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5章 羯若鞠国(1)

  羯若鞠国。

  羯若鞠国,方圆四千余里。此国的大都城西临恒河,长二十余里,宽四五里。城壕坚固险阻。城内楼台殿阁,遥遥相对,花木,树林、池塘,美丽明朗,澄清如镜。外国许多奇珍异宝,多聚于此地。当地居民,人人欢乐,丰足富饶。花果种类繁多,庄稼收种适时。气候温暖调和,风俗淳朴厚道。人的容貌俊美端庄,服饰鲜艳华丽。专心好学游艺,谈吐清晰,见解深刻。信奉佛教或异教的人各占一半。寺院有一百余所,和尚一万余人,大乘和小乘一并学习。外道神庙二百多所,异教徒数千人。

  国号由来。

  羯若鞠国,在世人长寿的时候,它的旧王城叫拘苏磨补罗大唐语言是花宫,国王名叫梵授。前世积德,聪明智慧,德高望重,是个文武双全的人。他威慑赡部,声震邻国。他有上千个儿子,人人机智勇敢,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他还有一百个女儿,个个容貌美丽,仪表端庄。

  当时,有一个仙人居住在恒河河畔,他在这里收视反听,坐禅入定几万年了。由于他形如枯木,因此招来了四方游荫的飞鸟在他身上歇宿,随着鸟群排泄粪便,在仙人肩上留下很多尼拘律果核。此后,暑往寒来,仙人周围绿荫垂挂,长成用两臂才能合抱的大树。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头,仙人起身脱离禅定。他想砍去这棵大树,又唯恐捣翻了鸟窝。当时人们都称赞仙人的美德,尊称他为“大树仙人”。有一天,仙人观赏茂密的丛林。他举目向河边望去,看见国王的女儿们在那里高高兴兴地追逐游戏。他欲界的爱欲升起,爱欲之心渐渐浸满整个身心,于是他来到王城花宫,想郑重的要求聘娶王女。国王听说仙人来到,亲自迎接并问候仙人:“大仙生活在我们世俗凡人之外,怎能劳您大驾光临舍下呢?”仙人回答说:“我住在那草木丛生的湖边,已经很多年了。今日脱离禅定出来游览,看到大王的爱女们在那儿戏乐,爱慕之心油然而生。我特意远道前来求婚。”国王听他这么一说,一时不知怎么办好,只得对仙人说:“大仙今天先回住所,请等候吉日良辰再送女完婚吧。”仙人听了国王的回答,就回到他住的地方去了。于是国王遍问身边的女儿,可是没有一个肯嫁给仙人。国王惧怕仙人的威严,终日忧心如焚,以致面容憔悴。有一天,国王的一个小女儿趁他父亲闲暇的时候从容问道:“父王有一千个子嗣,使那么多国家的君王都仰慕您,为什么还这样忧愁呢?您好像有什么担心的事啊?”国王说:“承蒙大树仙人看重你们,前来求婚,可是你们却没有一个肯答应的。仙人神通广大,能招灾降福,倘若他不能遂心如意,必定会嗔怪发怒,到那时,国破家亡,宗祀灭绝,辱及祖先。我深恐招来此祸,确实有所疑惧。”小女儿非常内疚地说:“给父王带来这么深的忧虑,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罪过啊!我愿把自己微贱的身躯,许配仙人,使社稷得以延续下去。”国王听了以后非常高兴,立即传命驾车,亲自送小女儿出嫁。国王到了仙人的住所以后,向仙人道歉说:“感谢大仙俯念世俗之心,屈尊人间之情,今天冒昧奉献小女,供您驱遣。”仙人见了小女以后,很不高兴,对国王说:“你对我老头子也太轻慢了,竟然许配给我这样一个丑女!”国王回答说:“我问遍了我那些女儿,她们都不肯从命,唯有这个小女儿,愿意到这儿来听您使唤。”仙人非常恼怒,便恶狠狠地念起咒语:“让那九十九女,立时腰弯背驼,容貌毁伤,一辈子嫁不得人。”国王听了以后,赶紧派人回去查看,果然个个都已变成驼背。自此以后,这个王城就改名为曲女城。

