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3章 婆罗斯国(3)

  庵没罗女园旁有塔,是如来告知入涅的地方。佛从前在这里告诉阿难道:“如果能获得四种神通的人,就能住寿一劫,现在如来的寿命应当多少?”这样问了几次,阿难不答。这是被天魔迷惑的缘故。阿难从座位站起来,到树林中静坐。这时魔鬼来请佛道:“如来在世上施行教化已很久了,处在轮回中受到你济度的人有如尘沙一样多;现在该是享受寂灭之乐的时候了。”世尊用指甲挑起一点泥土,问魔道:“地上的土多?还是我指甲上的土多?”答道:“地上的土多。”佛道:“我所超度的人只不过像指甲上的泥土一样多,而尚未超度的人却像大地的泥土一样多啊!待三个月后,我就涅吧!”

  魔听了后,高兴地退出。这时阿难在树林中忽然感到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便来告诉佛说:“我在树林中梦见一株大树,枝叶繁茂,荫影蒙密,忽然惊风四起,把大树摧散无遗。莫非这是世尊将要涅了?我心中怀着疑惧,所以来请问!”佛告阿难道:“我刚才已经告诉过你,但你为魔所蒙蔽,没有及时请求我留住世间。魔王劝我早入涅,我已许下日期,这就是你做的梦。”

  千佛本生故事。

  告涅期处旁不远有塔,这是千子见父母的地方。

  从前有一仙人隐居山谷间,在仲春二月的时候,于清流中洗沐。有一牡鹿也跟着出来饮水,有感应而怀孕。生一女子,姿貌美好,但脚像鹿一样。仙人看见了,就将她收养下来。后来命令她到其他仙人庐舍去求火。路上她走过的地方都有莲花迹印。其他仙人见了都非常奇怪,命她绕庐舍走一遍,才给她火。鹿女依命,取得火返回。这时梵豫王在外游猎,遇见花迹,便按迹寻找,见到鹿女奇怪的样子,非常高兴,带她同车回来。相师预言,她要生一千个孩子。其他妃子听说,都想方设法破坏此事。生产的时候来临,鹿女生下一朵莲花,花有千叶,每叶坐着一个孩子。妃子们诬告说这是不祥之物。将它投入恒河中,随波逐流。乌耆延王在下流游览,看见有黄云盖乘波而来,便取过来打开看,见其中有千子,就将他们抚养起来。千子长大后,有很大力气。国王恃有千子,便向四方扩展领土。他们乘着胜利的兵威,将要进攻梵豫王的国土。梵豫王听后,心中非常震惧,自己的兵力不能匹敌,计无所出。这时鹿女知道是她的儿子来了,便对王道:“现在敌兵临境,上下离心,我有愚见,能败强敌。”国王不相信她,更加忧虑害怕。鹿女便登上城楼,等待敌兵到来。千子带领军队把都城包围了起来。鹿女对他们说道:“你们不要做作逆的事了!我是你们的母亲,你们是我的儿子。”千子道:“这话说得何等荒谬!”鹿妇便两手按乳,乳汁分为千条流出,由于天性的感召,都注入千子的口中。于是千子解除武装,归宗见亲,带兵返回。两国和好,百姓安乐。

  千子归宗处旁不远有塔,是如来散步的遗迹。如来在这里指告大众说:“从前我在这里归宗见亲人,你们知道千子吗?他就是贤劫时的千佛。”

  重阁讲堂及诸圣迹。

  述本生处东有故基,上建塔。时常放光明,如有祈请,或可遂愿。这是如来说《普门陀罗尼》等经的重阁讲堂遗址。

  讲堂旁不远有塔,其中有阿难的半身舍利。离这里不远有数百座塔,具体数字也弄不清楚,这是一千个独觉在这里涅的地方。

  吠舍厘城内外四周,圣迹很多,难以列举。形胜故墟像鱼鳞之多,峙立不断。岁月迁移,炎凉更替,林木既已摧残,池水也都干涸,只留下朽株的痕迹,作为明显的标志。

  大城西北行五六十里到一大塔,这是栗昌叶反婆子旧译离车子,误辞别如来的地方。如来从吠舍厘城前往拘尸那国,栗婆子们听说佛将要涅,便相从哭送。世尊见她们这样哀伤恋慕,无法用语言慰喻,便用神力变出一条大河来拦阻。河岸非常高深,波流迅急。栗婆们止住悲恸。如来留钵作为纪念。

