缄封如来的僧伽胝袈裟,它是用细毛布做成,颜色黄红,放在宝盒中,由于时间太久,稍有损坏。如来佛的锡杖,用锡作环,用檀香作杆,盛在宝盒中。最近有一个国王,听说这些东西都是如来佛生前亲身使用的,仗着自己的威力,抢夺到手。回到本国,放在自己住的宫内,过了不到十二天,再找已经丢失,派人寻访,它已回到本处。这五件圣迹,有很多灵异之事,迦毕试王派五个婆罗门来用香花伺候,来观看礼拜的人,相继不绝。那几个婆罗门想保持寂静,认为财物为人所重,就订立了条规,来制止喧闹杂乱。大体上是这样的:想看如来顶骨,交税一个金钱,想要印,交税五个金钱。其余依此类推,订立了条规。条规税金虽重,观看礼拜之人,反而更多。

  重阁西北有塔,不很高大,但多灵异,人们用手指头一碰,塔就摇动,连地基都摇晃,塔上的铃铛也和着响起来。

  从此向东北山谷中走五百多里,来到健驮逻国旧时叫乾陀卫,讹。在北印度境内。

  健驮逻国。

  健驮逻国,东西一千多里,南北八百多里。东临印度河。此国的大都城叫布路沙布逻,方圆四十多里。王族绝了嗣,役属于迦毕试国。城乡空荒,居民稀少,宫城一角有一千多户。庄稼繁盛,花果茂密,多产甘蔗,又产石蜜。气候温热,没有一点霜雪。人性怯懦,爱好学习经典艺文,多崇拜外道,少信佛法。自古以来,印度国内作论的大师如那罗延天、无著菩萨、世亲菩萨、法救、如意、胁尊者等出生在这里。和尚寺庙有一千多所,摧残荒废,破烂萧条。那一些塔多有倒塌。外道神庙有一百多,外道信徒杂居此地。

  王城内东北有一个故基。是古时安置如来佛钵的宝台。如来涅之后,钵传入此国,经过了几百年,被人虔诚供养,(后来)流传很多国家,现在波剌斯。

  卑钵罗树及迦腻色迦王大塔

  城外东南七八里有一棵卑钵罗树,高一百多尺,枝叶繁茂,浓荫四布。过去四佛都曾在树下坐过,现在还有四佛的坐像。贤劫之中,九百九十六个佛都要坐在这里。在冥冥中有神灵保护,有神异的力量潜伏着。释迦如来在这棵树下面南面坐,对阿难说:“我去世以后四百年时,有一个国王出世,名叫迦腻色迦。在南边不远建立一座塔,我身上所有骨、肉的舍利多存其中。”

  卑钵罗树南有一座塔,是迦腻色迦王建立的。迦腻色迦王在如来涅的第四百年,应天运做了皇帝,统治赡部洲,不相信罪与福,轻蔑诋毁佛法。到草泽打猎,遇上一只白兔,王亲自追赶,到了这里,忽然消失不见。看见一个放牛童子,在林子里树间做小塔,高三尺。王说:“你做这个干吗?”牧童回答说:“从前释迦佛曾经预言:将有一个国王在此地建塔,我身舍利多藏其中。大王前世有圣德,名符预言,神仙功德,殊胜福迹,此时就要实现。所以我现在先给你提一个醒。”说完了这话,忽然不见。王听了这话,心里倍加高兴,自负名字为大圣所预言,因而心里萌发纯正的信仰,深敬佛法,围着小塔,又建了一座石塔,想用自己的功德力量把小塔盖住,随着石塔逐渐加高,小塔总是高出三尺,这样增高下去,一直到超过四百尺,塔的基础方圆有一里半,塔基共有五级,整个塔高一百五十尺,这才把小塔覆盖住。王心里欢喜,又在上面建筑了二十五层镀金铜盘,把一斛如来的舍利贮存在里面,虔心供养。刚建完毕,看到小塔在大塔基的南角下伸出来了一半。王心里不耐烦,就把它丢开,它于是就留在塔第二级下石基中,露出半身,另一个小塔又在这个地方出现。王垂头丧气地叹道:“哎呀!人事容易迷惘,神功却又难遮掩,神灵护持的东西,我们生气又有什么用!”他又惭愧又害怕,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回了家。那两个塔,现在还有。有生了病想祈求康健痊愈的人,涂上香,撒上花,诚心诚意拜倒在神灵脚下,多蒙神治好了病。

  大塔周近诸佛像。

  大塔东面石阶南边雕上了二座塔,一高三尺,一高五尺,规模形状同大塔一样。又雕了两尊佛像,一高四尺,一高六尺,模拟的是佛在菩提树下盘腿打坐像,日光照上,金色耀目,阴影渐渐移去,石头纹变作青绀色。听老人们说:几百年前,石基的空隙里有金色蚂蚁,大的像指头,小的像麦粒,同类的聚集在一起,咬啮石壁,咬出来的纹理好像雕刻一般,掺上金沙做成了这个像,现在还留存着。

  大塔石阶南面有画的佛像,高一丈六尺,从胸膛以上,出现了两个身躯,胸膛以下则是一个身躯。听老年人说:从前,有一个穷人,靠卖力气来过日子。他得到了一个金钱,愿意用它来造佛像。来到塔这里,对画工说:“我现在想画如来佛的妙相,我这里有一个金钱,作为酬金,还很不够,但是早已立下心愿,耿耿于怀,无奈贫穷没钱。”这时画工看到他的至诚,不再谈论价钱,答应他一定画成。又有一个人,情况同前一个一样,他也拿着一个金钱,来到这里,求画佛像。此时画工接受了二人的钱,找了一个图画妙手,共同画成一个像。那两个人同一天来到这里拜佛,画工于是把同一个像指给他二人看,并且说道:“这就是你们要求作的佛像。”二人相向看了一看,心里好像有点疑惑。画工知道他俩心里疑虑,对他俩说:“你们思虑那么久干吗?我接受的东西,一点也不少。如果我说的不是谎话,这像一定会变。”话声未了,像就显了灵异,身子分开,影子却连结在一起,光明辉耀。两个人心悦诚服,坚定了信念,非常高兴。

  大塔西南一百多步,有白石佛像,高一丈八尺,面向北站在那里,这佛像很有灵异,常常大放光明,有一次有人看到像在夜里出来行走,围绕着大塔转圈。近来有一群贼想进去偷盗,像走出来迎贼,那一群贼吓得逃跑了,像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像从前一样站在那里。这一群强盗因而改过自新,在城乡行走,向远近的人宣告这一件事。

  大塔左右,有小塔一百多,像鱼鳞一样,挤在那里。佛像装饰美丽,穷极工巧,神妙的香气,特异的声音,常常可以闻到、听到。有时看到仙人或者圣贤,绕塔而行。这一座塔,根据如来佛的预言,焚烧七次,再建七次,佛法方才消灭。本地人说:成坏已经三次。我初到此地,塔刚被火烧,现在重建,尚未建成。

  迦腻色迦王寺院与胁尊者、世亲、如意遗迹

  大塔西面有一座古老的寺庙,是迦腻色迦王建造的。有多层的楼阁,高台上有层层房屋,一层层的高台,一间间深邃的屋宇,表彰并召请高僧,诚敬地表彰他们的功德。现在庙宇虽已坍塌,仍然可以称之为奇工。和尚很少,都学小乘。自从建庙起,常常出现一些奇人,有些写作经论,有些证得了圣果,纯洁的风气至今尚存,高尚的德操并未消泯。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