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3章 磔迦国(2)

  城东南三四里有塔,高二百多尺,是无忧王建造的。旁有过去四佛的座位和散步场所的遗迹。

  再从这里往西南走八百多里,就到了波理夜罗国在中印度境内。

  波理夜罗国。

  波理夜罗国,方圆三千余里。此国大都城方圆十四五里。这里适宜种庄稼,盛产宿麦。有一种特别的稻种,播种后六十天就可以收获。牛羊多,花果少。气候炎热,风俗勇猛刚强。人们不太注重学习技艺,信奉外道。君王出身于吠奢种姓,性格勇敢刚毅,精通武艺韬略。寺院八所,倾倒损坏已很厉害,和尚很少,都学习小乘。有外道神庙十余所,异教徒千余人。

  从此往东走五百多里,到秣兔罗国旧时叫摩偷罗国。在中印度境内。

  秣兔罗国。

  秣兔罗国,方圆五千余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二十余里。土地肥沃,人们都以务农为本。家家户户都种植庵没罗果,茂密成林。这儿的庵没罗果虽然同名,但有两个品种:个儿小的一种,生的时候青色,成熟时变成黄色;个儿大的一种始终青色。这里还出产细花布和黄金。气候炎热,风俗善良和顺,喜好敬神修冥福,尊重道德,崇尚学艺。有寺院二十余所,和尚两千余人。大小二乘,同时学习。外道神庙五所,异教徒杂居。

  释迦弟子等遗迹。

  有三座塔,都是无忧王建造的。过去四佛留下的遗迹很多。释迦如来的许多弟子死后尸骨都留在这几座塔里,叫做舍利子舍利子: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婆罗门种姓出身,被认为是“智慧第一”。旧时叫舍梨子,又叫舍利弗,讹而且略、没特伽罗子没特伽罗子: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婆罗门种姓出身,被称为“神通第一”。旧时叫目乾连,讹、布刺拿梅丽衍尼弗罗布刺拿梅丽衍尼弗罗:也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婆罗门之子,被称做“说法第一”。大唐语言是满慈子。旧时叫弥多罗尼子,讹而且略、优波厘优波厘: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首陀罗种姓出身,被称做“特律第一”。阿难陀、罗怙罗罗怙罗:释迦牟尼未出家时生的儿子,长大后也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也是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密行第一”。旧时叫罗罗,又叫罗云,讹而且略、曼殊师利曼殊师利:通常称为文殊菩萨。佛教神话中的人物,据说他显灵说法的道场就在中国山西五台山。因此在中国佛教中地位很高。大唐语言是妙吉祥。旧时叫儒首,又叫文殊师利,或者称曼殊尸利,译为妙德,讹等许多菩萨塔。每年三长及月六斋,和尚们争先恐后地带领知己好友,手捧供具,弄了很多珍奇玩物,按照他们不同的宗派,设像供养。信奉阿毗达摩的人们供奉舍利子;静坐养性的人供奉没特伽罗子;诵读笃行经藏的人供奉满慈子;学习毗奈耶的人供奉优波厘;尼姑们供奉阿难;还未受戒的供奉罗怙罗;那些学大乘的供奉各位菩萨。到了这一天,各塔争相治办供品祭祀佛陀,一排排缀着珠子的旗幡,一对对镶着珠宝的伞盖,香烟如云,散花如雨,遮日蔽月,震荡溪谷。国王、大臣全都致力于行善。

  波多遗迹。

  从大都城往东走五六里,来到一座山寺。开凿山崖做居室,利用山谷做门户。是长者波多大唐语言是近护所建。寺院中还有一座供奉如来指甲的塔。寺院北部岩石之间有一座石屋,高二十多尺,宽三十多尺,里面堆满了四寸长的细筹码。(用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或小片儿,是用来计数的工具――译者注)尊者近护讲授佛法教化众生,夫妻都获得罗汉果,就投入一筹码。家族不同,种姓有别,虽然获得罗汉果,也不记录。

  猕猴献蜜及释迦等遗迹。

  从石屋向东南走了二十四五里,来到一个很大的干涸了的池塘旁。池旁有座塔。从前,如来佛经过这个地方,当时有一只猕猴捧着蜜献给如来佛。佛令用水和蜜,然后分赐给众人。猕猴高兴得跳跃起来,结果掉在池里摔死了。它借着功德之力,转生为人。

  池北不远的大森林中,有过去四佛散步的遗迹。它旁边是舍利子、没特伽罗子等一千二百五十大阿罗汉入定修性的地方,都建了塔,以此作为遗迹的标志。如来佛在世时,曾多次游历这个国家,凡是他说法的地方,都建坟栽树。

  从这里往东北行五百余里,就到了萨他泥湿伐罗国在中印度境内。

  萨他泥湿伐罗国。

  萨他泥湿伐罗国,方圆七千余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二十余里。这里土壤肥沃,庄稼长势茂盛。气候温热。风俗刻薄。家室富足,争相奢侈。人们熟谙幻术,特别崇尚奇异的技能。唯利是图的多,种田务农的少。各地珍贵的货物,大多聚集在这里。寺院三所,和尚七百余人,都学习小乘法教。外道神庙一百多所,异教徒很多。

