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1章 乌仗那国(3)

  《国志》说:本国地方,原来是龙池。从前佛世尊在乌仗那国降伏了恶神以后,想回到中印度去,飞行来到本国上空,对阿难说:“我涅以后,有末田底迦阿罗汉,将要在此地建国安民,大大地宣扬佛法。”如来涅以后的第五十年,阿难弟子末田底迦罗汉,得了六神通,具备了八解脱,听到佛的预言,心里高兴,于是来到这里,在大山岭上,宴坐在林中,显露了大神变。龙看到以后,加深了敬信之心,请求罗汉告诉他自己的愿望。阿罗汉说:“我希望你能在池子里给我以容膝之地。”龙王于是就收缩了一下水,把干地奉施给罗汉。罗汉用神通让自己的身躯增大,龙王拼命缩水,池空水尽,龙反过来向罗汉请求要点地方。阿罗汉在西北给他留了一个水池子,方圆一百多里。其余龙王的枝属,分开住在一个小池中。龙王说:“池子里的地都施舍给你了,愿你永远受我的供养。”末田底迦说:“我不久就要进入无余涅,虽然想享受你的供养,怎么能办得到呢?”龙王又重新请求:“五百罗汉可以都受我的供养,一直到大法消逝,大法消逝以后,我再把这个国家当成我居住的池子。”末田底迦答应了他的请求。此时阿罗汉既然得到他的地,他就施展大神通力,建立五百寺院。从许多其他国家买来了些人,让他们当差,侍候和尚。末田底迦涅以后,那些人自己拥立了君长。邻近诸国瞧不起这些贱种,不同他们交亲,把他们叫做讫利多大唐语言是买得。现在泉水已经多处泛滥。

  五百罗汉僧传说。

  摩揭陀国无忧王在如来涅以后一百年登基统治大地,他的神威加到了其他民族身上。他深信三宝,爱育四生。此时有五百罗汉僧,五百凡夫僧,都是国王所敬仰的,他供养他们没有差别。有一个凡夫僧摩诃提婆大唐语言是大天。有学问,多智慧,他仔细探求名和实,深思熟虑,写了一篇论文,道理与圣教相违,他所认识的人,都跟随着这异论邪说。无忧王不认识凡与圣,由于自己的爱好,支援他所亲近的那一派。他把和尚召集到恒河边上,想把他们都沉到河里去,一齐杀掉。此时诸罗汉既然面临性命危在旦夕的局面,都施展神通,凌空而起,来到此国,栖隐在山谷之中。这时无忧王听到以后,又悔又怕,亲自来谢罪,请他们回到他的国家去。那些罗汉无论如何也不遵命。无忧王给罗汉建造了五百僧院,把这个国度施舍给众僧。

