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7章 羯若鞠国(3)

  城东南不远,靠近恒河河岸,有一座塔,是无忧王建造的,高二百余尺。如来过去曾在这里说法三个月。塔旁有过去四佛的座位和散步场所的遗迹。这里还有供奉如来头发、指甲的青石塔。旁边的寺院有和尚二百多人,佛像装饰得威武严肃,栩栩如生。寺院内的台阁宏伟壮丽,奇特的结构郁然兴起。从前佛陀驮婆大唐语言是觉使论师曾在此处撰写一切有部派的《大毗婆沙论》。

  从这里向东南走七百多里,渡过恒河向南、阎牟河的北面,就到了钵逻耶伽国在中印度境内。

  钵逻耶伽国。

  钵逻耶伽国,方圆五千余里。此国大都城在恒河与阎牟那河合流处,方圆二十多里。庄稼长势茂盛,果木繁密。气候温和舒畅,风俗温顺善良。人民喜好学艺,信仰外道。寺院两所,和尚很少,都学习小乘法教。外道神庙数百所,异教徒很多。

  如来遗迹及提婆故事。

  在大城西南方向的瞻博迦花林中,有一座塔,是无忧王建造的。塔基虽然有些倾斜下沉,仍高达百余尺。从前如来曾在这里降伏外道。塔旁还有供奉佛发、指甲的塔和佛散步场所的遗迹。

  发、指甲塔旁,有所旧寺院,这是提婆大唐语言是天菩萨作《广百论》挫败小乘,降伏外道的地方。当初,提婆菩萨从南印度来到这个寺院时,城里住着一个外道婆罗门教徒。他高谈阔论,很有名声,雄辩的口才,讲起来滔滔不绝。他根据名称去探求实质,反口向对方质问,把言辞使用穷尽。他平素知道提婆菩萨知识渊博,造诣精深。他想挫败提婆的锋芒,于是从名字开始向提婆菩萨发问:“你叫什么名字?”提婆回答:“名天。”外道问:“天是谁?”提婆答:“是我。”外道问:“我是谁?”提婆答:“是狗。”外道问:“狗是谁?”提婆答:“是你。”外道问:“你是谁”?提婆答:“是天。”外道问:“天是谁?”提婆答:“是我。”外道问:“我是谁?”提婆答:“是狗。”外道问:“狗是谁?”提婆答:“是你。”外道问:“你是谁?”提婆答:“是天。”这样循环不已,外道才明白。自此以后,婆罗门非常敬佩提婆菩萨的风趣和计谋。

  天祠及传说。

  城中有一所外道神庙,装饰得光彩辉耀,高大华美,庙内灵异很多。根据它的典籍的记载,这里是众生修福的最好地方。能在这里施舍一钱,其功德要超过在其他地方施舍千金。若是能不惜生命在祠中捐生,那就会永无穷尽地享受上天赐给的福乐。外道神庙堂前有一棵大树,枝叶繁茂,密不透光。有一个吃人的鬼在树上居住,因此,树周围留下很多人的遗骨。有人来到这祠堂里,没有不轻生舍命的。因为来人一方面害怕那些荒诞的传说,另一方面又被神灵所引诱。从古至今,人们习惯于这种荒谬的做法,而不加以改变。近来有一个出身于高贵家族的婆罗门子弟,他通达事理,足智多谋,办事机敏,极有才干。他来到祠中对众人说:“积习陋俗是很难诱导的,我只有与他们共事,然后才能济度感化他们。”随后又攀登到大树上,俯身对众亲友说:“我要死啦!过去说这里的传闻是诡妄之谈,如今才验证它是真实的。天仙伴随着舞乐在空中接我,我就要在这个胜境中捐弃我这平庸的身躯。”说罢,立即就要纵身下跳,自寻绝命。亲友们都劝说,他也不肯转变。于是众人便在大树周围铺满衣服,等他投身下跳,得以保全性命。婆罗门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说:“我只听见诸天神在空中召唤,这是邪神在诱引,并没有得到天的福乐呀!”

