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8章 印度总述(4)

  第三层楼上有波栗湿缚大唐语言是胁尊者房子,久已毁坏,仍有标志。从前,尊者是一个婆罗门师,年届八十,出家穿上袈裟。城中的少年讥笑他说:“傻瓜老朽,智慧何等浅薄!谈到出家,不外有两件事:一是生禅习定,二是念经。可你现在已经衰老,没有办法再进取,在高尚的人中滥竽充数,光知道吃饱饭。”此时胁尊者听到讥诮,便告诉那些人同时也是对自己发誓说:“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三藏道理,断不了三界欲,得不到六神通,不能具备八解脱,我决不让自己的胁肋碰到席子!”从那以后,唯恐时间不够,散步静坐,伫立都在思维,白天钻研教理,夜里静虑凝神,一直钻研了三年,学通三藏,断三界欲,得三明智,为时人所敬仰,给他起名叫胁尊者。

  胁尊者屋东有老房,世亲菩萨在这里写《阿毗达摩俱舍论》,人们尊敬他,把屋封起,做上标志。

  世亲屋南五十多步,在第二屋楼上,末曷剌他大唐语言是如意论师在这里著《毗婆沙论》。论师是在佛涅后一千年中出生。少好学,有才善辩,名声远扬,和尚和俗人都倾心崇拜他。当时室罗伐悉底国毗讫罗摩阿迭多王大唐语言是超日威风远被,统治诸印度,每日用五亿金钱布施给穷困幼而无父老而无子者。管财政的大臣害怕国库用光了,对国王谏道:“大王的威名远被外国,恩泽惠及昆虫,我请你更增五亿金钱,赠给四方的穷人。国库空了,再增加税收,这样聚敛不停,必将怨声播扬,皇上有周给之恩,臣下却被骂作不恭。”国王说:“把多余的钱聚积起来,给那些缺钱的人,并不是我自己奢侈乱花国家的钱。”于是又加了五亿,给那些穷人。以后出去打猎,追赶一只野猪,野猪失了踪,有人能找到,就赏了一亿钱,如意论师让人剃一次头,就赏了一亿金钱。他那国家的史臣就这样记录下来。国王见别人胜过自己,便以为耻辱,心里常怏怏不快,想当众污辱如意论师。于是召集了一百位有大学问的各派学者,下令说:“想要收视反听,到真境里去遨游,但是现在各种学说纷纭复杂,想信仰哪一种学说,也都不知道。现在我考一下孰优孰劣,然后专心致志地去遵奉。”到了聚集起来讨论的时候,国王又下令说:“外道的那些论师都是英俊之士,沙门和尚应当精通佛教教义。如果你们胜了,我就崇敬佛法,败了我就杀和尚。”于是如意向外道辩难,九十九个人已被辩败,只剩一个人,如意根本瞧不起他。因此就热烈论辩起来。如意谈到火与烟,国王向外道大声地叫嚷起来:“如意论师话里有错误。先有烟,后有火,这是平常的现象。”如意虽然想再解释,但没有人肯听。被众人凌辱,他以为耻,于是自己咬断舌头,写字告诫徒弟世亲说:“在外道徒党中,没有法子谈微言大义;在一群糊涂人中间,没有法子辩明正论。”写完死去。过了不久,超日王丢掉国家,继位的王上应天运,表彰英贤。世亲菩萨想雪掉前耻,来对王说:“大王靠自己的圣德登基为王,为一切众生作后援。先师如意学问达到穷究玄奥义理的地步,可是前王对他有旧仇,当众挫败了他的高名。我承先师教导,很想报原先的仇恨。”这个国王知道如意是一个哲人,又称美世亲的良好的操行,就召集那些与如意辩论过的外道,世亲把以前的论旨又重述了一遍,外道认输退出。

