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9章 室罗伐悉底国(2)

  宫城内有故基,这原是净饭王的正殿,上面建有精舍,其中有王像。旁边不远又有故基,这原是摩诃摩耶大唐语言是大术夫人的寝殿,上面建有精舍,其中有夫人像。其旁有精舍,这是释迦菩萨生母胎的地方,其中有菩萨降生像。上座部认为菩萨于罗沙荼月三十日夜降生母胎, 即今五月十五日;其他诸部则认为于此月二十三日夜降生母胎,即今五月八日。

  菩萨降生处东北有塔,是阿私多仙相太子的地方。菩萨降生的那天,出现了许多祥瑞。这时净饭王召集相师们来说道:“这孩子出生,是善是恶,究竟怎么样,你们要细心推想,坦白相告。”大家都说:“从先圣的记载和各种吉祥的验应来看,这孩子将来在家则是转轮圣王,出家则能成等正觉。”这时阿私多仙从远处来到,叩门请见。国王非常高兴,亲自起身去迎接他,请他坐在宝座上,说道:“想不到大仙今日降临。”仙道:“我正在天宫安居宴坐,忽然看见天神们群起舞蹈,我便问道:‘为什么这么快活呀?’他们答道:‘大仙您应当知道,赡部洲中释迦种的净饭王第一夫人今天生了太子,他将来要证得等正觉,圆明一切智的。’我听了这话,便下来瞻仰。遗憾的是我已经老朽了,将来看不到他成圣了。”

  城南门有塔,是太子与诸释角力掷象的地方。太子多才多艺,无人匹敌。净饭大王怀着高兴的心情将要归来,奴仆们驾驭大象正要出城去迎接。提婆达多向来自负力气大,从外面进来问驭者道:“这头象装饰得这么华丽,是给谁乘坐的?”答道:“太子将要返回,所以奉命去迎接。”提婆达多愤怒地把象拉过来,打它的头部,又用脚踢它的胸部。象倒下来死去,尸体堵塞了道路,断绝交通,也没有人能搬动它,于是聚集了一大堆人。难陀随后来到,问道:“是谁打死这象?”答道:“是提婆达多。”他便把象的尸体拖到僻路上去。太子来到,又问道:“是谁这么凶狠把象打死?”答道:“是提婆达多把象打死,堵塞了城门,难陀又将它拖走的。”太子便把死象高高举起,掷过了城外壕沟。死象堕地,成一大深坑,这就是俗语相传的象堕坑。在它旁边的精舍中有太子像。其旁又有精舍,是太子妃的寝宫,其中有耶输陀罗和罗怙罗像。宫旁的精舍又有太子学习像,这是太子学堂的故基。

  太子越城处。

  城东南角有一精舍,其中有太子乘白马腾空像。这是太子越城的地方。城四门外各有精舍,其中有老人、病人、死人、和尚的像。这是太子出外游览时看见这四种人,有感于怀,厌倦尘世,因而觉悟,便命仆人回驾归去。

  二古佛本生处。

  从城南行五十余里到一故城,有塔,是贤劫中人寿六万岁时迦罗迦村驮佛诞生的城。城南不远有塔,是他成正觉后见父亲的地方。城东南塔内,有如来遗身舍利。前面建有石柱,高三十余尺,上刻狮子像,旁边记载着如来涅的事。这是无忧王建造的。

  从迦罗迦村驮佛城向东北行三十余里,到一大故城,其中有塔,这是贤劫中人寿四万岁迦诺迦牟尼佛诞生的城。东北不远有塔,是他成正觉后度父亲的地方。再往北不远有塔,有如来遗身舍利。前面建有石柱,高二十余尺,上刻狮子像,旁边记载着如来涅的事,这是无忧王建造的。

  太子坐树荫处。

  城东北四十余里有塔,太子在这里坐树荫观看耕田,并在这里入定和得脱离世间情欲。净饭王见太子树荫入定,这时正当太阳照耀,但树影却不挪动,心中知道这是灵圣的表现,对太子更加珍重尊敬。

  诛释种处。

  大城西北有数百千塔,这是释种族被杀死的地方。毗卢择迦王打败了释种以后,俘虏了释种族九千九百九十万人,并将他们全部杀死。尸体堆积如丛莽,血流成池。上天为了警戒人们,便将尸骨都收埋起来。