  摩诃提婆本生故事。

  吠舍厘城西北不到二百里有一旧城,荒芜多年,居人稀少。其中有塔。这是佛从前为诸菩萨、人、天神大众引说本生故事,修菩萨行时,曾在这里转生为转轮王,号摩诃提婆大唐语言是大天,有七宝呈祥瑞,应统治四天下。但他看到了衰变的表现,体会到无常变化的道理,便一心想抛弃世俗,不愿做国王,舍国出家,穿上袈裟,修习正法。

  七百圣贤重新结集处。

  从城东南行十四五里到一大塔,这是五百圣贤重新结集的地方。佛涅后一百一十年时,吠舍厘城比丘们脱离佛法教导,实行荒谬的戒律。这时长老耶舍陀住在萨罗国,长老三菩迦住在菟罗国,长老厘波多住在韩若国,长老沙罗住在吠舍厘国,长老富苏弥罗住在波罗梨弗国。这些大罗汉心得自在,通晓[经、律、论]三藏和三明智慧,有崇高的声誉,为大家所熟悉,都是尊者阿难的弟子。当时耶舍陀就派遣使者告诉各位圣贤,都到吠厘城来集会。会上还缺一人未满七百之数。这时富苏弥罗以天眼看见大圣贤们正在集议法事,便运用神足来到法会。这时三菩迦在大众中袒裸右臂,跪下来高声道:“大家肃静!请心怀敬意,想想吧!自从大圣法王作为一种手段涅以来,时间虽然已经过很久了,但他的言教尚在。吠舍厘城懈怠的比丘们,竟然造出荒谬的戒律,提出十件事,违背十力法教。现在诸位圣贤深刻地了解到这是犯法。我们遵照高僧阿难的教诲,思念报答佛的恩典,重新宣布佛的旨意。”这时大众都悲喜交集,便召集比丘们,根据戒律,斥责和制止他们错误的行为,废除了他们荒谬的戒律,阐明了圣教。

  湿吠多补罗寺。

  七百圣贤结集处南行九十里,到湿吠多补罗寺,有装饰轮鱼的层台,飞起彩檐的重阁。僧徒清肃,都学大乘教法。其旁有过去四佛的座位和他们散步的遗迹。旁有塔,为无忧王所建,有如来从前往南到摩揭陀国,往北到吠舍厘国时,在这里中途休息的遗迹。

  阿难涅?分身的故事。

  湿吠多补罗寺东南行三十余里,在恒河的南北岸各有一塔,这是尊者阿难陀分身给二国的地方。阿难陀是如来的堂弟,博学而能概括理论,广通物理并能深入理解,佛去世以后,继大迦叶任持正法,教导学人。他在摩揭陀国树林中散步,见一沙弥通读佛经,章句错谬,文字纷乱。阿难听了,追忆如来,很有感触,便到这沙弥住的地方,对他当面教授。沙弥笑道:“高僧您年纪大了,所说的都是错误的。我的老师是高明的,他正在壮年,我得到他的亲自教诲,这是不会错的!”阿难沉默不语,退了出来,叹道:“我年纪虽已老迈,为了众生才在世上这么长久主持佛法。但众生的污垢实在太重,难以听我的教诲。我现在久留世上也没有什么用处,可以从速涅了。”于是他离开摩揭陀国往吠舍厘国。在渡过恒河,船到河中间的时候,摩揭陀国王听说阿难离去,恋念情深,便率兵马前来追请,数十万军队排列在南岸。吠舍厘国王听说阿难要来,悲喜交集,也集合军队飞快前来迎候,数十万人众屯集北岸。两军相对,旌旗蔽日。阿难怕他们要打起来,互相残杀,便从船中起来,上升到天空中,现示神变,很快就涅,火化焚骸。骸骨分成了两半:一半堕南岸,一半堕北岸。于是二王各得一份,全军恸哭,俱还本国,建塔供养。

