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2章 磔迦国(1)

  磔迦国。

  磔迦国,方圆一万多里。东靠毗播奢河,西临信渡河(即印度河)。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多里。这里适合种植晚稻,宿麦很多。出产金、银、黄铜、紫铜、铁。气候炎热,风暴很多。风俗横暴凶恶,谈吐粗野下流。他们好穿耀眼的白色衣服,即所谓“奢耶衣”“朝霞衣”等。信奉佛教的人很少,多数人信仰外道天神。有寺院十所,外道神庙数百座。过去这个国家有很多管施舍的寺院,用来赡养贫困的百姓,有的施舍给药物,有的施舍给饭吃,资助人们各种饮食,让远游的人都不会感到什么不便。

  奢罗故城及大族王兴灭故事。

  从磔迦国大都城往西南走十四五里,就到了奢罗故城。城墙虽已倒塌,墙基还很坚固。故城方圆二十多里。城中又建小城,小城方圆六七里。居民富足。这座城,就是磔迦国的故都。

  几百年前,有一个叫做摩醯逻矩罗大唐语言是大族的国王,以这里为都城,统辖印度内各国。大族王很有才智,性格勇猛刚烈,邻境各国无不臣服。大族王在处理国事之余,想学习佛法,下令在和尚当中推选一位才德出众的人[向他传授佛法]。当时和尚们都不敢应命,因为这些和尚没有什么欲望,不求什么声名;博学高明的人又都惧怕大王的威严。这时候,王府的一个老仆人,出家已经很久。他言谈清朗高雅,反应机智灵敏,大家一致推举他前去应命。大族王说:“我敬仰佛法,到处访求有名望的高僧,可你们竟推举这样一个奴才来和我谈论教义!常说僧徒里面贤明的人比比皆是,如此看来,有什么可尊敬的呢?”于是发布命令给五印度国:今后佛法都要消灭,要把和尚都赶走,一个也不能留。摩揭陀国的婆罗阿迭多王大唐语言是幼日崇敬佛法,爱护百姓。由于大族王滥施刑法,强行暴政,因此幼日王自守边界,不再向大族王称臣纳贡。此时大族王训练军队,准备讨伐幼日王。幼日王得知大族王要对他声讨问罪,就对大臣说道:“现在听说敌寇要来了,我不想伤害他的士兵。希望诸位大臣和百姓都能宽恕我的罪过,留我一条命,让我躲到荒草野地中去吧。”说完他就走出王宫,托身山野之中。国内感恩和慕名追随他的有几万人,他们一起逃奔到一个海岛上。大族王把军队交给他弟弟,让他渡海攻打幼日王。幼日王扼守在险要的地方,派轻骑诱使大族王前来交战。战鼓一响,奇兵四起,生擒大族。他被反绑双手,押到幼日王面前。大族王自愧失去了道义,用衣服蒙住自己的脸。幼日王坐在国王的狮子座上,群臣四面保卫。幼日王命令侍臣告诉大族说:“露出你的脸来,我有话对你说。”大族回答说:“臣主的地位已经改变,现在是仇敌相见。既然不是什么交好,何必面谈呢?”幼日王再三告诫他,但他始终不听。于是宣布命令,列举他的罪状:“三宝的福田,是四生所依赖的地方,假如任凭你像豺狼一样凶残暴虐,很快就会败坏祖上的光辉业绩。上天都不容你。现在被我活捉,罪不能赦,理应砍头。”那时,幼日王的母亲是位学识广博、记忆力很强的人。她通晓卜卦,擅长相面。她听说要杀大族,急忙对幼日王说:“我曾听说大族外貌英俊,才智出众,我想见一见他。”于是幼日王让把大族带到母亲的宫中。幼日王母对大族说:“唉!大族,希望你不要羞愧难当啊!人世间的事物总是变化无常的,荣耀和耻辱也总是交替出现。我如同你的母亲,你就像我的儿子。还是应该拿掉蒙脸的衣服,面对面地跟我说说吧。”大族说:“过去,我是同幼日王交战的敌国君主,现在则是被他囚禁的俘虏。我败坏了先王的家业,毁坏了宗祠,上对不起祖先的在天之灵,下对不住国家的黎民百姓。我实在没有脸面再见人,仰观苍天,俯视大地,恨不能自尽身亡。因此才把脸蒙了起来。”幼日王的母亲说:“随着时代的不同,国家有兴有废,存亡全凭命运。假如你心里把万事万物荣辱得失都等同视之,那么得失就都会忘记,假如你的心被事物所左右,个人的所谓荣辱毁誉也就相继产生。你应该相信业报,随着时间而变化。如果你去掉蒙脸的衣服,当面谈谈,也许可以保全一命。”大族回答说:“假如让我这样一个无德无才的人继承帝王的事业,就会把国家治理得不成体统,弄得国破人亡。现在我虽遭囚禁,但还是贪图短暂的活命。承蒙您劝告教诲,使我获得重生,我自应面谢您救命之恩。”于是拿掉蒙衣,露出他的面孔。王母说:“你自重自爱吧,应该让你善终。”随后王母告诉幼日王说:“祖宗的法典中有训示,做君主的应该宽恕他人罪过,珍惜众生的性命。现在大族王虽然是长期作恶,但他的福分还没到头。如果杀了这个人,十二年中,人们看上去都将面有菜色。不过,大族王虽有兴邦复国的气度,终究不能再当大国的君主。就让他到北方去,做个小国的国王吧!”幼日王遵从慈母的意见,怜悯这个失去国家的君主,把小女儿许配给他,以特别优厚的礼节待他,集中大族的残兵败将,进一步加强了护卫,让他们离开了海岛。