  诛释处西南有四座小塔,是四个释种人在这里抵抗敌军的地方。当初胜军王嗣位时,曾向释种族求婚。释种族鄙视他不是同一种姓,便蒙骗他将一个奴仆的女儿让他重礼聘纳。胜军王把她立为正后,生下一男,就是毗卢择迦王。毗卢择迦要到舅氏这边来就学。他到了这城的南面,看见一座新讲堂,便进去休息。诸释种知道了,把他驱逐出去,并骂他道:“你是一个卑贱奴婢的儿子,胆敢进入这座房子!这座房子是诸释建造准备让佛来居住的!”毗卢择迦王继位以后,追想以前所受的侮辱,便兴兵来讨伐,屯兵在这里。有四个释种族人这时在地里耕种,便马上起来抵抗。后来兵寇退散,释种族人入城。族人认为本族是继承轮王的宗亲,是法王的后代,怎能容许去杀害别人?这玷污了宗族的名声,应该和他们断绝关系,放逐他们到辽远的地方。这四个人便被放逐到北面的雪山:一个成为乌伏那国王;一个成为梵衍那国王;一个成为摩罗国王;一个成为商弥国王。世代相传,苗裔不绝。

  释迦证法后归见父王处。

  在城南三四里的尼拘律树林中有塔,为无忧王所建。这是释迦如来成正觉后归国见父王并对他说法的地方。净饭王知道如来已降服魔军,行走各处,化导人众,非常想念他,希望他能回来接受自己的礼敬,便命使者去请如来道:“从前您说过,成佛后要回出生之地;现在言犹在耳,应及时降临了。”使者到了佛的住所,传达了国王的话。如来告诉他说:“待七日以后,我便回本生地去。”使者回来告诉国王。净饭王便下令臣民们洒扫街道、储积香花;并与群臣到四十里外的地方等候迎接。这时如来率领他的大众僧人,八金刚四周侍卫,四天王前面引导,帝释与欲界天侍左,梵王与色界天侍右,比丘僧们在后跟随。佛在大众当中,像月亮映照众星一样,威神惊动了三界、光明超过了七曜,在空中步行,来到了本生国。王和群臣向他敬礼后,一起进入城中。如来在尼拘卢陀寺中居住。其旁不远有塔,这是如来在大树下东面坐受姨母金缕袈裟的地方。再过去有塔,这是如来在这里度八王子和五百释种的地方。

  自在天祠及箭泉。

  在城东门内路左有塔,从前一切义成太子曾在这里学习诸技艺。城门外有自在天神庙,庙中有石刻天神像,姿势像是要站起来的样子,这是太子在襁褓中进入的神庙。净饭王自腊伐尼园迎太子回来,途中经过这座神庙。王说道:“这座神庙很灵验,释种族的孩子求他保佑都有效应,应该送太子进去致敬。”这时保姆就抱太子进入神庙中。天神石像站起来迎接太子。太子出来后,天神石像又坐下来。

  城南门外路左有塔,是太子与诸释比武艺射铁鼓的地方。从这里往南三十余里,有小塔,旁边有泉,泉水澄清如镜,这是太子与诸释在这里牵引强弓,比赛本领,箭射出去以后,穿破铁鼓,到这里没入地中,流出清泉。以后俗语相传便称它为箭泉。人们有病,在此泉饮洗后,多能痊愈。远方的人则把泥土带回去,不管痛在什么地方,把土和水,涂在额上,由于有神灵保佑,大多能痊愈。

  腊伐尼林及释迦诞生传说。

  箭泉东北行九十里,到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池水澄清如镜,杂花弥漫遍野。从此向北走二十四五步,有无忧花树,今已枯萎,是菩萨诞生的地方。菩萨诞生日期在吠舍月后半八日,即今三月八日;上座部则认为在吠舍月后半十五日,即今三月十五日。

  从此再往东有塔,为无忧王所建,是二龙浴太子的地方。菩萨生下来后,不用人扶便能行走。他向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并自语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从今而往,不再转生。”随着他足踏的地方,出现大莲花。又有二龙从地上跳出到空中各向下喷水,一冷一暖,为太子沐浴。浴太子塔东有二清泉,旁建二塔,这是二龙从地上跳出的地方。菩萨生下来后,家属和宗亲莫不奔驰而来,求水浴洗。在夫人的面前有二泉涌出,一冷一暖,便取以浴洗。从此往南有塔,是天帝释捧接菩萨的地方。菩萨初出生时,天帝释以妙天衣跪接菩萨。再往南有四塔,是四天王抱持菩萨的地方。菩萨从右胁生下来后,四大天王以金色衣捧接菩萨,放置在金桌上。并到母亲的面前说:“夫人生下了一位有福的孩子,真是令人高兴。天神们都喜悦,何况世人呢!”