  迦腻色迦王第四结集。

  健驮罗国迦腻色迦王,在如来涅以后第四百年,应运登基,王的权威一直达到远方,外国也来依附。在处理国务之余,常常通习佛经。每天请一个和尚进宫说法,但是许多不同部派学说不同。国王非常疑惑,但又无法解决。此时胁尊者说:“如来去世,已经很久,弟子分成部派,论师也异议纷纭,都根据自己所闻所见,互相矛盾。”国王听到以后,非常感伤,悲叹良久。他对胁尊者说:“在下仗着剩下的福德,遵守前人的遗绪,去圣人虽已久远,我们还算是有幸。我敢于忘掉自己的平庸无能,想使法教兴隆,随其部执之不同,而解释三藏。”胁尊者说:“大王前生行善,已经积累了很多福德,又留心佛法,这正是我的愿望。”王就传令远近,召集高僧。于是他们就从四方来集,从万里外奔驰而来,英贤聚集在一起,有大智慧的高僧来到一块。在七天以内,用四事供养。既然想讨论大法,唯恐喧杂。国王于是恭敬地向和尚说道:“已经证圣果的留下,结缚还存在的回去。”这样留下的和尚还很多。国王又宣布命令:“已证得四果者留下,只证得前三果者回去。”人还是过多。王又下令说:“具有三明,备有六通者留下,其余人回去。”然而仍然人多。又下令说:“有能在内穷究三藏,在外通达五明的就留下,其余的各自回去。”这样就得到了四百九十九人。国王想在本国集会,又以这里既热且湿为苦。他又想到王舍城大迦叶波结集的石室中去,胁尊者说:“不行!那里外道很多,异论纷纭,同他们辩论还来不及,哪里还有力量去作论呢?大家的心意是在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四周山峦坚固,有药叉把守,土地肥沃,物产丰盛,是圣贤成群结队走的地方,是灵仙游乐止息的地方。”大家的意见很清楚,都说:“同意在这里。”国王此时同众罗汉从那里来到这里,建立了寺院,结集三藏,想制作毗婆沙论。此时胁尊者世友穿着粪扫衣站在门外边。那些阿罗汉对世友说:“你的烦恼还没有除去,你的议论荒谬。你应该离开远一点,不能留在这里。”世友说:“列位对于法没有凝滞,代佛施行教化。正在结集重大的教义,想制作正论。我虽然不敏,可也粗通微言大义,三藏那些深奥的文字,五明至理,也曾研究过,而且得到其中的旨趣。”诸罗汉说:“你不能这样说话。你要退居一边,赶快证得四果。完了再来这里,时候还不算晚。”世友说:“我看证得四果,就像涕和唾一般容易。我志求佛果,不走小路。我现在把这个丝团掷上天去,在它坠地之前,我就能证得圣果。”此时那些罗汉又责备他说:“自吹自擂,瞧不起人,你就这样子。证得四果,诸佛所赞,你要赶快证得,去掉众人的疑惑。”于是世友就将丝团投上天空,空中诸天神接住丝团说:“你应该在今世证得佛果,然后在来世再接弥勒的班,三界所特尊,四生所依赖,怎么能在这里求得这样的小果呢?”此时那些罗汉看见这事,承认错误,推选有德,请世友为上座,只要有疑义,都请他裁决。这五百个圣贤,先写成《邬波第铄论》十万颂旧时叫优波提舍论,讹,解释《素缆藏》旧时叫佟多罗藏,讹。(《经藏》――羡林注)其次又写《毗奈耶毗婆沙论》十万颂,解释毗奈耶藏旧时叫毗那耶藏,讹。(《律藏》――羡林注)最后写成《阿毗达摩毗婆沙论》十万颂,解释阿毗达摩藏或者叫阿毗县藏,略。(《论藏》――羡林注)一共三十万颂,九百六十万言,完整解释三藏,为千古示范,对教义的主体和分支都彻底研究,对其深浅也完全探讨,大义重明,微言再显,广泛流传,后进的人依赖于它。迦腻色迦王于是把赤铜铸成,把论文刻在上面,用石函封起来,建立塔,把铜藏在里面,命令药叉神加以守护,不让外道把此论携出。谁要想学习,就在里面受业。于是大功告成以后,率军回到自己的首都。走到此国的西门外,面向东跪在地下,把这个国家全部施舍给和尚。

  雪山下王讨罪故事。

  迦腻色迦王死了以后,讫利多种又自己称王,他们斥逐僧徒,毁坏佛法。货逻国的摩罗王大唐语言是雪山下,祖先是释迦族,在如来涅后第六百年,保持住疆土,嗣位为王,他倾心于佛地,寄情于法海。听说讫利多毁灭佛法,他召集了国中勇士三千人,伪装为商旅,带着很多宝货,暗藏兵器,来到此国,这国的国王特别加以待客之礼。雪山下王在商旅里面又加以选择,得五百人,勇猛多谋,各自袖着利刃,都拿着重宝,亲自带着这些礼物,拿来献给国王。此时雪山下王脱掉帽子,就座坐,讫利多王吓得手足无措,雪山下王斩其首,号令群臣说:“我是货逻国雪山下王。我气愤这个贱种公然施行暴政,所以现在把这个罪犯杀死。你们这些老百姓并没有罪过。”然而却把这国的宰相大臣迁到另外一个国家去。平了此国以后,他召集和尚,恭敬建造寺院,同以前一样和睦相处。他又在此国西门外,面向东跪在地上,把这些施舍众和尚。

  那个讫利多种因为屡次由于和尚的缘故而覆灭宗祀,世世积怨,仇恨佛法。岁月既久,又自己称王。所以这个国家不甚信佛,对外道庙宇,却特别留意。

  佛牙寺院及传说。

  新城东南十余里,在故城以北,大山向阳的一面,有一所寺院,有和尚三百多人。那里的塔中有佛牙,长大约半寸,颜色黄白,到了斋日,时时放出光明。从前讫利多种族灭佛法的时候,和尚被遣散,各自分居。有一个和尚漫游诸印度,礼拜佛迹,表示其诚心。后来听说本国已经平定,赶快回来,路上遇到一群大象,在草泽中横行,奔驰狂吼。和尚见到,爬上树去躲避。这时候,群象一齐跑到这里,争着吮吸池水,洗灌树根,又共同努力把大树又推又掘,大树于是就倒下。象捉到和尚,把他驮到大林中,有病象生疮痛得躺在那里,象把这个和尚的手引到象痛的地方,原来是枯竹刺了进去。和尚于是拔出竹刺,敷上药粉,撕下自己的衣裳,把象脚裹起来。另外有一只大象,拿了一个金盒子,递给病象,病象拿到以后,转送给和尚。和尚打开一看,乃是一颗佛牙。诸象围住了他,和尚无法走出。明日吃斋的时候,大象各持异果,供他吃中饭。吃完,又把和尚驮出大林,到了数百里外,才放下他,各跪拜而去。和尚到了国的西界,渡过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到了中流,船眼看就要翻。同船的人互相说道:“现在翻船,灾祸来自和尚,沙门沙门:梵字音译。源指古代印度非婆罗门教的各个派别的出家者,佛教盛行后多指佛教僧侣。中国的书中尤其专指后者。必然有如来舍利,那些龙想来抢夺。”船主检查了一下,果得佛牙。此时和尚举佛牙低头对龙说道:“我现在把它交给你,不久来取。”于是就不再渡河,回船上岸,看着河叹道:“我没有制龙的法术,受到龙这畜类的欺负!”他又回到印度去学习禁龙法。三年以后,又回本国,来到河口,正在设坛,那条龙就捧着佛牙盒递给和尚。和尚拿回来,在这里建造寺院,供奉佛牙。