  布色羯逻伐底城与诸遗迹。

  从迦腻色迦王寺院向东北走五十多里, 渡大河,来到布色羯逻伐底城,方圆十四五里。居民稠密,大街小巷连在一起。城西门外有一个外道神庙,天神塑像威严,常常显灵。

  城东有塔,是无忧王建造的,就在过去四佛说法的地方。古代佛教圣贤施展神通,从中印度来到这里教化众生的实在很多。伐苏蜜罗大唐语言是世友。旧时叫和须蜜多,讹论师写《众事分阿毗达摩论》就在这里。

  城北四五里有一座古寺院,天井屋宇都已荒凉,和尚很少,但全都学习小乘法教。达磨罗多大唐语言是法教,旧时叫达摩多罗,讹论师在这里写《杂阿毗达摩论》。

  寺院旁边有塔,高几百尺,是无忧王建造的,雕刻木头,彩绘石头,简直不像是人工所造。从前释迦牟尼生为国王,修菩萨行,为了满足众生的愿望,不知疲倦地在布施,把自己身体舍掉,像舍掉一件东西一样,在这个国里为王一千生,在这个圣地一千生舍掉自己的眼睛。

  舍眼处东边不远,有两座石塔,各高百余尺,右边是梵王所立,左边是天帝天帝:即天帝释。佛教的佛。所建,都用奇妙珍宝来加以装饰。如来涅后,珍宝变为石头,塔基虽然倾陷,仍然很高。

  从梵王、天帝塔向西北走五十多里,有一座塔,如来在这里教化鬼子母,让她不再害人,因此这个国的风俗是到这里来祭祀求子。

  从教化鬼子母的地方向北走五十多里,有塔,商莫迦菩萨旧时叫摩菩萨,讹恭行孝道,奉养盲父母,在这里采果,遇到国王游猎,误中毒箭,他的至诚感动了上天,天帝给他涂上药,他的德行感动了神明,不久就复活了。

  跋虏沙城。

  从商莫迦菩萨被害处向东南走二百多里,来到跋虏沙城。城北有塔,苏达拿太子大唐语言是善牙把父王大象施舍给婆罗门,受到谴责,被贬逐,他自愿离开国人,出了城门,在这里告别。旁边有寺院,有五十多个和尚,都学小乘。从前伊湿伐罗大唐语言是自在论师在这里写《阿毗达摩明灯论》。

  跋虏沙城东门外有一所寺院,有和尚五十多人,都学大乘。有塔,是无忧王建造的。从前苏达拿太子被放逐到弹多落迦山旧时叫檀特山,讹有婆罗门乞求他的男女孩子,在这里卖掉。

  弹多落迦山及其他。

  跋虏沙城东北二十多里,到了弹多落迦山。岭上有塔,是无忧王所建,苏达拿太子在这里隐居。旁边不远有塔,太子在这里把男女孩子施舍给婆罗门,婆罗门打他的男女孩子,流血染地,现在草木还带着红色。岩间石室,是太子 和妃子坐禅之处。山谷中林树把枝条垂下,好像是帷帐,都是从前太子游息的地方。旁边不远,有一座石庐,是古代仙人居住的地方。

  从仙庐向西北走了一百多里,越过了一座小山,到了大山,山南有寺院,和尚寡少,都学大乘。旁边有塔,无忧王所建,是从前独角仙人居住的地方。仙人被淫女引诱,乱了道行,失掉神通,淫女骑在他肩上,回到城里。

  从跋虏沙城向东北走五十多里,到了一座高山。山上有青石的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主管毁灭。又称湿婆。妇像,就是毗摩天女毗摩天女:大自在天的妻子。这名字的意思是“恐怖”。。听本地人说:这一座神像,是自然生出来的。灵异很多,祈祷的人也多。印度诸国求福请愿,贵贱都来,远近同到,有愿意见神形的人,至诚专心,绝食七天,或者可能见到,所祈求的东西多能如愿。山下有大自在天庙,涂灰外道在这里虔敬祭拜。