  戒日王戒日王:公元七世纪上半叶北印度著名的国王。他在位时东征西伐,成为北印度的霸主,和中国春秋时的齐桓晋文差不多。他积极支持和保护佛教,和玄奘是好朋友,又第一次派遣使人直接出使中国,热情接待回聘的中国使者。他还爱好文学,写过梵文的诗和剧本。《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他很多事迹。世系及即位治绩羯若鞠国当今在位的国王,出身于吠奢种姓。名字叫曷利沙伐弹那大唐语言是喜增。他的家族已经有两代三个君王治理这块土地。他的父亲名叫波罗羯罗伐弹那大唐语言是光增。哥哥叫曷逻伐弹那大唐语言是王增。父王逝世后,王增以长子的身份继承了王位,他以贤德治理国家。当时东印度的羯罗拿苏伐剌那大唐语言是金耳国设赏迦王大唐语言是月常常对大臣们说:“邻国有位贤明的君主,他对我们国家可是个祸害啊!”于是他采取诱骗的手段,把王增请去,在会面时将王增杀害。[羯若鞠国的]百姓失去了君主,整个国家也陷于慌乱之中。当时有一个大臣叫婆尼大唐语言是辩了,是位职高望重的人,他对其他大臣说:“继承王位这件大事,应该今天就决定。我看,先王的次子,亡君的兄弟,本性仁爱慈善,虔心孝敬父母,敬重长者,任人唯贤,对下平等公允。我想请他继承王位,不知诸位意下如何?请各抒己见。”大家都很敬仰王子喜增,平素对他没有其他不同的议论,于是所有的大臣执事都去劝说喜增继承王位,他们说:“恭请王子听臣等陈述:先王积累功德,致使国家光耀兴盛。传位给王增后,原想他能耄耋善终,但是由于我们辅佐不力,以致王增落到仇人之手,惨遭谋害。这是国家的奇耻大辱,也是我们当臣子的罪过。现在外界议论纷纷,还流行着歌谣,说英明的王子自应继承王位。如果能蒙王子亲自治理天下,报杀父之仇,雪国家之耻,光复先王之业,还有什么功德比这更大呢?期望能不要再推辞。”王子回答说:“继承王位的重任,从古到今,都是很难担当的。兴立君主,更应该慎重。我的确缺乏修养,父兄又早去世,大家推举我承袭王位,我哪有能力担当这个重任呢!大家认为我合适,我又怎敢忘记自己的虚薄呢?现今,恒河河畔,有一幅观自在菩萨像,非常灵验,我想前去占卜。”随后,他就来到菩萨像前,不吃不喝,一心祈祷。菩萨感念他的一片诚心,显出本相问道:“你这样勤恳求佛,有什么要求吗?”王子回答说:“我的灾祸太多了,父王驾崩,兄长被害,残酷的打击一次又一次降临到我头上。我自觉缺才少德,可是国人一定要推举我继承王位,以期光复父业。我自己愚昧无知,因此斗胆前来,祈求菩萨指点!”菩萨告诉他说:“你原本就是住在这个山林里的比丘,精心苦修,勤恳不懈。承借这个福分,得以转生为这个国家的王子。如今金耳国的国王既然破坏了佛法,你继承王位后,一定要注重佛法的兴盛,以大慈大悲为志,以同情怜悯为怀,那样,不久就可统治五印度全境。如果要想使王位保持下去,那么就要听从我的教导,这样,神明就会暗中给你大福,你们将无敌于天下。不过你不必登上国王的宝座,也不必号称大王。”王子接受了菩萨的教诲,回去以后,承继王位,但自称王子,号尸罗阿迭多大唐语言是戒日。他命令大臣们说:“我兄长的仇还没报,邻国也不肯归顺,这样还不能指望有正常、安定的生活。希望你们所有的大臣幕僚,同心协力。”于是他亲自统率国家的军队,加紧训练士兵。当时,他们只有象兵五千,骑兵两万,步兵五万。他带领军队,从西往东,用武力讨伐不肯称臣的国家。真是象不解鞍,人不释甲,经过六年,终于征服了五印度国。结果,既扩大了领土,又补充了军队。象兵增加到六万,骑兵达到十万。以后连续三十年,天下太平,政局稳定。王子厉行节俭,为人行善造福,乃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命令五印度国,百姓不准吃荤,谁若杀生,格杀勿论。他在恒河沿岸建立了数千座塔,各高一百余尺。在五印度国的城镇、乡村、闾里、街道都修建起漂亮的房屋,储藏饮食,储备医药用品。把这些东西施舍给外乡和贫苦的人民,普遍施舍,毫不疲殆。在有佛祖遗迹的地方,都建立了寺院。每五年召开一次无遮大会,拿出仓库中所有的财物,施舍给所有的众生。只是把兵器留下来,不拿来施舍。另外,每年还召集一次各国佛教徒都参加的大会,在逢三、逢七这两天,供给他们衣服、卧具,饮食、汤药等四项物品,并且把法座装饰起来,还为参加集会的佛教徒们普遍准备了筵席,让他们开展辩论,比较谁优谁劣,评论谁善谁恶,把正大光明者提升上位,把邪行昏暗者罢黜下级。如果是恪守佛教戒律,信仰坚定忠贞,并且对佛教教义见解精深,品德纯正的教徒,就推举他坐在狮子座上,戒日王亲自听他讲授佛法;对于那些信仰佛教,但学识比较浅薄的教徒,也以礼相待,表示尊重;而对那些不遵守佛教法规,道德败坏、劣迹昭著的教徒,就把他们驱逐出境,既不再听他们说话,也不想再见他们。对于邻近小国的国王和辅佐他的大臣,能为百姓造福不懈,求善忘劳,就与他们携手并坐,称之为好友。如果不是这样,则拒不面谈,有事需要商议,全都通过使者往来办理。王子还经常巡视各地,察看民间,不安居在一个地方。在外出巡视期间,到了什么地方盖起一间茅屋就当居室。一年之中,唯有三个月的雨季不能远行。每当这时,他就在行宫里摆出山珍海味,请各教派的人吃饭,计有僧侣一千人,婆罗门五百人。他常把一天的时间分成三部分: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处理国家大事,而用三分之二的时间造福行善,孜孜不倦,一天的时间用尽了,还显得不够呢!