  小寺院及众贤论师遗迹。

  寺院南十四五里,有小寺院,里面有观音菩萨立像,如果有人誓死绝食期能见到菩萨,像中就出现妙色的身躯。

  从小寺院向东南走了三十多里,到了大山,有旧寺院,规模宏伟壮丽,但已荒芜不堪。现在只有一个角上有一座小阁楼,有三十几个和尚,都学习大乘法教。从前,僧伽跋陀罗大唐语言是众贤论师在这里写作《顺正理论》。寺院左右的那一些塔里面,有大罗汉的舍利。野兽、山猴采花供养,年年不间断,好像受到人的指令一般。然而这山里面有很多灵迹,或者壁横着断裂,或者峰上留有马迹。所有这一些形状,都极奇异,都是罗汉、沙弥在一起游戏时,用手指头摩画、骑马往来造成的。这样的遗迹,难以详述。

  索建地罗论师及象食罗汉遗迹。

  佛牙寺院东十余里,北山崖间,有小寺院,从前索建地罗国大论师在这里写作《众事分毗婆沙论》。小寺院中的石塔,高五十多尺,是贮藏阿罗汉遗下的舍利。从前有一个罗汉,身躯高大,他吃的喝的东西,同象一样多。当时的人讥笑他说:“光知道吃饱,怎么会知道是非?”罗汉将涅时,告诉诸人说:“我现在不久将取得无余涅,我想讲一讲自己证得的妙法。”众人听了,对他更加讥笑,都来到这里,一同看一看结果如何。此时阿罗汉对诸人说:“我现在给你们说我本身的因缘。在这个身躯以前,由于业报得到了象的身躯,在东印度,住在王的内象圈中。此国有一个和尚,远游印度,寻求圣教的经论。这时候国王把我施舍给了和尚。我驮着佛经,来到这里。过了不久,我就死去,驮经获得的福力使我转生为人,又受到余下的福德的影响,我早就披袈裟当了和尚。我努力寻求出离轮回,没有工夫安居,我得六神通,断了三界欲。然而我的饭量,仍然照旧,常常自己控制食量,只吃到三分之一饱。”他虽然这样说,人们还是不信。他就升入虚空,入了火光定,身上冒出一烟焰,进入涅,剩下舍利坠下,就建塔来贮存。

  与觉取论师遗迹。

  从王城西北走了二百多里,来到商林寺院,布剌拿大唐语言是圆满论师在这里写作《释毗婆沙论》。

  从城向西走了一百四五十里,到了大河以北,接连着大山之南,来到大众部寺院,有和尚一百多人。从前佛地罗大唐语言是觉取。论师在这里写作大众部《集真论》。

  从此向西南走,爬山历险,走了七百多里,到了半奴故反蹉国在北印度境内。

  半蹉国

  半蹉国,方圆二千多里。山多河多,田地窄狭,按时播种庄稼,花果繁茂,多产甘蔗,没有葡萄,庵没罗果、乌谈跋罗、茂遮等果,家家种成林子,因为珍爱这些果子的味道。气候温热,风俗勇烈。衣服穿着,多用毛布。人的本性质朴正直,敬信佛教。有寺院五所,多已倾倒荒废。没有国君,役属迦湿弥罗。城北寺院和尚很少。寺院北有石塔,有很多灵异。

  从这里向东南走四百多里,来到曷逻补罗国在北印度境内。

  曷逻补罗国。

  曷逻补罗国,方圆四千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多里。非常险要坚固,山和土山很多,平原窄狭,土地生产不丰。土地情况和气候与半蹉国相同。风俗猛烈,人性勇敢。此国没有国君,役属迦湿弥罗国。寺院十所,和尚很少。外道神庙一所,异教徒很多。从滥波国一直到这个国家,人民形貌粗鄙,性情粗暴,语言平庸鄙陋,礼义轻薄,不是印度的本土,乃是边疆鄙俗之地。

  从此向东南走,下山,渡河,走了七百多里,来到磔迦国在北印度境内。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