  大族王的弟弟返回他的国土,自立为王。大族失掉王位,就在荒山野岭里东躲西藏,四处逃窜。以后他到北方投奔迦湿弥罗国。迦湿弥罗国国王对他厚礼相待,很同情他失掉王位,分给他土地城邑。时间久了,他却带领本封地的人,用奸诈欺骗的手段杀死了迦湿弥罗王,自立为王。他又利用打完胜仗的威风,派兵向西征讨健驮逻国,埋伏下兵士和武器,杀害了健驮逻王,王族大臣也被斩尽杀绝。他捣毁佛塔,废除寺院达一千六百处。除了打仗死的人以外,还剩下九亿(古代的亿与今天我们习用的不同,有大小二种,一种十进,一种倍进,这里的亿大概是等于万。――译者注)人,大族王要把他们都杀掉,不留一个活人。当时辅佐他的大臣都劝谏说:“大王的威严慑服了强大的敌人,两军还没交战就杀死了他们的首恶,但是黎民百姓有什么罪过呢?我们愿意以我们卑贱的性命替他们死。”大族王说:“你们敬奉佛法,崇重冥福。你们想成佛做祖,广泛宣传本生故事,是想把我的罪恶传给来世吗?你们应该回到自己的职位上去,不要再多嘴了。”于是把三亿上等家族的人带到印度河畔杀害;三亿中等家族的人扔到河里淹死;三亿下等家族的人分别赐给士兵[充当奴隶]。大族王满载着健驮逻国的财物,凯旋而归。过了不到一年,大族王就突然死去。死的时候,云雾昏暗,大地震动,狂风大作。当时,得到功果的人哀怜而叹息地说:“屈杀无辜,毁灭佛法,结果坠入了无间地狱,在轮回中流转不息。”

  世亲制论及其他遗迹。

  奢罗故城中有一所寺院,有和尚一百多人,都学小乘法。世亲菩萨过去曾在这里撰写《胜义谛论》。寺院旁有塔,高达二百余尺,过去四佛曾在这里说法,还有四佛散步场所的遗迹。寺院西北五六里,有塔,高二百多尺,是无忧王建造的,也是从前四佛说法的地方。

  从新都城往东北走十多里,到石塔,塔高二百多尺,无忧王建造的,是如来往北方传经化度中停留的地方。《印度记》一书中说:佛塔中有很多舍利,倘或有斋戒的日子,时时放出光明。

  从这里向东走五百多里,到达至那仆底国在北印度境内。

  至那仆底国。

  至那仆底国,方圆二千余里。此国大都城方圆十四五里。庄稼生长茂盛,果木稀少。入了户籍的平民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家财力富足雄厚。气候温暑,风俗怯弱。真俗二谛同时学习,佛教、外道一样信仰。有寺院十所,外道神庙八所。