  从这里东北行五百余里,到弗栗恃国北方人称为三伐恃国。在北印度境内。

  弗栗恃国。

  弗栗恃国方圆四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地肥沃,花果茂盛,气候微寒,人性急躁。人们大多信奉外道,少数敬仰佛法。寺院有十余所,僧徒不足千人,大小二乘都一起学习。外道神庙有数十座,信徒很多。此国的大都城号占戍拿,大部已颓毁。故宫城中还有三千余人家,像村镇一样。大河东北有寺,僧徒很少,学业清高。

  化度渔人处及诸遗迹。

  从这里西行,靠河边有塔,高三丈余,南面有长河如带,这是大悲世尊度渔人的地方。过去佛在人世的时候,有五百渔人结伴在一起捕鱼。他们在这河流中捕获到一尾大鱼,有十八个头,每头两只眼。渔人们正要杀死它,如来在吠舍厘国用天眼看见,心生悲悯,想乘这个时候进行化导,利用这个机会启发他们。便告诉大众说:“弗栗恃国有大鱼,我想去化导它并启悟渔人。你们也应知道现在正是时机。”于是大众拥簇如来,用神足升至空中,来到河边,大家像往常一样给如来敷设座位。如来便告诉渔人说:“你们不要杀鱼!”他又运用神通,开方便门,使大鱼受威力感悟,知道前生事情,并能操人语,懂人情。这时如来明知故问道:“你在前身犯了什么罪,以致转入了丑恶的道路,变成这下等的东西?”鱼道:“我过去承受福庆,得以生于豪族之家。我就是大婆罗门劫比他。我恃着贵族种姓,蔑视和欺凌别人,又仗着自己见多识广,鄙贱经法,以轻慢之心毁谤诸佛,用丑恶的语言辱骂众僧,把他们比为驼、驴、象、马等丑类。由于这些恶业,我才变成这下等的东西。但我还由于过去的一点善行,生逢佛在世,亲眼见大圣化导,受到大圣的教诲。因而忏悔过去的所作所为,感谢教化。”如来乘机摄取教化,像引导开路一样。鱼既闻法,便命终死去,借着这个福力,上生天宫,于是自己观察,看到了之所以转生成这样的原因,了解这是宿命的结果。为了报答佛的恩典,便与诸天神大众接踵来到如来这里,右绕退立,手持天宝香花,作为供养。世尊又指示渔人,对他们说妙法。于是渔人们都感悟。真诚地向佛礼敬和忏悔,破网焚舟,归真受法。他们既穿上了僧衣,又听了真理,都得脱离尘俗,证得罗汉果。

  度渔人处东北行百余里,故城的西面有塔,为无忧王所建,高百余尺,是佛从前在这里六月说法度诸天神和人的地方。从此往北一百四五十步,有小塔,是如来从前在这里为比丘们制定戒律的地方。再往西不远,有如来发、指甲塔。如来从前在这里的时候,远近各处的人都赶了来,争相焚香散花,灯火不绝。

  从这里往西北一千四五百里,越山入谷,到尼波罗国在中印度境内。

  尼波罗国。

  尼波罗国方圆四千余里,在雪山中。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余里,山川相连,适宜庄稼,多花果。出产赤铜、牛、命命鸟。买卖用赤铜钱。气候寒冷,风俗险僻,人性刚犷,不重信义,不学技艺而有工巧。形貌丑陋,兼信邪正。佛寺和外道神庙相邻连接。僧徒有二千余人,大小乘都兼学。外道异学的数目不详。

  国王是刹帝利种姓、栗婆部族人,志学清高,纯信佛法。近代有王名鸯输伐摩大唐语言是光胄,是个很聪明有学问的人,撰有《声明论》。他重视有学问和道德高尚的人,远近都知名。

  小水池。

  都城的东南有小水池。人们以火投入,水便生火焰;投入其他东西,也起火燃烧。

  从这里再返回吠舍厘国,向南渡过恒河,到摩揭陀国旧译摩伽陀,又译摩竭提,均误。在中印度境内。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