  大施场及修苦行者。

  大城东,恒河与阎牟河会合的地方,有一个宽十余里的地段。这里土地高朗干燥,细沙弥漫。从古至今,各国国王和豪门贵族,凡是要进行布施的,没有不到这里来的。周济穷人的财物不计其数。因此,这里被称为“大施场”。现在戒日王继承前人未竟的功业,忠实按照施舍的先例,每隔五年,把平时积蓄的资财,一下子都舍光,这个施场聚集了许多珍贵的东西。在第一天,首先供上装饰着许多珠宝的大佛像,并摆上奇珍异宝,奉施佛陀;其次施舍给常住大施场的僧侣;再次是眼前的众人;更次是才学出众,博学多能的学者;接着是外道学徒和隐士,最后是鳏寡孤独的贫穷乞丐。珍奇玩物,美味佳肴,应有尽有。戒日王按照上述次序,全部施舍周到。府库里的钱财、服饰、玩赏的物品都施舍尽了,接着把头上戴的明珠、身上挂的璎珞,一一布施,没有一点后悔之意。布施完毕还高兴地说:“多高兴啊,凡我所有的,都已存入金刚般坚固的宝藏了!”从此以后,各国的君王又分别向戒日王奉献珍宝服饰,不到十天,府库又充实起来了。

  大施场东边两河合流口,每天都有几百人投河自杀。那里的风俗认为,如果你想至天,那就在这个地方绝食自沉,沐浴中流,洗掉自身的罪过。因此,别的国家和远地方的人都相继来到这里,绝食七日,然后跳水溺死。就连猿猴、野鹿等动物,也成群来到河边,有的洗了洗就回去了,有的就在这里绝食而死。正当戒日王进行大施舍的时候,有一只猕猴住在河边,它独自隐匿在树下不吃不喝。过了几天就饿死了。所以,有些外道修苦行者,在河中立一高柱,每天天快亮的时候,便爬到柱子上边,用一只手抓住柱子顶端,一只脚踩在柱子旁边的小木桩上,另外的一手一足则悬空外伸,大腿伸直,挺着脖子,瞪着眼睛,看着太阳向右转动,等到日暮,接近黄昏的时候,才从柱端下来。这样的苦行者有数十个。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苦行,能使自己跳出轮回,有的人几十年都没有松懈停止。

  从这里向西南就进入大森林中。恶兽、野象成群地袭击旅行的人,如果不是很多人结伙行走,那就很难通过。走了五百多里,到达赏弥国旧时叫拘弥国,讹。在中印度境内。

  赏弥国。

  赏弥国,方圆六千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三十多里。这个国家土壤素称肥沃,适于种植。多种粳稻,甘蔗繁茂。气候炎热,风俗刚猛,人们喜好学习典籍技艺,喜好积德行善。有寺院十多所,多已倒塌荒芜。和尚三百余人,学习小乘教。外道神庙五十多所,外道徒很多。

  刻檀佛像。

  城内故宫中有一座大精舍,高六十余尺。里边有檀木雕刻的佛像,上悬石盖,那是邬陀衍那王大唐语言是出爱。旧时叫优填王,讹制作的。佛像不断显灵,神光时时照射。各国国王都想仗恃自己的力量把这尊刻檀佛像举起,虽然人数众多,却没有能够挪动。于是各国只好画像供养,大家都说自己得到的是真像。谈到这些像的原迹,就是这尊刻檀佛像。当初,如来成佛以后,上升天宫,为母说法,三个月没有回来。国王由于想念和敬仰如来,就想用画把如来的形象描绘出来。于是请出尊者没特伽罗子运用神通力,把绘画的工匠接上天宫,亲自瞻仰如来神妙的相貌,然后雕刻了这尊檀木佛像。当如来从天宫回来时,这尊檀木雕像起来迎接世尊,世尊安慰说:“做教育感化人的事情是很辛劳的吧?开导末世,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啊!”

  从精舍向东一百多步,有过去四佛的座位和散步场所的遗迹。旁边不远,有如来用过的水井及浴室,水井还能打水,浴室已经倒塌。

  具史罗、世亲、无著及诸遗迹。

  城内东南角有故居遗址,这是具史罗旧时叫瞿师罗,讹长者的故居,这里,有佛精舍和供奉佛发、指甲的塔,还有一处旧房基,是如来的浴室。

  离城东南不远有一所旧寺院,是具史罗长者的旧园。寺院中有塔,是无忧王建造的,高二百多尺。如来在这里说法好几年。塔旁有过去四佛的座位和散步场所的遗迹。还有供奉如来头发、指甲的塔。寺院东南楼上有一旧砖室,世亲菩萨曾经住在这里撰写《唯识论》,挫破驳斥小乘教,责难各种外道。寺院东庵没罗林中有座旧房基,无著菩萨曾在这里著《显扬圣教论》。