  国号由来。

  从前,迦腻色迦王在位时,声势震动四邻各国,盛名远及境外的民族。当时在我国河西,有个民族因为敬畏迦腻色迦王的声威,曾送人质到他那里去。迦腻色迦王得到中国作为人质的王子,给予优厚的赏赐和隆重的接待:一年之中,按热、雨、寒三时,调换宾馆,并派步、马、车、象四兵种担任警卫。这里是质子冬天居住的地方,所以叫至那仆底大唐语言是汉封。因为质子住在这儿,国外也就叫做至那仆底国。以前,这地方和其他印度各国都不种梨桃。质子来了以后,才开始种植,他们管桃叫至那你大唐语言是汉持来,管梨叫至那罗弗逻大唐语言是汉王子。因此,这个国家的人民十分敬重唐王朝。指着我说:“这是我们先王的同国之人。”

  暗林寺院及迦多衍那论师遗迹。

  从大城往南走五百多里,来到答秣苏伐那寺大唐语言是暗林。这里有和尚三百多人,学习说一切有部。众僧仪表肃穆,德行清高。对小乘学派理论有特别深入的研究。这个劫的一千个佛都聚在此地为天神、众人说深妙法。释迦如来佛涅后三百年中,有位叫迦多衍那旧时叫迦延,讹的论师,在这里写了一本《发智论》。暗林寺中有一座塔,高二百余尺,是无忧王建造的。塔旁边有过去四佛的座位和散步场所的遗迹。小塔和各大石窟鳞次栉比、遥遥相望,不计其数,都是很久以来,证果圣人在这里去世以后才一一兴建的。现在难于一一列举,证果圣人的齿骨还在。寺院周围的山,长达二十里。供奉佛陀舍利的塔有千百座,一座挨着一座,塔影都互相连接。

  从这里往东北走一百四五十里,来到烂达罗国在北印度境内。

  烂达罗国。

  烂达罗国,东西长千余里,南北宽八百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十二三里。这里适宜种植谷物,多产晚稻,树木枝叶扶疏,花果繁茂,气候温热,风俗刚强暴烈。人的容貌庸俗丑陋,家家户户十分富有。寺院五十余所,和尚一千余人。大小二乘专门学习。有外道神庙三所,外道五百余人,都是在身上涂灰之辈。这个国家的先王推崇外道教派,后来遇见罗汉,听他讲述佛法,信佛悟道。因此中印度王(戒日王)体察到他的信佛真诚,就把五印度国有关三宝之事,全部委任他监管。他打破国家界限,不受过去人们之间爱憎恩怨的约束,严格监督考察僧徒,哪怕是很微小的优点或过失也善于穷究。所以,德高望重的僧徒受到诚心诚意的敬重;对违反戒律的僧徒则加以严厉的惩罚。凡是有圣人遗迹的地方,都有纪念性的建筑,有的是塔,有的是寺院,这类建筑遍及印度境内。

  屈露多国(附见洛护罗国及秣罗娑国)。

  屈露多国,方圆三千余里,四境群山环抱。此国大都城方圆十四五里。这里土地肥沃,庄稼按时播种,花果茂盛,花木繁多。因为它靠近雪山,所以珍贵药材很多,还出产金、银、赤铜及火珠、黄铜等。气候渐冷,微降霜雪。人的相貌粗陋,患大脖子病的人很多。性格刚强猛烈,崇尚勇敢和气力。有寺院二十余所,和尚千余人。大部分和尚学习大乘,少数学习其他部派。外道神庙十五所,异教徒杂居。依山靠岭,石屋相连,有的供罗汉居住,有的是仙人修行的地方。国中有塔,是无忧王建造的。从前释迦牟尼曾经来过这个国家说法超度俗人,这里的遗迹都有记载。

  从这里往北走一千九百里,道路危险,穿越高山狭谷,到达洛护罗国。

  从洛护罗国往北二千多里,路途艰难险阻,顶寒风,冒飞雪,到达秣罗娑国也叫三波诃国。

  从屈露多国往南走七百多里,越过高山,渡过大河,到达设多图卢国在北印度境内。

  设多图卢国。

  设多图卢国,方圆二千多里。西临设多图卢河。此国大都城方圆十七八里。各种谷物丰盛,果木繁茂。盛产金、银、珍珠。人们穿的衣服和使用的器具鲜明素净,衣裙华丽。气候炎热,风俗纯朴温和,性格和善顺从,上上下都很有规矩。他们虔诚地、真心实意地信仰尊敬佛法。

  王城内外有寺院十所,庭院荒凉,和尚很少。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