  乌铎迦汉荼城。

  从毗摩天庙向东南走一百五十里,来到乌铎迦汉荼城,方圆二十多里,南边濒临信渡河。居民富乐,宝贵稀有之货充盈,各方珍异,多集于此。

  娑罗睹逻邑及波你尼仙。

  从乌铎迦汉荼城向西北走二十多里,来到娑罗睹逻邑,是写《声明论》波你尼仙波你尼:古代印度著名的梵文文法学家,约公元前四世纪人。他的文法著作后世称做《波你尼经》或《八章书》。本生处,远古之初,文字很繁复,经过了劫的破坏,世界空虚,长寿的诸天神,降到了凡间,教导老百姓,由于这个缘故,就产生出来了文籍。从那以后,越来越多。梵王、天帝遂顺时俗作出规范。各个教派的仙人,各制文字,人们互相传袭,受到传授,竞相学习,学者白白用力,仍然难以详细探究。人寿一百年时,有波你尼仙,生而知之,博求物理,怜悯时代浅薄,想除掉浅浮虚伪,删去繁杂琐碎,到处游方问道,遇到自在天,告诉他自己写作的想法,自在天说:“真好啊!我要保佑你。”仙人受到教导回来,于是深思熟虑,搜罗各种词儿,写成了字书,共有一千颂,每颂三十二个音节,探究今古,总括文字和语言。写成稿子,封呈国王,国王异常重视,下令全国,让人民普遍学习,有背诵流利的,赏一千金钱,所以师傅传授徒弟,盛行当世。因此这个城中的婆罗门们,都极有学问,极有才智,博通物理,识见高强。

  娑罗睹逻邑中有一座塔,这是罗汉教化波你尼仙弟子之处。如来死后,将及五百年, 有大罗汉自迦湿弥罗国游化来到这里,看到一个婆罗门用棍子打一个孩子。这时候罗汉对婆罗门说:“为什么折磨这个孩子?”婆罗门说:“我让他学《声明》,学业没有随时进步。”罗汉和颜悦色地笑了起来。老婆罗门说:“当和尚的应当胸怀慈悲,对万物都要有同情心,你现在笑了起来,我愿意听一听是什么原因。”罗汉说:“说起来很难,恐怕引起你的深深疑虑。你听说过波你尼仙写作《声明论》来教育后世这件事吗?”婆罗门说:“他是本城的人,后来的人敬仰他的德行,给他塑的像还在。”罗汉说:“现在你这个孩子,就是那个仙人。由于记忆力强,学习世俗典籍,只讲异说,不谈真理。神智白白用掉,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不停。由于还有一点剩余的功德,生为你的爱子。可是俗典文辞,白白费力不讨好,怎么能比得上如来圣教那样带来冥福和智慧呢?从前南海岸边有一棵枯树,五百蝙蝠住在树洞里。有一群商人停在树下。这时候正在刮风,天气又冷,人们都又饿又冷,他们找了一些木头,在树下点起了火,烟和火焰越来越旺,把枯树引着。这时商队中有一个商人,午夜以后,诵读《阿毗达摩藏》。那些蝙蝠虽为火所困,爱好诵佛经的声音,倔强着不出来,结果都被烧死了,根据所获功德转生,都变成了人,他们出家修习,由于听到诵经的声音,他们都聪明有智慧,都成了阿罗汉,成为世间的福田。近来迦腻色迦王同胁尊者召集五百圣贤,在迦湿弥罗国作《毗婆沙论》,这些就是枯树中的五百个蝙蝠。我虽然不行,也是其中之一。从这里可以看出优劣不同,有飞有伏,也不一样。你的爱子,请你让他出家。出家的功德,用语言是说不完的。”阿罗汉说完了这些话,显示了自己的神通,忽然消失不见。婆罗门心里非常钦佩信仰,赞叹羡慕半天,原原本本告诉四邻,于是就听任儿子出家修道,从此改变了信仰,崇拜佛教三宝,乡里的人也为他所感化,信了正教,到现在越来越虔诚。

  从乌铎迦汉荼城向北走,跋山涉水,走了六百多里,到了乌仗那国大唐语言是苑,从前轮王的苑囿。旧时叫乌场,或者叫乌荼,皆讹。在北印度境内。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