  四天王捧接太子塔旁不远,有大石柱,上有马像,为无忧王所建。后来此柱为恶龙雷劈所击,仆地折断。旁边有小河,流向东南,土俗称为油河。这是摩耶夫人生育后,天神变化出这池,光润澄净,为了使夫人取以沐浴,除去尘垢的。现在此池已变为水,但水流尚腻。

  从这里东行旷野荒林中二百余里,到蓝摩国在中印度境内。

  蓝摩国。

  蓝摩国已荒芜多年,边界不修,城邑变成废墟,人烟稀少。

  佛舍利塔。

  故城东南有一砖塔,高近百尺,从前如来涅后,这国的先王分得舍利,带回本国,便依照式样建造此塔,经常出现灵异,有神光照耀。

  塔旁有一清池,有龙常常出游,变成蛇的形状,绕塔向右旋转。又有野象群行,采花散放,这都是神力不断地在暗中警卫。从前无忧王分舍利建塔,七个国家都已动工兴建了,这个国家也正准备动工。这时池龙害怕侵夺了它的住处,便变作婆罗门,向象前叫请道:“大王对佛充满情爱,普遍建树福田。我斗胆请大王屈驾降临我家中。”王问:“你的家在哪里?是远是近?”婆罗门道:“我是这池的龙王,因大王想在这里修福建塔,特来谒见。”王接受了邀请,便进入龙宫。坐了一段时间后,龙诉说道:“我由于过去做了罪恶的事,今世受到报应,变为龙,在这里供养舍利,希望能消除罪咎。现在请大王亲自前往观看礼敬。”无忧王观看以后,连忙说道:“这里供养用的器物,都是非人间所有的。”龙道:“如果是这样,就请不要毁坏它吧!”无忧王估计自己的力量还比不上它,便不在这里开发建造。王走出清池的地方,现在还有标记。

  沙弥寺。

  塔侧不远有一寺,僧人很少,幽雅肃静,仪规严明,而以沙弥名义主持僧众事务。远方的僧侣来到,受到很殷勤的招待,留宿三日,供养(衣被、饮食、床席、医药)四事。据过去的书上记载,从前曾有一群比丘,志同道合,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塔巡礼。他们看见群象往来奔走,或用牙除草,或以鼻洒水,各持异花,共同供养。这时众人看后,都悲叹感怀。有一个比丘便舍弃受具足戒的机会,愿意留在这里供养。他与众人辞别道:“我有多福,得以出家,但其实只是滥迹僧中,混过岁月,毫无成就。这塔中有佛舍利,圣德感召,因此群象也在这里除草洒水。我甘愿留在此地,与象同群,了结余生,这才是我的幸运了。”大家都对他说道:“这是件大好事呀!我们俗念太重,竟想不到这样做。愿你随时自爱,不要辜负了这样的好事情。”他离开了众人,重申诚愿,高兴地在这里独居,要毕生都在这里。于是他便修建茅舍,引流水作池,采摘四季鲜花,洒扫装饰。这样经过了不少岁月,他从不懈怠。附近的国王听说此事,都认为这是高尚的行为,竞相施财舍宝,共同建立寺院,并劝请他屈就负责僧务。从此以后,接替负责的人代代相传,为了纪念开创之功,一直都以沙弥名义总负责僧务。

  太子解衣剃发处。

  在沙弥寺东面大林中行百里,到一大塔,为无忧王所建。这是太子越过城墙到这里解去宝衣,除去璎珞,命仆人回归的地方。太子夜半越过城墙,在天将黎明的时候来到这里。太子见已遂心愿,便高兴地说道:“这是我出樊笼、去羁锁,最后脱离坐骑的地方了。”他从头冠中解下末尼宝交给仆人说:“你将这件宝交还父王,说我从今远走了。这不是随便的离别,而是要断绝一切世间无常的处境,根除烦恼。”仆人阐铎迦旧译车匿,误道:“您这是什么意思,使我独自归回啊?”太子好言慰谕,仆人感悟而回。回驾塔东有赡部树,枝叶虽已凋谢,但枯株尚在。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