  城西南九里的地方,有座毒龙石窟。从前如来降伏了这条毒龙,在石窟中留下了自己的影像。此事虽然见于书传,但是现在已经看不见了。旁边有塔,是无忧王建造的,塔高二百余尺,旁有如来散步场所的遗迹和供奉头发、指甲的塔。得病的人们来这里祈求,很多都能痊愈。

  释迦法教的消逝,此国在最后。所以上自君王,下及百姓,一进入国境,自然感伤,无不饮泣,悲叹而归。

  迦奢布罗城伏外道遗迹。

  在龙窟东北方向的大森林中,走七百多里,渡过恒河,往北就到了迦奢布罗城。此城方圆十多里,居民生活富足康乐。城旁原有一所旧寺院,现在只剩下了地基,这是从前菩萨降伏外道的地方。这个国家的先王因为惧怕邪端异说,想毁灭佛法而尊崇外道。他从许多外道徒中招来一个论师,聪明敏捷、才能出众,明晓深奥精妙的至理。他写了一本荒诞的书,有一千颂,总共三万二千字,诋毁佛法,立本派为正宗。国王于是把僧徒们召集起来,让他们辩论,如果外道胜利,那就毁弃佛法;如果僧徒们没有失败,那就割掉外道的舌头请求僧徒原谅。此时僧徒们很害怕辩论失败,他们聚在一起议论说:“智慧的太阳已经落下,佛法这桥梁将被拆毁,国王同外道结成集团,我们怎么能抵挡得住呢?事态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还能拿出什么好办法呀!”众僧徒都沉默无言,没有敢提出论点的。当时菩萨还很年幼,聪明善辩,博识多闻,风度仪范,宏大深远,他在众人中扬言:“我虽然不是一个聪敏的人,但请让我陈述一下我的谋略。应该让我赶快接受国王的命令。如果我们的高深的理论得胜,这是佛祖保佑的缘故。如果争论失败了,那可以说因为年幼无知。这样,进退就都有说法了。佛法、僧徒都不会受什么损失。”众人都说同意他的办法,就照他说的那样做。不久,遵王命令,在辩论席上就座。外道于是提纲挈领,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诵读他所持的观点,等待对方提出异议。菩萨听了外道的论述后笑着说:“我得胜了。你们是让我倒着背诵呢,还是随便颠倒了词序来背诵呢?”外道茫然若失地说:“你不要自高自大呀!能够领悟话语中的意思,就算得胜。你先按顺序复述这篇文章,然后解释它的涵义。”菩萨就仿照他的声调,讲述文章的意义,文理用词都没有错误,韵味意境也一点不差。外道听完就想割掉自己的舌头认输。菩萨说:“割断舌头,并不能表明你真心谢罪,只有改掉你遵循的法规,才是真正的悔悟。”于是就为他讲解佛法,使他心领神会。国王也舍弃外道邪说,尊崇佛法。

  菩萨降伏外道的那所寺院旁边,有一座塔,是无忧王建造的。塔基虽然倾斜下沉,但仍高二百多尺。如来曾在这里说法六个月。旁有如来散步场所的遗迹和供奉如来头发、指甲的塔。

  从这里向北走一百七八十里,到达索山格反迦国在中印度境内。

  索迦国。

  索迦国,方圆四千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十六里。谷物丰盛,花果繁多。气候温和,舒畅宜人,风俗淳朴。好学不倦,修德求福,信仰坚定,决无二心。有寺院二十余所,和尚三千多人,都学习小乘正量部法教。有外道神庙五十余所,外道很多。

  大城附近诸遗迹。

  城南道路左侧,有所大寺院。从前提婆设摩阿罗汉在这里撰写《识身论》。主张无我无非我。瞿波阿罗汉撰写了《圣教要实论》,主张有我也有非我。他们在学说上各执己见,争论很激烈。菩萨又在这里说法七天,挫败小乘教一百个论师。寺院旁有塔,高二百多尺,是无忧王建造的。从前如来曾用六年时间在这里说法,诱导僧俗。说法处旁边有一棵奇树,高六七尺。虽然年复一年传了不少代,但这树却没有丝毫的增减。从前如来曾在这儿剔牙净齿,将用过的树枝丢弃在地上,后来竟然生根长成小树,至今仍很繁茂。很多持有异端邪见的人和外道争着砍伐小树,但不久又生长出来,同原来一样。旁边不远,有过去四佛的座位及散步场所的遗迹。又有存放如来头发、指甲的塔。圣迹一个连着一个,林木池塘,交相辉映。

  从这里向东北走五百多里,到达室罗伐悉底国旧时叫舍卫国,讹。在中印度境内。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