  玄奘会见戒日王。

  当初,我(玄奘)接受拘摩罗王的邀请,从摩揭陀国前往迦摩缕波国。此时戒日王正在羯朱祗逻国巡视,命令拘摩罗王说:“你应当和到那烂陀来的远客沙门,迅速来我这里参加大会。”于是,拘摩罗王就同我一起去会见戒日王。见了面,戒日王寒暄了一番,然后问我:“从哪个国家来?到这里来打算做什么?”我回答说:“从大唐国来,是来求法取经的。”戒日王问:“大唐国在哪里?路途经过哪些地方?离这里多远?”我回答说:“在这里的东北方向,离这儿有几万里,也就是印度所说的摩诃至那国。”戒日王又问:“曾听说摩诃至那国有位秦王天子,少年时代就聪明伶俐,成年后勇猛异常。从前,前朝天下大乱,国家分崩离析,战祸纷起,百姓惨遭荼毒。而秦王天子早就胸怀大计。他大慈大悲,拯救人类,平定天下,流风教化传遍远方,美德恩泽遍布四海。各国仰慕其功德,自称为臣;庶民百姓感激他的养育之恩,都在演唱《秦王破阵乐》。我们听到人们对他的赞颂,已经很久了。对他的品德给予这么高的声誉,是确有其事吗?所谓大唐国者,难道就是这里吗?”我回答说:“是的,所谓至那,是过去王朝的称号;大唐,那是我们现在的君主的国号。以前他还没有继承王位时,被先帝封为秦王。现在已经做了国君,所以称为天子了。在这之前的朝代,国运衰败,百姓失去君主,因而战乱纷起,残害黎民。秦王天生抱负、远大,他大发仁慈怜悯之心,威风震慑天下,消灭了一切凶恶的敌人。从此,八方安宁,万国都来朝拜进贡。他爱护抚育四生,崇敬三宝,少收税,减刑罚,因而国家财政有余,百姓没有犯法作乱的,佛的教化习染成风。这些事难以一一列举。”戒日王赞叹说:“真是伟大的壮举啊!你们国家的百姓有这样的福分,应该感激这位贤明而伟大的君主!”

  曲女城法会。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