  福地(古战场)。

  大城四周二百里内,那里的居民都称之为“福地”。听许多有声望的老人说:从前,五印度国由两位国王分别治理。两国常在边境上互相侵犯,战斗一直不能停息。两个国王合谋,想决一死战,以定雌雄,俾便宁息民情。但是民怨沸腾,百姓不肯服从国王的命令。国王认为:对于民众,难以与他们商议新开创的事业,但是神能打动众人,权能创立功业。当时有个婆罗门,国王素来知道他很有才能,便派人秘密地给他许多布帛,让他进入后庭,撰写法书,然后把法书藏在山洞里。日子过了很久,小树都长得要两人才能合抱那么粗了。国王升朝,对各位大臣说:“寡人无德,有愧于所居的高位。蒙天帝垂照,在我梦中赐给我一本神书,如今藏在某山岭。”于是国王下令寻找,真的在山林之中找到了天书。大臣们齐声称贺,众百姓快乐非常。他们奔走相告,让远近的人都知道了这回事。神书的大意是:“生死苦海无边无涯,运行变化无尽无休,一切生灵沉溺在苦海之中,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游到彼岸上。我可以出奇谋救你们脱离苦海。现今这个王城周围二百里内,是先帝以来世世代代的有福之地。岁月极为久远,以致铭刻记载都已磨灭。一切生灵都不醒悟,终于沉入苦海深渊。沉溺其中而得不到救助,怎么办呢?你们众生面对敌人战死,将会转生为人,多杀无辜之人,将会得到上天赐福和欢乐,又有孝顺的子孙侍奉亲老,经过此地时即能得到无穷的幸福。功劳少而得福多,为什么失掉这个机会呢?人一旦丧身,就在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条路上,在幽暗中流转。所以一切生灵都要各自努力,务必完成自己的事业!”于是该国人人学习打仗,个个视死如归。国王随即下令,招募勇士。两国混战,积尸如莽。直到今天,遗骨漫山遍野。因为这是古时候的事,人们的骸骨非常巨大。国内民间相传,称这里为“福地”。

  佛舍利塔及俱昏荼寺院。

  城西北四五里,有塔,高二百余尺,是无忧王建造的。所用的砖都是黄赤色,非常光亮明净。塔中有如来舍利一升,光明时时照射,神迹多端。

  从大城向南行百余里,到俱昏去声荼寺院。寺内座座楼阁屋脊相连,层层亭台间隔矗立,僧徒道行清肃,威仪娴雅。

  从这里往东北走四百多里,到禄勤那国在中印度境内。

  禄勤那国。

  禄勤那国,方圆六千余里,东临恒河,北部背靠大山,阎牟那河从境中流过。此国大都城方圆二十余里,东边濒临阎牟那河,虽已十分荒芜,但城基还算坚固。国内特产、气候、风俗,同萨他泥湿伐罗国一样。人性质朴,信仰外道。重视技艺,崇尚神福。寺院五所,和尚千余人,多数人学习小乘,少数人学习其他部派。他们商讨佛法深远精微的言辞,论述佛法玄妙深奥的理论。各地那些才智超人之士,都到这里来寻求真理,稽查疑难。外道神庙一百所,异教徒很多。

  如来及罗汉发爪塔。

  大城东南阎牟河西岸的大寺院东门外,有座塔,是无忧王建造的。从前如来佛曾在这里说法超度众人。塔的旁边还有一个塔,内有如来的头发、指甲。在这周围,有几十座存放舍利子、没特伽罗子各位罗汉头发和指甲的塔。如来涅以后,这个国家人民为外道所蒙蔽,信奉了异教邪说,废弃了正确的信仰。现在有五所寺院,是别的国家的论师与各外道和婆罗门辩论取胜的地方,因此建造了寺院。

  恒河源福水及提婆诱化故事。

  从阎牟那河东行八百余里,到达恒河河源,这里河宽三四里,到了东南入海口处,宽达十余里。河水青苍,波涛浩瀚。灵怪虽多,但不为害。河水味道甘美,细沙随流。据这里民间的一些记载,称这条河为“福水”。即使是罪孽深重的人,到河里一洗,便可除去罪恶;轻生投河的人可以至天享福;死后尸体被扔到河里的人不会堕入下劣的转生中。掀起水波,拍击水流,可使亡魂得到济度。当时执师子国提婆菩萨深知实相,得到各种法性,怜悯人们愚昧无知,因此来到这里进行诱导。当时,男女咸集,老少毕至,聚在河边,荡起水波,拍激水流。提婆菩萨虽然也和世俗的人们一样跳进水里,但他只是低头逆流而进,样子和别人不同,有个外道问:“先生为什么要不同于众人呢?”提婆菩萨回答说:“我的父母亲属都在执师子国,我唯恐他们受苦挨饿,希望这水能流到那里,从远方济度他们。”那些外道说:“先生错了!你怎么不多想一想就贸然行事呢?你的家国、山川那么遥远,你用激扬此水的办法接济远方饥饿的家人,就如同倒着走路而希望赶上前边的人一样,没有听说过呀。”提婆菩萨说:“阴间罪恶累累,尚且蒙受此水祛恶;山川虽然阻隔,怎么就不能接济呢?”此时这些异教徒才知难谢罪,抛弃异教邪说,接受正法,改过自新,愿意接受菩萨的教诲。

  渡过阎牟那河,东岸就是秣底补罗国在中印度境内。

  秣底补罗国。

  秣底补罗国,方圆六千余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二十多里。这里适宜种植谷子、麦子,花果繁多。气候温和舒畅,风俗淳朴。人们崇尚学问技艺,精通咒术。信仰佛教或异教的人各占一半。国王出身戍陀罗。他不信佛教而敬事天神。寺院十余所,和尚八百余人,大部分学习小乘教说一切有部。外道神庙五十余所,异教徒杂居。

  德光寺及传说。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